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昌璞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人物经历
1962年7月17日,孙昌璞出生于辽宁省新金县(今普兰店市)。
1980年9月,进入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1984年7月,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9月,成为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师从吴兆颜教授,从事量子力学和数学物理的研究。
1987年7月,硕士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88年7月,晋升为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师。
1989年,被东北师范大学推荐到南开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后成为葛墨林教授和杨振宁先生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1990年7月,破格晋升为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1992年7月,从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2月,破格晋升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1992年——1994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访问研究。
1994年,兼任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6年,调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
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二级研究员。
200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11月,被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
2012年7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2015年5月, 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孙昌璞主要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和量子信息理论的研究。提出了q变形玻色子概念,由此构造杨-Baxter方程新型解,给出其微观解释,并应用到量子信息存储。建立了退相干的因子化模型,发现了量子临界环境的动力学敏感性及其对诱导退相干的增强效应。研究了纳米机械冷却和基于超导量子电路的量子信息处理,提出了固体系统实现量子态传输的理论方案。建立了量子绝热过程的非绝热修正理论,指出了诱导规范场可观测效应和它分离手征分子的方案。
孙昌璞的关于q-变形玻色子的工作,单篇引用达300余次,获美国ISI“经典引文奖”。该论文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Papers most cited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articles》。美国《科学》1995 年专刊介绍中国科学发展,提及了孙昌璞的这个工作。十几年后,孙昌璞建立了这种变形玻色子和多粒子集体激发的联系,并进一步应用到量子信息存储。
孙昌璞在80年代末发展了量子绝热近似方法的非绝热修正理论。在这方面,孙昌璞还指出了诱导规范场存在可观测效应。由于近来磁约束冷原子实验的发展,十几年后,人们开始关注这个理论观念,孙昌璞等人进而提出了类似斯特恩-盖拉赫实验可能分离手征分子的理论方案,受到专门评论,认为对实验提出了新任务。
孙昌璞发现,作为量子开系统,环境出现量子相变时,与它耦合的系统的退相干会被显著增强。这种环境诱导的量子退相干效应和量子相变环境的动力学敏感性,在2008年和2009年已被德国、加拿大实验组分别证实。他们观测到了临界点上量子态不重叠的现象。
孙昌璞在2005年有关热振子与电荷量子比特耦合的致冷机制的理论探讨,与德国冷却LC介观电路的实验原理一致。他还与日本理化所小组合作发现,反演对称性破坏的约瑟夫森结系统,会发生自然原子电偶极选择定则所禁戒的跃迁,从而形成循环结构的三能级人工原子。它在绝热操作下,对总体相位敏感。2008年日本和德国联合实验证实了这种人工原子的存在。
孙昌璞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知识创新工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理论物理重大前沿交叉领域等重要项目。
截至2018年5月,孙昌璞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引用10000余次,h因子53。
截至2019年5月,孙昌璞获得多个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孙昌璞多次应邀讲学、担任国际会议的组委和国际顾问,作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2010年1月8日,孙昌璞在重庆邮电大学作题为《未来量子器件与量子操纵》的学术报告。
2010年7月18日,孙昌璞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并进行第八十五场学术报告会。
2010年11月12日,孙昌璞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区作题为《量子态操纵和人工光合作用》的公众报告和题为《Controlling one- and two-photon transports in one dimension》的专业报告。
2012年6月4日,孙昌璞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作《量子测量理论的发展及其实验证实》学术报告。
2013年1月23日,孙昌璞作为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讲坛第56期嘉宾,应邀在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作了题为《x光量子光学:高能光子与核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相干效应》的学术报告。
2019年5月9日,孙昌璞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作题为《理论物理学发展之我见》的专场学术报告。
人才培养
孙昌璞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截至2010年7月,他指导的研究生有6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人获2006年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和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Director Fellowship。
2018年,孙昌璞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开设研究生专业课《高等量子力学》。
荣誉表彰
截至2018年5月,孙昌璞10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和“优秀导师”。
社会任职
截至2010年7月,孙昌璞担任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量子光学学报》、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物理丛书》和《CO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编委,英国《Journal of Physics A 》、美国《Advance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和几个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兼任第八届自然科学基金委全体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的兼职教授、南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以及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杰出访问教授。
2023年8月17日,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银川举行,孙昌璞当选为第十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人物评价
孙昌璞思想活跃,基础理论扎实,勇于创新,具有严谨踏实的学风,善于团结同志共同提高,在同行享有广泛的声誉。(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评)
孙昌璞积极探索国家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模式创新,并在中物院研新型究生院创建中进行实践。(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评)
孙昌璞有不少工作得到国际认可,如q-变形玻色子工作是国际上本领域开创性工作之一。(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评)
参考资料
孙昌璞教授.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孙昌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5 17:25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