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生物力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外固定学组主任委员,我国骨科外固定器疗法和骨科生物力学的倡导者和开创者。北京兴和骨伤医院名誉院长。《中国骨伤》杂志副主编;中华中医学会外治分会高级顾问;台湾中医伤科医学会顾问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中医骨伤科临床指导教授 ;美国匹兹堡第九届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获得者 ;卫生部十年百项成果推广项目获得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协会资深专家奖获得者。
孟和早年曾读私熟,1947年就读于蒙藏学校、北京二中和三十五中,立志从医,即考入
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1961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人民医院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代主治医师。师从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陶甫、
尚天裕教授。1970年调入天津医大二附院任骨科主任。1976年,借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骨关节损伤学习班任教,负责创伤骨科的临床和教学,并参与组建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在新的条件下,恰逢唐山大地震,大批伤员急需搬运、抢救和治疗,发明了骨折复位固定器系列,形成了孟氏疗法。发明的骨折复位固定器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所创立的“骨折复位固定疗法”大大提高了疑难骨折、骨病的治疗效果,推动了我国中西医结合骨科治疗水平的进步。
1976年,李先念同志要有重要的国事出访,临行前,严重的腰疼使他不能行动。邓小平说,山东诸城有个冯天有,来了可能治得好。冯天有是
第四军医大学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注意向民间骨科传统医学汲取营养,曾拜北京“双桥老太太”王大妈(即后来的罗有明大夫)为师,学了中医手法,结合西医科技,独有成效。果然,他及时地治好了李先念的病,使李先念完成了出访伊拉克、伊朗、埃及的任务。病中的周恩来总理有三点指示:一、一个大学生,能向不认字的老太太学习,可贵!二、宣传冯天有。三、推广技术,办班。卫生部长钱信忠主持了在北京中医研究院的全国中西医结合
骨关节病学习班。揭开了我国重点研究中西医结合骨科治疗软组织的序幕。
西医骨伤治疗是以X光准确判断伤情,然后对骨头,穿钢针,做牵引,裹石膏。如果情况复杂,就要开刀,用钉板或髓针对上骨头,用螺钉、钢板固定骨头。还要打石膏。病人形容这是“悬梁,刺股,三个月石膏苦”。万一骨头对不上,重来,又加三个月。中医治骨是手法复位,用手法将伤骨复位后,各地民间采用不同材质,以小夹板或绷带固定取代
石膏固定法。卫生部的学习班就是要国内各地的专家们结合中西医治疗骨伤的优点,把先进的检查手段和器械和源远流长的祖国医学瑰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办班快结束时,经李先念指示,国务院和卫生部批准,成立了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尚天裕任所长,孟和等几名骨干批准带家属进京。从此,孟和教授就在中西医结合的骨伤治疗上,有了等身的著作,有了国内和海外公认的多项成果。被人们称为“孟氏架”的骨折复位固定器就是其中的一项。
中国著名骨伤专家孟和教授从医50年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2008年5月23日在北京大兴宾馆隆重举行。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北京前海股骨头医院、北京丰盛医院、
泉州正骨医院、天津天铁医院等国内多家骨伤专科医院领导和医学专家,以及来自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众多骨伤科专家与会。
孟和教授是“骨伤复位固定器疗法”——中医骨伤“孟氏疗法”的创立者。他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骨伤疗法研究半世纪,所创制的 “孟氏疗法”在治疗骨折、骨病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海峡两岸以及国际骨伤科界同行的瞩目,推动了我国中西医结合骨科治疗水平的提高。先后有两届卫生部部长钱信忠、陈敏章为他题词肯定。陈敏章题词称他“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孟和曾经参与过当年唐山大地震的骨伤医疗救助,多次应邀到台湾进行学术讲座交流,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先生为孟和教授题词“骨科圣手”。在孟和教授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上,台湾中医骨伤科学会理事长黄慧芬、台湾中国医科大学董事张成国教授等高度肯定了孟和教授坚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的探索创新成果。70多岁高龄的孟和教授表示,当此四川抗震救灾关键时刻,他的许多学生已经到达抗震救灾前线,他也期望以自己的方式为救助四川地震伤员贡献一份力量。
1979年获全国卫生科学大会奖,1992年列为国家卫生部“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第二批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的适宜医药卫生技术成果项目。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6部。受到两届卫生部长的三次题词给与肯定,被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评为中西医结合资深专家称号,在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博览会获得INPEX金奖两枚和铜奖一枚。
《骨科复位固定器疗法》、《
骨伤科生物力学》、《中国骨科外固定博览》、《
中国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膝内外翻防治》、《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治疗学》、《骨伤科微创案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