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武(Sun Changwu),男,1937年9月2日生。
辽宁营口人。1961年毕业于
南开大学中文系。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曾任
日本神户大学、
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日本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外国人研究员。主攻
隋唐五代文学、佛教文学;著有《柳宗元传论》、《
唐代古文运动通论》、《佛教与中国文学》等;译作有《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古小说》等。
工作简历
1961.7 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
1961.9--1979.8 辽宁营口市师范学校、营口教育学院教师
1979.9--1984.9 天津南开大学讲师、副教授
1984.10--1986.9 日本神户大学客座教授
1986.5-- 天津南开大学教授
1989.1--1989.8 日本京都大学外国人研究员
1993.9--1994.6 韩国岭南大学客座教授
1997.10--1998.4 日本早稻田大学交换研究员
捷克查理大学客座教授
2006.4—6台湾静宜大学客座教授
2009.9--12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宗教及文化研究系客座教授
2011.3--4 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外国人研究员
著作
《柳宗元传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8月
《唐代古文运动通论》 天津百化文艺出版社 1984年4月
《唐代文学与佛教》(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8月;台湾谷风出版社,1987年5月
《韩愈散文艺术论》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6年7月
《佛教与中国文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东华书局1989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修订再版,2007年6月
《中国佛教文化序说》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2000年4月修订再版;2002年韩国岭南大学韩文版
《诗与禅》(论文集) 台湾东大图书出版公司 1994年8月
《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6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禅思与诗情》 中华书局 1997年8月;2006年8月修订再版
《隋唐五代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更名《隋唐五代文化史》)2007年4月
《柳宗元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佛教文学知识讲解与阅读》河北省佛学院2000年
《道教与唐代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月
《文坛佛影》中华书局2001年9月
《游学集录》(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诗苑仙踪》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汉译佛典翻译文学选》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版
《文坛佛影续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年7月版
《中国佛教文化史》(五卷本) 中华书局 2010年4月版
《北方民族与佛教: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华书局即出
《佛教文学十讲》 中华书局即出
古籍整理和选本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中华书局 1994年11月
《韩愈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8月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中华书局1999年2月
《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韩愈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
《汉译佛典翻译文学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中国人作家の日本游记选》(与笕旧美子合著) (日本)光生馆 1986年2月
《中国古典诗词选》(与笕久美子合著) (日本)白帝社 1986年11月
《祖堂集》(与日本学者衣川贤次、西口芳南合作) 中华书局 2007年10月版,2010年7月、2013年2月重印。
论文
《司空图〈诗品〉研究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85年第4期
《试论柳宗元“生人之意”的社会思想》《文学评论丛刊》第五集 1980年3月
《试论柳宗元的散文艺术》 《南开学报》1980年第3期
《试论柳宗元的统合儒释思想》 《中国哲学史研究辑刊》第一集 1980年7月
《陆质的〈春秋〉学和柳宗元的“大中之道”》 《中国哲学史论文集》 第二集 1980年9月
《当代日本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管窥》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辽宁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王维的诗歌创作和佛教信仰》 《文学遗产》1981年第2期
《韩愈的儒学与文学》 《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三集 1982年
《唐代古文运动与佛教》 《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
《盛唐散文及其历史地位》 《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
《读藏杂识》(一)《南开学报》1983年第2期
《韩、柳以前的“古文”论》 《文学评论丛刊》第十六集 1983年
《日本学者研究六朝文学的新收获》 《学林漫录》第八辑 1983年4月
《唐代古文运动浅议》 《唐代文学论丛》第三辑 1983年5月
《韩愈重文尚奇的“古文”论》 《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
《读藏杂识》(二) 《南开学报》1984年第1期
《唐代文学与佛教》 《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
《读藏杂识》(三) 《文学遗产》1984年第1期
《读藏杂识》(四) 《辽宁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读元结文札记》 《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
《论皎然〈诗式〉》 《文学评论》1986年第1期
《佛教と唐代の文学》 (日本)《禅文化》1986年第1期
