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墓在襄阳城东风林南麓。载:其墓在唐德宗年间(780-805)有所“瘅坏”,节度史樊泽“乃更为刻碑”与“封宠其墓”。清末存土冢。现高1米余,底径约3米。保存尚好。
孟浩然墓坐落在襄阳城东风林,原墓围多古木,墓为长形土坟。坟北面有一几近湮没于土中的小块石碑,镌“孟浩然坟”。清末有俗语:“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注:“墨青”一指坟周草木葳蕤,一谐“灭清”。) 1928年,国民革命军14军49师师长岳森至此凭吊,以高六尺、宽二尺,厚四寸,上镌楷书“孟浩然墓”石碑更换原碑。 1955年6月,县文化科函请省文化局拨款修缮孟墓,并由县人民政府主持重修。其时,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据当年参与培修的罗雄飞介绍:在50年代召开民间文学创作会时,有一姓王的农民说,孟浩然是由他们王姓人安葬的。
培修墓座南朝北,占地300平方米,沿石基边缘,砌有一米高八方形块石护拦,墓葬位于石基中央,高约1.5米,全为块石结构。墓顶竖2.5米高石碑,呈棱台形,阴刻郭沐若亲笔所题“孟浩然之墓”,墓正面刻有郭沫若撰墓志;左刻时任省委书记王任重题词:“孟浩然是中国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右刻时任县长李仲秋撰“孟浩然之墓记”;后则放置原碑,陵墓四周,青松翠柏挺立,奇花异草相依。
1996年10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再度策划培修孟墓,1997年4月竣工。墓建于九宫园艺场内,依原式样扩大,墓高9.5米,其中墓碑高4.8米。全墓用广西白、蒙古黑、石南青等大理石砌成,增刻县委书记熊传经,县长阮英梓撰“重修孟浩然墓记”。
孟浩然(689一约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
鹿门山,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在江淮吴越漫游数年。后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幕僚,不久归隐。所作诗风格恬淡,意境清远。多表现田园逸情,与王维齐名,时称“
王孟”,为
李白、
杜甫所称赞。有《
孟浩然集》。 《湖北通志》载:其墓在唐德宗年间(780-805)有所“瘅坏”,节度史樊泽“乃更为刻碑”与“封宠其墓”。清末存土冢。现高1米余,底径约3米。保存尚好。
孟浩然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襄樊市下牛迹岭。建国后曾多次维修,并增建了拱桥、层台、花坛、墓碑、陈列馆、休息厅等附属建筑。墓碑上书“孟浩然之墓”系郭沫若所题,墓后高处耸立着下马亭,附近还有落印荡、激战坡等遗址。 南虹桥在通城县城东南16公里鲤港河上。因形若长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为邑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