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师
孟建民,1958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徐州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同时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市专家人才联合会会长、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
人物经历
1958年2月7日,孟建民出生于江苏徐州。
1978年10月至1982年07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09月至1985年02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导师:杨廷宝院士、齐康院士)。
1985年02月至1986年02月,担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所长助理。
1987年08月至1987年10月,前往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
1986年02月至1990年09月,就读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建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
1990年07月至1992年07月,在东南大学建筑系工作。
1992年07月至1996年12月,担任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
1997年01月至2006年06月,担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2002年,担任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2006年06月至2009年10月,担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
2008年,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其理论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9年10月,担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2012年11月,担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至2021年,担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并于2017年3月,担任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至2019年,担任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
2020年9月,担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并于2021年5月,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澳门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昆明云天化集团总部等各类工程项目二百余项,获得各类专业奖项80余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的项目负责人。出版《本原设计》《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等多部论著,提出了”本原设计”的创作理论,倡导“全方位人文关怀”理念和“三全方法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与路径。
截至2015年12月,孟建民发表相关学术论文近60篇,著有《本原设计》《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等学术著作,主编《失重》《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等学术技术书籍。
人才培养
2017年3月31日,孟建民为中国矿业大学可持续设计研究院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建筑的未来性》的学术报告。
2019年4月20日,孟建民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多功能厅举行题为《建筑的未来性》的学术报告。
2020年9月23日,孟建民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主办的邬达克讲堂上为师生们作题为《建筑圆舞曲The Waltz of Architecture》的线上演讲。
2021年3月17日,孟建民在澳门科技大学主办的科技大师讲座为广大师生作题为《建筑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线上演讲。
2021年5月18日,由孟建民院士担任学术召集人的建筑学研究前沿博士生研讨会在澳门科技大学展开。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孟建民的建筑作品具有城市宏观研究的独特视角,始终体现全方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这使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多年来他在本原设计建筑创作中的探索和努力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
孟建民担任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为建筑学科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华南理工大学评)
孟建民院士的加入,将大大推动澳门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澳门,服务社会。(澳门科技大学评)
参考资料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中国院士馆.
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2015-12-0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3 02:1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