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毕业于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中国
国家统计局原秘书,2007年从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通过笔试、面试等程序,录取为公务员。
在近两年中,路透社曾七次精确“预测”到中国CPI数据。这七次报道中,路透社均使用了“消息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官员”或“一位关键部门的中国政府官员”等语言来显示其数据来源,而6月8日的CPI数据报道中,首次使用“路透最新调查显示”的消息来源。
外资机构“精准的预测能力”同样令市场侧目。2007年5月下旬,有关提高印花税的传闻由外国投资机构提前透露,精确到“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5月30日,财政部公布的印花税调整信息证实了这一传闻。
“一般在前一天晚上写稿时就能收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具体数值。”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记者说。第二天,在他所供职的报纸上,预测的数据通常与官方数据仅有细微的差别。而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刻意调整的结果。
2011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盛来运在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谴责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的数据的行为。“国家统计局正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这件事情。”他说。
6月初,多家媒体披露因经济数据泄露,国家统计局和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两名副处级工作人员被调查。盛来运在6月14日证实,国家统计局
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接受司法调查。
2011年10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
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永胜,
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介绍重要涉密经济数据泄露案件查办情况,原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副主任、副处级干部孙振,原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货币金融史研究室副主任、副处级干部
伍超明泄漏涉密经济数据按进的查办情况。孙振任职期间2009年6月到2011年1月,违反保密法的规定先后多次将国家统计局尚未对外公布的涉切统计数据共计27项,包括GDP、CPI、PPI等重要宏观数据泄漏给证券行业的从业人员付某、张某等人。其中共有14项机密级国家秘密,13项为秘密级国家机密。近日北京西城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孙振
故意泄漏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相较而言,美国对CPI、失业率等重要宏观数据的保密环节控制更为严格。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余芳东曾撰文介绍,除了联邦统计机构外,明确可以提前获得数据的只有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总统,其他人员如要提前获得信息,则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证明其提前获得数据仅仅是为了“有序地评论”,并承诺不会提前公布或者使用数据。但即便如此,其亦只能在官方公布之前半小时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