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后蜀眉州(今眉山市东坡区)人,历史上“万卷书楼”楼主,他藏书筑楼,对营造眉山历史上浓厚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降衷,五代
后蜀眉州(今眉山市东坡区)人。《
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五·后蜀八有《孙降衷传》。 家财本不殷实,却为人慷慨,诚挚有度量,好读书,日习不倦,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均在易趣之中。
自幼以博学多识见闻于乡里,但不求仕进,轻于名利,以一布衣之身,畅游名山大川,好爽倜傥,友朋四结。广证年间(938—965)至洛阳,与赵匡胤意外相见,降衷见其气度不凡,十分器重,优礼有加。羁留洛阳之日,常倾心事之,遂成挚友。
赵匡胤称帝后念及故人情谊,召降衷入朝,优礼相待,留京都为官,降衷恳辞。临行,太祖授眉州别驾,固辞,赐钱帛、田土让其安居故里。降衷好学成癖,购书不惜重金,离京前,遍求书肆,“市书万卷而还”。
降衷先祖即唐代的
孙长孺,最喜藏书,以其“藏书甚丰”而名闻于世,后
唐僖宗题“书楼”二字赐予,自此孙氏书楼名扬天下。旧志载:“宋魏了翁《孙氏书楼记》:孙氏居眉以著姓,自唐迄今,人物懿史不绝于书。而为楼藏书,则由长孺始。楼建于唐之开元(注:713—714年),至光启元年(886年),僖宗御武德殿,书‘书楼’二字赐之。五代前蜀时,毁于火灾,迁鱼鲰镇(注:《读史方舆纪要》说,鱼鲰镇在州东两河口,有巡司。即今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乾明寺山山麓),长孺的五世孙降衷,于建隆(
宋太祖年号)初召至便殿赐衣带圭田(注: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特授眉州别驾,购书万卷回眉。”
孙降衷从洛阳“市书万卷而还”,准备在孙氏故居鱼鲰镇重建书楼,书楼尚未建成,他的孙子孙辟又到京都洛阳购回大量书籍,书楼于天圣初年(1023)建成,号“万卷书楼”,据说其藏书为宋代之最。宋朝宋祁《寄题眉州孙氏书楼》云:“鲁简多年屋壁藏,始营翚棘瞰堂皇。髹厨四匝香防蠹,镂椠千题缥制囊。定与乡人评月旦,何妨婢子诵灵光。良辰更此邀清赏,庭树交阴隽味长。”
孙辟风流倜傥,“不儒其身,只儒其心”,乡人便以“儒心”名之。书楼建成后,孙辟又开设书塾,延师收徒讲学,号称“山学”。一时间,读书人争相前来听讲求学,书楼与山学一同闻名于世。后人写诗赞颂道:“岭头山学仿何时,唐宋文章耀古碑。”可见书楼山学对后世的影响。
此后,孙氏书楼虽然多次遭灾损毁,但孙氏后人总是不遗余力搜购补缺,再兴书楼,重振山学。魏了翁《孙氏书楼记》云:“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亦不可尚矣夫!”为之嗟叹不已。苏轼曾云:“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眉州北宋时文教昌盛,眉山号称“千载诗书城”,孙氏书楼起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