孙家湾香椿,
山西省
忻州市忻府区特产,中国
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孙家湾香椿叶厚芽嫩,色泽绿油润、香味浓郁,绿叶红边,一朵香椿芽就像一朵放开的花儿,营养丰富,远高于其它蔬菜,用当地老百姓话形容“红嫩毛毛”香椿。内在品质指标:孙家湾香椿不仅色泽喜人,口感香郁,品质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内在品质指标
孙家湾香椿
蛋白质≥7.18克/100克,
脂肪≥0.5克/100克,
膳食纤维≥5.28克/100克,
锌≥7.3毫克/千克。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孙家湾香椿种植于忻府区西北部丘陵区、坡地为主,植被良好,生态林、经济林茂盛,远离工业区、远离公路、无污染,土壤结构疏松,pH值在7.8—8.0之间,海拨870-1100米,香椿生长最适宜高度为海拨950米左右,种植香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且土壤符合NY5010—2002和5013—2006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土壤标准。
水文情况
孙家湾香椿基地西靠山岭,北有米家寨水库,村东伴有云中河,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由于依山傍水,有特殊的自然小气候,适宜生产优质的香椿农产品,种植业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应标准的要求。
气候情况
孙家湾香椿基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产品品质优良,年平均气温-0.7℃—9℃,≥10℃有效积温为3050℃—3490℃,无霜期在150天左右。
历史渊源
据《忻县县志》记载:“据清
乾隆《直隶忻州志》载,境内的木属有榆、柳、桑、槐、椿、楸、柏、杄、桦、杨。香椿,其嫩芽作菜,色鲜味香,人人喜食,一般零星分布。西北部的孙家湾,东部的大小南宋、肖家山,西南部的坡头一带较多,其中孙家湾、大小南宋的尤为闻名。在谷雨前后萌发,立夏前后扳芽。”
孙家湾大约有四千棵成年香椿树,每年的香椿收入也是这个村最主要和稳定的收入。孙家湾村香椿产业年收入2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00元左右。
生产情况
2013年,孙家湾香椿保护面积7500公顷,年产量420吨。
产品荣誉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孙家湾香椿”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理保护范围
孙家湾香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忻府区西北角,村庄倚山而居,西靠山,北靠米家寨水库,东靠南云中河畔,位于东经112°19′-112°58′,北纬38°13′-38°41′,平均海拨高度899.8米。属忻府区合索乡管辖。生产基地处丘陵区,坡地以林业为主,生态林,经济林繁茂,植被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小气候。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3-03-1259。
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符合农业行业无公害(NY5013—2600)的标准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见风就长,遇光而绿,节气则短,孙家湾地处依山傍水,避风向阳,旱年有水库,涝年排入河流,地貌土质水源的特殊性,且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香椿的生长。
(2)品种范围:香椿树的繁殖与特定要求香椿是从生型植物,孙家湾香椿从没有种子可种,每年春季满山遍野,家家院落里新扎出来的香椿苗蓬蓬丛丛,到处疯长,满地乱爬,繁殖快,密密麻麻的新生小苗有一个特定的要求,一定要疏苗或者倒栽,不然长不成参天大树,香椿的产量也上不去,一般香椿密度亩栽苗70棵左右。
(3)生产过程管理:落叶后至萌芽前定植。整形剪枝,一般采用主干疏层形和自然开心两种树形,修剪时根据香椿各类技条的生长点,采用各种手法为树体改造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使树主干牢固,长势均衡。香椿采收采剪的时间为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
(4)成产记录:认真记录孙家湾香椿生产情况,技术措施,建立孙家湾香椿生产过程记录档案,香椿定植、修剪、采收的时间、数量等。
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范围内的孙家湾香椿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孙家湾香椿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孙家湾香椿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