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1956年生于沈阳,艺名:汲云、云翁、云水翁。斋号为散逸居主,戏虎堂,云水间馆。
艺术历程
1963年—1968年 在铁西区勋望小学,沈阳第四十一中学读书;
1968年—1973年 随父母下放到开原县清河公社三台子大队落户,并在开原前石台中学、开原县第一中学读书;
1973年—1974年 返回
沈阳市,在沈阳市第八中学读书,1975年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法库县丁家房公社兴隆峪大队插队;
1978年 考入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在此期间专攻大写意水墨画,并考察河南、陕西、山西文化古迹,游历内蒙大草原;
1982年 作品《
草原之子》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毕业作《海的女儿》在“美苑”上发表;
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同年获学士学位,分配在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工作;
1984年 作品《家园》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 调入辽宁画院任专职画家,开始水墨画创新探索,同时创作具有构成风格的作品《收获》《暮归》《红衣少女》出版在《孙晓东水墨画选》中;
与黄晓梅结婚,儿子方序出生;
1987年 创作《季节的转换》《红衣少女》发表在《辽宁画报》上,并出版在《辽宁美术家作品选》中;
三月赴辽西苏鲁荒地区参加扶贫工作队,一年有余。人生困扼时期,感慨颇多,每日读书作笔记;
1988年 回城后创作《温馨的午后》《秋高》《夜谷》《早寒》《山居破晓》,并撰文“辽西行”发表在“辽宁画报”;
1992年 五月作品《故土难忘》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同年美展”,北京展出后,又获省展二等奖;
1993年 二月作品《延安岁月》为“毛主席纪念堂”收藏,获建党七十周年美展优秀奖;
十月作品《故园幽事》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中国山水画展”;
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楹联书法展”;
1994年 六月作品《辽西故地》《晋武陵》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十月国画《归乡》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
十一月赴印度尼西亚举办“三人联展”;
创作大量油画作品,《马耶勒故居》为画廊收藏。发表文字“彼乐土兮不思归”,介绍峇厘岛之行;
1996年 十一月赴马来西亚“聚雅庄”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1997年 六月赴四川九寨、黄龙、青城山体验生活一个半月,每日写游记不缀;
1998年 四月赴新加坡参加“辽宁画院院展”;
十月与黄晓梅离婚;
十二月国画《亲恩》入选全军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9年 四月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二人画展,书法条幅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国画作品《白马秋风塞上》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纪念张大千先生百年诞辰名家精品展”;
六月“美术”杂志发表画作《吴昌硕肖像》;
八月“美苑”杂志刊登论文“代山川而立心”及画作《雪村之恋》;
九月作品《真的猛士鲁迅》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迎澳门回归全国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展”获银牌奖,并出版画集;
十一月“美术研究”刊登论文“精神的幻象”;
2000年 《虎憩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鑫光杯全国名家画展”获优秀奖;
《踏雪寒梅图》、《昨夜之灯》参加“中国诗书画院建院十周年展”(中国美术馆);
《故园幽事》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精品大展”,获铜牌奖;
《徐青藤造像》入选“今日中国美术”第1卷;
赴加拿大多伦多,在安省中国美术馆举办人个画展,加拿大“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北美华报”、“加华日报”均大篇幅介绍;
入选“二十世纪中日书画名匠集”。妹晓彤赴加拿大留学;
2001年 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斋号“戏虎堂”;
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先生撰文“笔墨随心,造境自由”;
作品《路易艾黎与延安的孩子》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1年全国国画作品展”;
《丰子恺先生》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画院双年展”。被评为一级美术师;
2002年 赴美国洛杉矶,凤凰城,纽约考察,参观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现代艺术馆、古根汉姆美术馆;
2003年 《鲁迅先生像》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画院双年展。儿子方序赴英国留学;
2004年 游历欧洲五国(荷、比、德、法、卢)。妹留学归来;