《唐人如何对待辞赋》《社会科学辑刊》1986年3期
《唐代文学に与えた佛教の影响》 (日本)《东方学》第七十三辑1987年1月
《佛教义学与六朝文学观念的转变》 《中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2期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中佛教影响的研究》 《文学遗产》1987年第4期
《袁宏道と佛教》 (日本)《未名》第六辑 1987年12月
《唐代文人的习禅生活》 (日本)《禅文化研究所辑刊》第十六辑1988年3月
《唐代文学与佛教》 《唐代文学研究》第一辑 1988年3月
《论“统合儒释”》 《哲学研究》1988年第4期
《佛典与古典散文》 《文学遗产》1988年第4期
《论诗与禅》 《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4期
《寒山传说与寒山诗》 《南开文学研究》(1988年卷)
《禅の句法と诗の活法》 (日本)《未名》第七辑1988年8月
《读韩愈〈原道〉》 《南开学报》1989年第1期
《古典文学研究私见》 《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作为文学的禅》 (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129-130期1990年8月
《唐诗的文化积淀》 《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唐代文人的习禅风气》 《学术论丛》1991年第2期
《柳宗元与禅宗》 《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
《明镜与泉流----南宗禅影响于诗歌的一个方面》 (日本)《东方学报 京都》第六十三册1991年3月
《白居易与禅宗》 (香港)《法言》1991年第2期
《京大人文研和它的中国学研究》 《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第3期
《中晚唐的禅文学》 《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 1992年
《关于王琰〈冥祥记〉的补充意见》 《文学遗产》1992年第5期
《中国文学中的观世音与维摩诘》 《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1期
《从“童心”到“性灵”》 《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评钱学烈〈寒山诗校注〉》 《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
《白居易与洪州禅》 《文学研究》第三辑 1993年4月
《读藏杂识》(五) 《南开学报》1993年第3期
《关于〈论语笔解〉》 (香港)《国际潮讯》第十六期 1993年
《白居易と佛教·禅と净土》 (日本)勉诚社《白居易研究讲座》(一)《白居易の文学と人生Ⅰ》 1993年6月
《佛教的中国化与东晋名士名僧》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第4期
《唐代巴蜀佛教与文学》 《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第5期
《探索西王母与七夕的奥秘》 《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第5期
《苏轼与佛教》 《文学遗产》1994年第1期
《中国唐代文学研究近况》 (韩国)《中国语文学》第二十二辑 1994年3月
《佛典汉译的文化意义》 (韩国)《中国语文学译丛》创刊号1994年8月
《中国大陆古典文学研究简介》 (韩国)《中国语文学》第二十三辑1994年9月
《黄庭坚与禅》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
《中国汉地观音信仰与文学中的观音》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3期
《关于〈爱莲说〉》 《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5期
《〈观世音应验记〉出版后识》 《书品》1995年1期
《迦裟下的文人----支遁》 《中国文化》1995年秋季号(12月)
《唐代文人的维摩信仰》 《唐研究》第1卷1995年
《关于佛教文化的研究》 《佛学研究》第4期1995年
《“句中有眼”与“诗眼”》 (日)《俗语言研究》第三期1996年6月
《刘、柳与韩愈关于“天、人之际”问题的争论》 《学术论丛》1996年3期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的文化史的意义》 《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6年6月
《关于〈论语笔解〉--韩愈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一份材料》 《韩愈研究》 第一辑 1996年10月
《陈耳东〈历代高僧诗选〉序》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11月
《唐长安佛寺考》 《唐研究》第二卷 1996年12月
《莫道才〈骈文观止〉序》 《骈文观止》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2月
《‘心境’考》 《六祖慧能思想研究》 学术研究出版社 1997年5月;《禅学研究》第三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
《读陈寅恪〈论韩愈〉》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5期1997年10月
《20世纪前期文学与佛教关系的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年11月
《韩愈的语言艺术》 《韩愈研究》第二辑 1998年2月
《钱学烈〈寒山拾得诗校评〉序言》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
《唐代文人“统合”三教思潮》,(台湾)《中国佛学》创刊号,1998年10月
《书评 李白传记论》 《唐研究》第四辑 1998年12月
《六朝小说中的观音信仰》 《佛学与文学 佛教文学与艺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台湾)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2月
《唐代的女冠诗人》《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4期
《唐代佛道二教的发展趋势》《南开学报》1999年第5期
《韩愈の人と文学》(日)《中唐文学会报》(1999年卷)
《唐代文人的宗教信仰——禅与净土》《中国诗歌与宗教》(香港)中华书局1999年9月
《韩愈——历史转折期中的文化伟人》《周口师专学报》第1期;《韩愈研究》第3辑,2002年3月
《郭璞和他的〈游仙诗〉》《文学与文化》第三辑2000年3月
《慧远与“莲社”传说》《五台山研究》2000年第3期
《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文学评论》第5期
《研究古典散文的几点意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师从虞愚先生学因明》《学林漫录》第十五集2000年11月
《从此难登比睿山》(日)《入矢义高先生追悼文集》汲古书院2000年3月
《愧悔与忧惧——沈约的宗教世界》《华林》第一卷2001年1月
《患难知交良师益友》《人民文学出版社50年纪念文集》2001年4月
《佛教文化的现代意义》《天津社会科学》第三期2001.5
