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化学会会士
孙立成(Licheng Sun),1962年8月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物理化学家,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化学会会士,瑞典国家杰出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讲席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人物经历
1962年8月,孙立成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
1977年9月至1980年7月,就读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一中(高中)。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7月至1992年5月,在北京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作助理研究员。
1992年5月至1993年5月,在德国马普辐射化学研究所作博士后。
1993年5月至1995年3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有机化学系作洪堡学者博士后。
1995年3月至1997年3月,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作博士后。
1997年3月至1999年9月,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作助理教授。
1999年9月至2004年10月,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有机化学系任副教授。
2001年9月,受聘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兼职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2013年,作为四位杰出科学家之一受到瑞典国王接见。
2017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院第1775号院士;同年,获得瑞典国家“杰出教授基金”资助。
2018年,当选欧洲化学会会士。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0年,任西湖大学理学院化学讲席教授、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主任。
2023年6月,孙立成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孙立成在太阳能燃料与太阳能电池前沿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研制出当前效率最高的水氧化分子催化剂,其催化效率可与天然光合作用水氧化中心相差无几,通过实验证明了水氧化过程中O-O键形成新机理即通过自由基耦合方式进行;提出了光解水制氢功能器件设计新策略,开发出多个首例分子催化光解水功能器件;率先提出基于推拉电子体系的染料分子设计方法,被国际同行采纳;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空穴传输材料,性能优异,成本低廉,具有产业化前景。
2024年8月,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孙立成教授团队成功合成可用于电解水制氢的非贵金属催化剂——CAPist-L1。这一新型催化材料浸在碱性水中,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稳定工作超过19000小时后,表面仍源源不断地产生气泡,尚无衰退的迹象,其催化效率和稳定性远优于已公开报道过的催化剂。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上。
2024年9月4日获悉,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理学院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孙立成团队将西瓜皮膜用于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其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受此启发,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构建新型离子传输膜(ITMs)的策略。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
据2021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及西湖大学官网显示,孙立成在《Science》《Nature Chem.》《Chem. Rev.》《Energy Environ. Sci.》《PNAS》《Angew. Chem. Int. Ed.》《J. Am.Chem. Soc.》《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及评述600余篇,论文引用次数47000余次,h-index为101。
据2021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显示,孙立成参与发明的专利共19项。
据2021年12月西湖大学官网显示,孙立成作为会议主席/共同主席成功举办了11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多次被邀请撰写述评,包括特邀和主题报告在内的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20余次。他与李灿院士共同发起并成功主办了五届“Solar Fuels and Solar Cells”高端国际学术会议。
人才培养
孙立成建立了分子催化水氧化等关键科学领域中欧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渠道,为中国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据2021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显示,孙立成培养出博士生61人,其中51人已毕业、10人在读,硕士生73人,其中58人已毕业、15人在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在他(孙立成)的积极策划下,中国与欧、美、日、韩等多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推动了中国在分子催化水氧化等领域的国际化进程。他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向国家科技部、基金委建议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布局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他与国内同行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人工光合作用研究走向世界前沿。(《辽宁日报》评)
孙立成一贯爱国爱党、学风正派、治学严谨,敢啃硬骨头,为推动中国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30年科研生涯,孙立成把一项研究从冷板凳坐到热“风口”,见证了人工光合作用从基础理论研究走向潜力无穷的实际应用。30年后转身,他依然选择学术,不忘初心,仰望星空。(西湖大学评)
孙立成搭建了一条国际科技合作的纽带和桥梁,推动了中国人工光合作用研究在国内普遍开展,为中国站在该领域的世界前沿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
参考资料
孙立成——首页.大连理工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孙立成博士.西湖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5 15:3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