2005年 作品《白石山翁与南瓜图》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关东画派进京展”;
《在北方》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写意画展”(深圳)在北京墨岚画馆举办个人画展;
妹孙晓彤在北京798艺术区成立“红星画廊”,本人任艺术总兼,开始参与当代艺术的创作与展览,先后多次参加北京国际画廊博览会,创作大量水墨人体、抽象水墨画;
2006年 应台湾师范大学之邀赴台参加“大陆名家画展”(国父纪念馆),游历台北、台中、阿里山、日月潭、故宫博物院;
2007年 随红星画廊赴西班牙参加“卡斯地亚——莱昂国际艺术博览会”。多幅水墨人体为友人收藏;
考察马德里、毕尔巴鄂、巴塞罗那,参观多家艺术馆、博物馆,尤喜爱塔皮埃斯作品,对当代艺术更加有兴趣;
辽宁画院院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作品《在北方》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完成文学随笔“天惊地怪见落笔”、“诗思文脉,积健为雄”、“浪迹天涯路”、“大道至简”、“寂寞真岁月”、“虚度光阴”、“夜行机场”;
2009年 在北京当代艺术的聚集地宋庄成立“汲云艺术工作室”,同时完成创作《山翁晚岁》《大孤独得大滋味》,郭子绪先生撰文“深于情者方始真”。儿子方序留英归来;
2010年 赴韩国昌原举办个人画展,完成《韩国孙汝珍小姐像》《沈素英小像》,写下“寂寞真岁月”文字,刊于画展图集中;
《山翁晚岁》参加第二届关东画派进京展。(中国军事博物馆)。几年来写下古体诗二十余首,刊于“中华博览”、“名家作品集”中。书法作品有了新的突破,开始参加展览,卖字;
完成《萍翁的世界》组画,参加辽宁画院院展(辽宁美术馆);
赴台湾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游历台湾南北;
2012年 完成《草间偷活——白石少年旧忆》,作品《屺瞻老人造像》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八荒通神”画展;
2013年五月“墨迹心痕——云翁书画展”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美术馆举办。
社会评价
笔墨的世界与生命的永恒
——读孙晓东绘画感言
多年来,在传统艺术的意象中徜徉成了孙晓东的自我选择。他似乎沉醉于对先贤心灵深处和绘画意境的笔墨体味、追寻中,甚至有些乐此不疲。“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用齐白石的这首诗来概括画家孙晓东的艺术追求,应该很合适。
当然,他的轮转于徐渭、朱耷、黄宾虹、齐白石门下,是一种心灵层面的对话,不是描摹古人,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在吸收前人笔墨精神的同时,“以一种平常心与万物齐观,与自然齐观……”于是他感受到:“艺术使人获得了大慰藉,大自在,也化解了人生的悲凉。生命不再是一片死寂,恰恰相反,因为心灵的彻悟,日子倒是活泼泼地,随心任性,兴味盎然。这就是人生的平常心,也是艺术的大境界。”
孙晓东的山水、人物、花鸟、动物皆具特色,均达很高境界。他的绘画语言和笔墨精神是传统的,但他的绘画追求和意象表达却是现代的。他追求的是与现下审美情趣相去甚远的纯净艺术,不流俗、不谄媚、不带烟火气,是一种空简、寂静的境界,一种深刻理解生命本质后的具象再现。艺术的本质就是表达艺术家自己的内在情感,表达不必掩饰的至真至纯的内心世界,而那些直面自己心灵的艺术家往往是审美情趣超前并且孤独的艺术家。晓东即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晓东注定是孤独的。而这种孤独感在他的绘画作品中随处可见。
我以为,这种感觉最畅快淋漓的表现是他的花鸟作品。因为在他的花鸟画中展现了太多的生命意味,有着太多的人生体验。常常状以一花一草、一鱼一虾,用最浅近、最平易的意象展示生命的律动;以斑斓的色彩和凝练的水墨,用纷繁和简约的相得益彰隐喻内心的迷茫与惆怅。在他看来,这种人在时间流逝中的悄然变化,自然万物在时间的流逝中的悄然变化,与其说是悲凉,更是一种大美。他的花鸟作品,受八大山人和齐白石影响甚深。八大山人笔墨简洁凝练,花卉鱼鸟极具个性,白石老人“衰年变法”后,其作品中更流淌的强烈的生命感悟。这些都可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入髓之迹。
中国画,特色在山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之于绘画,以山水为最清晰。故山水之盛,古今无二致。晓东的山水画,我以为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这当然与他常年临池习书有关,更与他受黄宾虹的影响有关。观晓东山水近作,就会发现,虽然亦有泼墨泼彩之大开大合,但其线条依旧厚重沉着,笔墨情趣浓郁。往往如书法般用笔,无往不复,不垂不缩,甚至一波三折,劲力内含。
他深谙“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之理,力行“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之道,这尤以人物画为特征。他的人物画,笔墨淋漓,韵味十足,不求状形,单传精神,选取的是特定的节点,再现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历代文人造像,还是水墨人体,均如此。如《东坡夜游承天寺》,如《宾翁观夜山图》,亦如《大浴女》,亦如《水墨人体》系列。
晓东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与碰撞中,追求着笔墨的意蕴和空灵的意境,他的画是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坦然,是一种精神世界的不灭与永恒:止息欲念,消除贪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萧索从容,优雅散淡。
主要作品
人物系列
山水系列
花鸟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