《“东山法门”与唐初文人佛教》《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艺术性与宗教性的成功结合——佛传:〈佛所行赞〉》《觉群·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11月
《天台宗与唐代文人》《天台宗研究论集》(香港)天马出版公司2001年9月
《“诗从肺腑出”——禅宗心性说影响诗歌的一个方面》《长江学术》第一辑2002年5月
《学术的厚重》《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二期2002年6月
《禅宗与古典诗歌的关系》《中国禅学》第一卷2002年6月
《唐代的宦官与佛教》《国学研究》第九卷2002年7月
《嵇康的养生术和游仙诗》《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4月
《六朝僧人的文学成就》(台湾)《台湾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七辑2002年7月
《慧能禅法的伦理意义与价值》《曹溪·禅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发扬传统开创新机》《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笕文生著〈唐宋文学论考〉》(日)《中国文学报》第65册2002年10月
《痛悼与希冀》(日)《中国诗文论丛》第21集《松浦友久教授追悼纪念》中国诗文研究会2002年12月
《唐代的女冠与文人》《中国文化》第19、20辑合刊2002年12月
《中国诗歌の发展にぉける禅宗の影响略论》(日)《东洋文化》83辑2003年3月
《唐代慧能“三碑”对其阐发的理解》《曹溪·禅研究(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敦煌写卷〈维摩诘讲经文〉的文学意义》《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甘肃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
《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笺释》《六祖慧能思想研究》第二辑2003年12月
《游仙诗与步虚词》《文史哲》2004年2月
《诗僧苍雪》(台湾)《普门学报》第20期2004年3月
《关于韩愈文的认识与评价——阎琦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序》《西北大学学报》2004年3月
《心性之契合与文字之因缘》(香港)《唐代文学与宗教论文集》香港中华书局2004年5月
《唐代长安的佛寺》《觉群·学术论文集》第3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7月
《佛教与中国文学》《白云论坛》第2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9月
《作为文学创作的仙传》《济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第1期2005年3月
《柳宗元研究的意义与方向》《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005年3月
《唐代“古文”的文化批判意义》《韩愈与中原文化——韩愈研究第四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4月
《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东方论丛》2005年第2辑2005年8月
《杜甫与佛教》《东方文化》2005年第4期2005年8月
《佛教学研究的新收获——评湛如〈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3期
《佛教在辽金元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佛教与辽金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佛教与辽金元文化论文集》香港能仁书院2005年10月
《关于古典诗歌的“诗语”》(日本)《松浦友久博士追悼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论集》研文出版2006年3月
《王涘海主编〈柳宗元研究〉序》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5月
《佛教对中国语言和语言学的贡献》Ed.byChristophAnderlandHalvorEifringStudiesin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HermesAcademicPublishing2006年5月
《“东山法门”与唐初文人佛教》《黄梅四祖寺与中国禅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佛传的文学成就》《行愿大千》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9月
《关于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南开学报》2006年第5期
《作为古典散文的禅宗语录》《禅和之声》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
《张培锋〈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4月
《智圆与契嵩:推动佛教“援儒入释”潮流》 《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1辑,2007.6
《主持人语:关于中国宗教思想史的研究》 《东方丛刊》2007年第3辑
《关于〈祖堂集〉点校》 《书品》2008年第3辑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447期,(2008年第5期)
《十六国时期佛教与民族大迁徙大融合》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辑
《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 《普陀山文化》2008年第3期
《佛教义学师说的成就、学风及其影响》 《新国学研究》第六辑(2008.10)
《印度的弥勒信仰与中国的弥勒佛》 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编《弥勒文化与和谐社会》 2008.10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 《佛学研究》2008年卷(总17期) 2008.12
《中国文化史上的鸠摩罗什》 《南开学报》2009年第2期
《关於中国宗教与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教育的创新与危机》序言《大学教育与改革导航者》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9年9月
《异质文化的踫撞 二十世纪佛教与古代文学论丛·序言》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
《佛教写经、刻经与中国书法艺术》 《文学与文化》创刊号 2010年2月
《早期中国佛法语文学里的“真实”观念》 《文学遗产》2011年第4期
《禅不是佛教?》 香港《国学新视野》2011年秋季号
《关于“中国禅”》 《赵州禅研究》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0
《辽金元佛教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河北学刊》2012年第5期 2012.10
