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岳
民国将领、直隶省长
孙岳,字禹行,河北高阳人,1878年生。毕业于保定武备学堂,1907年入陆军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与谋划滦州起义,失败后避祸保定,后去南京,任江北革命军总参谋、苏松宁扬镇五路总司令,率军攻下徐州,被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第十九师师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任黄兴部北伐军第一军司令,失败后避居上海。1918年应曹锟之召,去保定任军官教导团团长。1920年兼任直隶义勇军总司令,参加直皖战争,后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1922年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任直系军队西路军司令。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任京师警备副司令兼北京戒严司令,留守北京。10月与冯玉祥一起发动北京政变。1925年8月任陕西督办,年底任直隶军务督办兼省长。1926年奉系李志林攻占天津,孙退居北京,任国民军高等顾问。1927年6月13日任河南省政府委员,10月19日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寓居上海,同年5月27日病逝。
人物生平
参加革命
孙岳,字禹行,1878年(清光绪四年)生于直隶高阳县西庄村(今属河北省),为明末兵部尚书孙承宗之后。他童年被送到外祖父家受启蒙教育,早年曾中秀才。但因祖上被清军所杀,怀深仇大恨,遂无心于科举仕途,常往来于高阳、保定之间,结交朋友,饮酒作乐。其父孙迈唐一生勤俭治家,对孙岳所作所为极为不满,视他为不成器的败家子。当时,孙岳年轻气盛,好打抱不平,曾杀死蠡县一地痞,逃到五台山当了和尚。
1904年,孙岳投考保定武备学堂,被录取入炮兵科。在校期间,结识了革命志士吴樾、刘廷森等人。1906年,又进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后改为陆军预备大学堂,民国后改称陆军大学)第二期速成科进修。这时,北方同盟会创始人陈幼云受孙中山委托,从日本东京回到保定。陈着意在军官学堂进步师生中工作,以聘请体育教员为名义,请孙岳等到育德中学,进行革命联系。后来由陈幼云主盟,张继、王法勤介绍,孙岳加入了同盟会。
孙岳于1909年毕业,先后担任北洋陆军第三镇(统领曹锟)九标三营管带(营长)、中校参谋等职。他在军中联络下层军官,积极从事反清活动,与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秘密组织的反清团体“武学研究会”暗通消息。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为策应南方革命,孙岳参与王金铭、施从云等策划滦州起义。由于有人告密,在滦州起义前夕,孙岳便被革职。不久他潜回保定,随即南下投奔革命党,至南京时江北独立,被陆军部委任为苏、松、宁、扬、镇五路军总司令,驻扎长江以北,与清军作战。后来军队改编,孙岳被任命为陆军第九师师长。
加入直系
民国成立后,孙岳应江西都督李烈钧之聘,参赞军务并督办庐山牧场。1913年“二次革命”时,任讨袁一路军总司令。反袁斗争失败后,同李烈钧逃亡日本。不久密潜回国,隐居于陕西华山脚下。
袁世凯病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奉、皖三大派系,各自扩张势力,争夺地盘。1917年,孙岳凭借与曹锟的旧关系,任直系曹部军官教导团团长,先后参加了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被任命为陆军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兼冀南镇守使,移驻直隶大名。
曹锟、吴佩孚把持北洋政府后,穷兵黩武,吴佩孚企图武力统一全国,残酷镇压工农运动。1923年10月8日,孙中山发布讨伐曹锟令,并电段祺瑞、张作霖、卢永祥采取一致行动。同时,又派李石曾等秘密联络北方将领。孙岳与冯玉祥在滦州起义之前就相交甚厚,两人在政治上都有进步倾向,在直系中又都受到吴佩孚的排挤,因此都有倒直的意愿。1924年9月10日,孙岳应冯玉祥之约,以祭奠殉难官兵之名,在北京南苑昭忠祠,就推翻曹、吴之事进行秘密商议,即史书上所称的“草亭会议”。会后,孙岳即联络胡景翼。胡早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率部在陕西耀州起义,后迫于形势,接受直系改编。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驻扎于彰德、顺德一带,正好与孙岳的部队相比邻。经孙岳联络,欣然同意,并派部下岳维峻去见冯玉祥,表示绝对服从指挥。
北京政变
