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孝经注序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圣人知孝之可以教人也,故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於是以顺移忠之道昭矣,立身扬名之义彰矣。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是知孝者德之本欤。《经》曰:“昔者明王之以孝理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朕尝三复斯言,景行先哲。虽无德教加於百姓,庶几广爱刑於四海。
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况泯绝於秦,得之者皆煨烬之末;滥觞於汉,传之者皆糟粕之馀。故鲁史《春秋》,学开五传,国风雅颂,分为四诗。去圣逾远,源流益别。近观《孝经》旧注,蹖驳尤甚。至於迹相祖述,殆且百家;业擅专门,犹将十室。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且传以通经为义,义以必当为主。至当归一,精义无二,安得不翦其繁芜而撮其枢要也?
韦昭、王肃,先儒之领袖;虞翻、刘邵,抑又次焉。刘炫明安国之本,陆澄讥康成之注,在理或当,何必求人?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综,理亦条贯,写之琬王,庶有补於将来。且夫子谈经。志取垂训,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是以一章之中,凡有数名,一句之内,意有兼明,具载则文烦,略之又义阙,今存於疏,用广发挥。
作者简介
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即位前,他曾与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712年,他受禅即位,改元为“开元”。即位之初,他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为相,鼓励生产,发展经济,革除弊害,史称“开元之治”。晚年因骄奢淫逸,又重用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禄山等人把持朝政,引发了“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