贾晋华《古典禅研究》书评 香港《人间佛教研究》2012年第2期
《佛教地域观念的文学呈现》 《中国文化》秋季号 2012.9
《百年中国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书品》2012年底3辑
《道教的仙歌及其文学价值》 《文学遗产》2012年底6期 2012.11
《元代的僧诗:中峰明本的僧风与诗风》 《中华文史论丛》2012年第4辑 2012.12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Chinese Literature》: A Reference Guide, Part One. ByDavid R. Knechtges and Taiping Chang.Book Reviews / T’oung Pao 98 (2012) 557-607
《古籍注释中涉及佛教内容的问题》,《书品》2013年第1期
《朝鲜王朝汉文典籍整理的新收获》,《书品》2013年第2期
《明晰“文学”观念:佛教的贡献》,《南开学报》2013年第3期
翻译作品
《巴甫连柯的创作道路》(俄译中) (前苏联)别里科夫著 新文艺出版社 1957年8月
《杜甫的诗论与诗》(日译中) (日)吉川幸次郎著 《唐代文学丛刊》第七辑1986年1月
《中国诗歌原理》(日译中,合译) (日)松甫友久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0年7月;台湾洪叶文华实业有限公司1993年5月
《中国的神话传说和古小说》(日译中) (日)小南一郎著 中华书局 1993.6;2006年11月再版
《凤凰与菲尼克斯》 (法)桀溺作 《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1--2期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日本第三十一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 (1986年5月东京·京都)京都会议特别讲演《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唐代文学讲演会(系列讲演) (1988年4月美国MADISON)主讲人
中国学术研究承传与创新研讨会 (1989年12月香港)论文《自性的发现与丧失》
日本第三十七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 (1992年5月东京·京都)论文《中国文学中的维摩诘》
国际东方学会第三十四届会议 (1993年8月香港)论文《中国文学中的地狱巡游》
韩、中、日古籍交流国际学术会议 (1995年11月韩国大邱) 论文《中国所传韩中国佛教古文书现状》
慧能与岭南文化研讨会 (1997年1月澳门)论文《“心镜”考》
第二届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1997年7月香港) 论文《唐代文学中的禅与净土》
国际东方学会第三十五届会议(1997年8月匈牙利Budapest)论文《中国文人的维摩信仰》
中国佛教艺术研讨会(1998年4月 台北) 论文《六朝小说中的观音信仰》
慧能与岭南佛教研讨会(2001年9月澳门)论文《王维〈能大师碑〉笺释》
第四届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02年5月香港)主题讲演《心性之契合与文字之因缘》
美国东方学会西部分会(2002.10美国Tucen)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7次大会(2004年7月香港)论文《中国文学与宗教》
道教与辽金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11香港)筹委会主任主题讲演
异民族文化交流讲演会(2005年5月日本京都)讲演《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佛教与中国文化系列讲演 (2005.10 捷克布拉格) 主讲人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 (2009.4 无锡,台北) 论文《中国民众的观音信仰》
二十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香港 2009.7) 论文《作为传记文学的僧传》
文学典范的建立与转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0.9 台北) 论文《明晰“文学”观念:佛教的贡献》
中外宗教与文学里的他界书写国际学术会议 (2010.12 香港) 论文《中国文学里的地狱巡游》
“中国东北和日本百年关系史的整理与再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3) 论文 《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与佛教:文化交流与融合》
宋元佛教与文学国际会议 (2012.4 香港) 主题讲演《元代的僧诗:中峰明本的僧格与诗作》
第五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 (2012.10 香港) 主题讲演《禅宗“革命”与宗教“复兴”》
出版图书
学术会议
《凤凰与菲尼克斯》 (法)桀溺作 《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1--2期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日本第三十一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 (1986年5月东京·京都)京都会议特别讲演《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唐代文学讲演会(系列讲演) (1988年4月美国MADISON)主讲人
中国学术研究承传与创新研讨会 (1989年12月香港)论文《自性的发现与丧失》
日本第三十七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 (1992年5月东京·京都)论文《中国文学中的维摩诘》
国际东方学会第三十四届会议 (1993年8月香港)论文《中国文学中的地狱巡游》
韩、中、日古籍交流国际学术会议 (1995年11月韩国大邱) 论文《中国所传韩中国佛教古文书现状》
惠能与岭南文化研讨会 (1997年1月澳门)论文《“心镜”考》
第二届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1997年7月香港) 论文《唐代文学中的禅与净土》
国际东方学会第三十五届会议(1997年8月匈牙利Budapest)论文《中国文人的维摩信仰》
中国佛教艺术研讨会(1998年4月 台北) 论文《六朝小说中的观音信仰》
惠能与岭南佛教研讨会(2001年9月澳门)论文《王维〈能大师碑〉笺释》
第四届宗教与文学学术研讨会(2002年5月香港)主题讲演《心性之契合与文字之因缘》美国东方学会西部分会(2002.10美国Tucen)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7次大会(2004年7月香港)论文《中国文学与宗教》
道教与辽金元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11香港)筹委会主任主题讲演
异民族文化交流讲演会(2005年5月
日本京都)讲演《古代中国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2009,武当文化论坛会议,代表与会学者发言。讨论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关系。
学术职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