1924年9月18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冯玉祥为第三路军司令,率部进军赤峰,置于奉军重兵之下,并派胡景翼等监视冯部,如有异动,就地解决。这更迫使冯最后下决心推翻曹、吴。在直军动员会之后,冯向曹锟建议,调孙岳部来拱卫首都。曹不知有计,即令孙岳率部进京,委任为京畿警备副司令(总司令赵玉珂)兼北京戒严司令,负责京城治安。孙岳为了掌握举事主动权,安排得力副官门炳岳当陆防处处长,派出马、步兵在各主要街道来往巡查。10月12日,吴佩孚亲赴前线督战。18日,又将驻长辛店、丰台的嫡系部队全部调往前方。冯玉祥得到消息后,遂于10月19日通知孙岳监视总统府卫队和吴佩孚的留守部队,做好举事准备;通知胡景翼扼守通州,防止吴佩孚反扑,命令所部李鸣钟急趋长辛店,切断京汉、京奉两路交通;急令已到承德的张之江、宋哲元部停止前进,限期回师;急令鹿钟麟率部日夜兼程,迅速返京。10月22日夜12时,鹿部前锋到京,孙岳令士兵开城门迎接,布置所有官兵佩戴事先备好印有“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报国”的臂章,占领车站、电报局、电话局,控制了北京与外部的联系,并派人去中南海通知曹锟。曹梦中惊醒,觉得大势已去,只好下令卫兵向孙岳缴械。这样,不费一枪一弹,一夜之间,完成了北京政变。
北京政变使直系失去了根基,前线直军溃不成军,吴佩孚只得收拾残兵败将,从海路仓皇南逃。10月25日,冯玉祥在北苑召开军政会议。孙岳力主迎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同时,极力推荐与孙中山有密切联系的国民党人李书城、李烈钧、李石曾等出任过渡政府的重要职位,并坚持自己及其部下均不参加内阁,以示举事为国,不图私利。会议决定将参加北京政变的各部队统一改组为中华民国国民军,推举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为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为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会后,冯、胡、孙三人联名电请孙中山北上,并派代表持冯玉祥的亲笔信,南下迎接孙中山“务希即日北上,指导一切”。11月1日,孙中山向冯、胡、孙等发表了感谢电,表示“拟即日北上,与诸兄晤商”。但是冯、胡、孙迎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的政治主张却遭到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的反对。孙中山抵达北京后,未及开展工作,便因病逝世,使冯、胡、孙等人期盼与孙中山共商大计,开创政治新局面的主张未能实现。
国民军成立后,孙岳即率国民军第三军进取保定,肃清曹、吴残余势力,释放关押在保定监狱的“二七”大罢工的工运干部,使京、津、保等地的工会得以恢复。同时还同意共产党在保定建立妇女联合会、农民协会、反帝大同盟等革命群众组织。孙岳带兵,军纪严明,深得军心、民心。进驻保定后,兵力得到扩充,由一个混成旅发展为两个师,后又扩编为四个师三个混成旅。孙岳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其余三个师的师长分别为叶荃、杨虎城、何遂。三个混成旅的旅长分别为徐永昌、庞炳勋、刘廷森。
晚年经历
1925年1月,孙岳任豫陕甘剿匪总司令,8月,任陕西省督办。11月,国民军反奉之战爆发,直隶李景林部败逃山东,孙岳调任直隶督办兼省长,进驻天津。1926年初,冯玉祥因和苏联接近激起北方军阀的攻击,以冯“赤化”甚于洪水猛兽。冯迫于处境日益险恶,提出息争呼吁,通电下野。孙岳接任对奉作战前敌总指挥。3月,奉军及直鲁联军反攻,天津失守,国民军撤回北京。孙岳心情郁闷,染病住进医院。4月中旬,随国民军退至包头,留五原养病。9月,冯玉祥自苏联回国,重整国民军,孙岳抱病参加“五原誓师”,本想参加北伐,但因病加重,不得不赴上海就医,国民军第三军军长一职由徐永昌代理。1927年6月,孙任河南省政府委员,8月,兼任南京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
1928年5月27日,孙岳病故于上海。12月25日,安葬于北京西郊温泉山下,张继为之撰墓志铭。
墓葬纪念
孙岳墓位于海淀区温泉路北京老年医院院内,占地面积五万余平方米(约八十亩),坐北朝南,墓四周建半椭圆形月台。墓为黄土堆坟,墓前立有张继撰文、沈尹默书写的墓志铭。墓南有纪念碑亭一座,亭中立有“孙禹行先生纪念碑”,墓东建有纪念堂,内有蒋介石、冯玉祥等人的题字石刻。建国后,人民政府为纪念其历史功勋,将陵墓修葺一新。2003年孙岳墓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孙岳墓.海淀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08: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