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闻街
宁波市海曙区古街道
孝闻街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南起中山西路,北至永丰路,全长1186米,宽11米,其中车道7米,沥青路面。旧名含河利市桥、水凫桥、芳嘉桥跟、孝闻坊、双池街等地。光绪、咸丰《鄞县志》称“河利市桥北横街区,北至西上桥”。即今孝闻街之南段,原为沿河小街。北段为曲折小巷。因有宋孝子杨庆故居,原名孝闻坊得名。“文革”中曾称劳动路,1981年地名普查复名孝闻街,并将折西通西北街段改入孝闻巷,北段(旧称佑圣观跟)通永丰路划入西北街。 两侧曾有宁波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政府第一招待所、伏跗室、中房宁波公司、减速机厂和文昌居委会等单位。
孝闻街街名由来
北宋绍圣至宣和年间(1094~1125年),因父病,无钱请医服药,杨庆割腿肉煮汤侍奉,使父病得以痊愈。 后来,母又病,杨庆割胸肉与药一起煎煮,使母病很快好转。相传他的孝行感天动地,胸前疮不医自愈。宣和三年,鄞县官员为他在家门前立牌坊一座,坊上题“崇孝”二字,其事迹见载于《宋史·孝义传》。到南宋高宗绍兴七年,明州太守再次上报朝廷,对杨庆的孝道表彰弘扬。从此,他的事迹流传得更广, “崇孝坊”又称“孝闻坊”。而后,就把这条沿河的小路称作孝闻巷了。
历史遗存
伏跗室
伏跗室位于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年~1962年)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近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平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地介绍了冯老的生平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白衣寺
位于孝闻街,现为扑克彩印厂库房,原为净土居报仁院,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年)建,宋治平元年(1064年)赐白衣广仁额,几经兴废,现存大殿系清光绪十八年(l892年)重建,民国时重修,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通面阔五开间,进深三间,木梁架保存较完整。
宁安坊
位于孝闻街146号,为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为二层楼房,坐北朝南,五开间,硬山顶。两侧厢房延伸至南边平房,形成闭合三合院落,门楼朝西,位于西侧山墙,西洋外型,上书“宁安坊”三字。该建筑整体布局比较独特,保存完整。
叶宅
位于永寿街和孝闻街口,现为“文昌食堂”,建筑坐北朝南,保存基本完好。疏落建筑格局规整,气势宏伟,边门有石刻,具有明显的清代早期浙东民居建筑特色。门厅作文昌食堂门市部用,正厅现为鼓楼书场,其余均为民居。 叶宅原系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副贡官、长乐知县陈明府居宅,后连宅带地一并售给上海县县令定海人叶机。
其它建筑
位于宁波海曙区西河巷2、6号,建筑结构格局、院落围合保存完整,而且规模较大,是清末至民国时期宁波民居的典型代表。主体建筑坐南朝北,五间二弄,进深六间,二楼双檐三合院,单步梁、雀替等构件雕刻精美,梁架用材宽绰,木质窗格扇采用格子及回纹图案,东、西两面水泥窗台外挑,窗楣多檐成券拱状,四面清水砌筑围墙,南面两上角有花卉彩绘。东、西出入圆拱门与附属建筑相通,按纵轴线分布,分别为东面二进五开间、西面一进五开间和西北角的一进三开间建筑,其中西面一进建筑的山墙有蝙蝠图案砖雕花窗。据调查,原宅主人李志慧早期曾在上海因买白鸽票中得2000元银元后,还购买了邻宅房产。
宁波海曙区孝闻街84号民宅,建于民国时期,由主楼和两侧厢房组成三合院,南边另有单层偏屋三间。主楼坐西朝东,面阔三间,二层楼房,屋顶呈硬山造。厢房均为单开间楼房,墀头原饰黑白绘画,现已大部剥落。据调查,该宅主人姓董,为延泰钱庄会计。
宁波海曙区孝闻街88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由主楼和两侧厢房组成三合院,西侧有偏屋三间。主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二层楼房,屋顶呈硬山造。厢房均为单开问二层楼房,东侧厢房为一过街弄。前檐柱为方柱,方形石质柱础。山墙墀头饰黑白绘画,题材有兰花、寿桃、回纹等。
宁波海曙区孝闻街90号民居,建于晚清时期,现存建筑为一主楼。主楼坐北朝南,二层楼房,面阔三开间,前檐月梁前端饰云纹,回纹雀替。
宁波海曙区孝闻街92-94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由前后两进组成,均为二层楼房。前进由前楼和西侧厢房组成,呈不规则“L”型。后进主楼坐北朝南,面宽三开间。
特独的排涝设施
在街尾的江边有个碶门阻隔了姚江的潮水。就因为孝闻河得益于具备了内河泄洪堵咸之功能,所以城市的几次大规模拆城墙填河道,都未伤及其皮毛、改换旧模样。但半街半河的孝闻街,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一边是墙门,一边是流水,街面半冷不热,河上船只疏稀;河里的水位任凭着江潮的涨涨落落而略有升降,河中咸淡水交汇互兑,致使不少江海水族溜进了内河。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河道上才开始修筑市区第一条排涝设施,这条大型下水道,足有两米多高,可以走人,沿着旧河道往南延伸至月湖,往西直通环城河,形成了可用三座水闸候潮调节的泄洪工程。人们在填埋后的原址上,修起了宽约6米的马路。记得造路时还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用附近永耀电灯公司的煤渣灰伴着黄泥浆捣结实的,这可是宁波最早的一条低碳环保大马路。以后虽经几度翻修,但街路却未见增宽加长;文革期间,这条路还被改成了劳动路。
古街今昔
改革开放后,孝闻街旧貌换新颜。不过只要细心观察,孝闻街里还有三个未曾改变之处:一是尽管街面相对狭窄,但3路公交车自开通至今贯穿全程,从未移道别离过这段车路。二是街两边的行道树还是一色的重阳木树,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落雨树”,如若夏天在树下稍站片刻,就会感受到似有细丝般雨点滴在身上,使人顿生凉爽之意。三是宝兴巷内以“伏跗室”藏书楼为文保点的老宅旧居不少,古韵依然。现存的文昌老区也是宁波古城的根脉所在。
参考资料
孝闻街.宁波旅游网.
孝闻街里话今昔.宁波晚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7 08:50
目录
概述
孝闻街街名由来
历史遗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