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迪
中国钢琴演奏家
孙颖迪,1980年10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钢琴演奏家。
早年经历
3岁时,孙颖迪开始学习钢琴,其父母并非是学音乐的;在习琴的最初半年,因家中无琴,所以都是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到有钢琴的同事家去学习。此后,他进入了上海的首届音乐幼儿园,并于1990年考进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之后,从师张崇芳老师、罗霄教授、陈彦新教授。
演艺经历
2001年,开始师从盛一奇教授。
2005年4月,在荷兰乌德勒支举行的第7届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大赛上夺得金奖,成为第一位摘取此项桂冠的华人钢琴演奏者;同年,被邀参加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举办的“李斯特钢琴讲座”;11月,在欢迎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问中国的国宴上,首次为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布什总统进行了演奏。
2006年5月,应邀与英国布里顿作品指挥家斯蒂芬·阿斯波利合作,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向大师致敬”系列音乐会上,演绎了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钢琴协奏曲;10月,应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和亚洲新西兰基金会等单位的邀请,孙颖迪搭乘第二班“东方快车”拉开了他在新西兰的首次巡演;同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随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系主任。
2008年9月,在英国伦敦的威格摩音乐厅举办独奏会。
2009年,荷兰Brilliant Classic唱片公司在全球发行了孙颖迪的个人首张录音室专辑《LISZT:PIANO MUSIC-YINGDI SUN》;同年,在《黄河颂》(黄河钢琴协奏曲)MV中担任主角;从8月20日至9月8日,与摄制组转战黄河流域的多个省份——内蒙、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宁夏,途经每一处,孙颖迪均在黄河岸边奏响《黄河》钢琴协奏曲;9月,与昆曲张军演绎了他们共同创作的跨界作品——一支融合了德彪西《塔》和汤显祖《牡丹亭》中“山桃红”的曲目。
2010年,参与了上海世博会开幕式音乐《江河情缘》的创演编排;同年,在上海世博会上与华裔舞蹈家陈吴泽、荷兰舞蹈团携手合作。
2011年,受邀担任第2届中央电视台钢琴小提琴大赛的复赛及决赛评委;2月12日,与指挥家谭利华执棒的北京交响乐团携手,共同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2月14日,与旅德舞蹈艺术家邱思婷在国家大剧院奏响了《指尖上的芭蕾》情人节之夜的篇章;同年末,与小提琴演奏者吕思清、大提琴演奏者秦立巍组建成立了“美杰”三重奏组;12月23日,“美杰三重奏”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联袂奏响包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第一三重奏“悲歌”》,门德尔松《D小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以及勃拉姆斯《B大调第一钢琴三重奏》三部室内乐作品。
2012年,第2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在上海大剧院举行开幕音乐会,孙颖迪演绎了华人作曲家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同年,受邀担任安东·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预选赛评委;随后,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十大青年钢琴演奏家”;此外,还入围了第8届“上海文化新人”。
2013年2月,与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合作,出演了其钢琴协奏曲《火》和《武侠三部曲·夜宴》;4月,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到访的其他国家元首演奏;10月10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
2014年5月21日,与吕思清、秦立巍组成的“美杰三重奏”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5月,与指挥家邵恩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录制了作曲家龚晓婷的钢琴协奏曲《古都心梦》;同年,担任中央电视台钢琴小提琴大赛评委;8月,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到访的其他国家元首演奏;8月9日,“美杰三重奏”亮相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10月,在第4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启动仪式暨中国音协钢琴学会周年音乐会上,孙颖迪演奏了李斯特的《死之舞》,演绎出了26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015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演奏了作曲家张朝的原创钢琴协奏作品《中国之梦》;3月21日,与夏佳在浙江杭州大剧院上以双钢琴的形式带来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9月2日,携手瓦莱里·捷杰耶夫以及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呈现钢琴协奏曲《黄河》。
2016年,“美杰三重奏”做客中国之声《中国大舞台》。
2017年5月6日,与上海四重奏、李飚打击乐团等中国室内乐演奏团体共同呈现的“五月之魅”室内乐音乐会迎来首演。
2018年7月,在国家大剧院为观众演奏钢琴协奏曲《夜宴》。
2019年,担任第6届德国欧米勒(青岛)国际钢琴公开赛的评审;12月,携手廖昌永在中国美术馆上演了一场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2022年11月15日,出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的开幕式音乐会。
主要作品
音乐专辑
重要演出
演奏风格
风格特征
在演奏中,孙颖迪的突出特点是经过了深入理智的分析与思考。在理性突出的前提下,他并不缺乏热情与激情,在他的演奏中,对每曲每段每处的情绪、意境与氛围都有准确的定位与体验,因此具有分寸感,火候也恰到好处,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让听者过瘾的同时并无过火之嫌——这也正是他更趋向于成熟的标志。在音乐的主导下,他的技巧纯熟精练。困难的段落到他手里显得从容不迫、不慌不忙,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他能以科学精炼的手法面对复杂、艰难的技术,在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段落,在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地方,让听众觉得音乐在井然有序地运转,在简洁、自然与合乎情理之中。此外,孙颖迪的弹奏没有大起大落、前仰后合的形体动作。他的弹奏可以说没有多余的动作,均化为轻易和渐变,最后达到需要的音乐效果。
曲目范围
孙颖迪对各类不同作曲家的不同类型作品风格和意境均把握得较为到位。在他的具体弹奏中,从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降A大调奏鸣曲》(Op.110)一开始,所营造的沉思与独白的意境,就容易把人带入贝多芬晚境的情怀之中:精致的乐句与分句,反差明确的层次与布局,经过深思的音乐处理与细微变化,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式琶音的上下飘动等。而他在弹奏第二乐章中的节奏动力与精确也较为精彩,在末乐章中的两段赋格,无论是主题的性格和声部的处理,音乐的发展均弹得严格,展现出一种精于思考的钢琴演奏者的魅力。此外,他对印象派的典型风格把握得较为准确,在莫里斯·拉威尔创作的《夜之幽灵》的第一段《水仙子》中,他的弹奏似在不动与动之间,但实际这些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则是密密麻麻地在涌动,听其效果,则在清楚与“不清楚”之间——清楚,要求每个音都不差,但是又不要听出一个一个的音,整体的音群是连贯成片的。而在弹奏弗朗茨·李斯特的《彼得拉克十四行诗》三首时,孙颖迪的处理有其独到之处,他弹得有如戏剧性的独白、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这组《十四行诗》弹得有热情和变化,突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观感受与表现。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孙颖迪的独奏以色彩缤纷和优雅为特征。他的琶音听起来像渴望的云,带着一颗颗发光的雨滴(荷兰《人民报》评)。
孙颖迪拥有的不仅仅是灵活的手指,还拥有智慧和清晰的头脑。他的演奏十分愉快活泼,对节奏极为敏感(《上海日报》评)。
评审团把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颁给了孙颖迪。可以理解,原因是孙颖迪的完美无瑕的准确度、他的清晰并闪烁的演奏,以及他积极与管弦乐队交流的能力,可称他为“原色的李斯特”(《乌德勒支报》评)。
孙颖迪演奏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除弹得非常完整、准确之外,听众感到他对音乐的体会非常细致、投入、扣人心弦,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加上对整体的牢固把握,带给听众的心理震憾力是很强的(《钢琴艺术》周铭孙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8 15:58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