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泥是形成于冰水湖泊中的纹层状沉积物,纹泥可以帮助确定
冰盖撤退期间事件发生的时代。
冰水湖的水体和沉积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
冰融水增多,携带大量物质进入,一些砂和粉砂粒级的颗粒很快沉积,颜色较浅;而冬季
融水减少,长悬浮的颗粒黏土才开始沉积,颜色较深。这样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湖泊里就沉积颜色深浅不同和颗粒的两层沉积物,叫做纹泥。
亮色层一般比暗色层粗,它们形成于春天和夏天,这时河流携带的粗沉积物同溶解于湖里的氧同时下沉。冬季期间当湖水结冰时,只有细的淤泥和粘土沉积,沉积物里的有机质在停滞的湖底不受氧化,所以成为暗色层沉积。一个纹泥组由淡色较粗粒的层和较暗的细粒层组成,这代表一年的沉积。由于纹泥是一年一年形成的,所以他们可以作为一种定年手段,可以输出年代间隔,建立一个浮动的年代序列。而且由于纹层序列能与日历年龄建立联系,因此可以根据纹层获得日历年龄。
每层季候泥都是一年之内气候变化的纪录。浅色的夏季粉砂层在暖季形成,深色的冬季粘土层在冷季形成。人们利用季候泥研究,测定出现最后一次冰期的
第四纪的沉积的年龄。
纹泥可以帮助确定冰盖撤退期间事件发生的时代。纹泥形成于湖底,并由泥质明、暗层交替组成。亮色层一般比暗色层粗,它们形成于春天和夏天,这时河流携带的粗沉积物同溶解于湖里的氧同时下沉。冬季期间当湖水结冰时,只有细的淤泥和粘土沉积,沉积物里的有机质在停滞的湖底不受氧化,所以成为暗色层沉积。一个纹泥组由淡色较粗粒的层和较暗的细粒层组成,这代表一年的沉积。
典型的纹泥沉积物形成于冰川边缘的湖泊中。若将其中一层纹泥用
放射性碳测定后,即可算出其他纹层的年龄,便可恢复湖泊的历史。
1912年由瑞典人吉尔(DeGeer)首先提出,此后他的学生安蒂夫斯(E.Antevs)将其逐渐完善。纹泥形成于冰川末端附近。冰川融化后形成冰水,在冰川边缘和外围,形成既有冰川作用痕迹,又有流水作用一般特征的
冰水沉积物。由于一年中沉积的季节不同,其厚度、颜色、成分也有差别。夏季冰川融化强烈,冰水充沛,搬运能力强,冰川融水所携带的泥沙入注附近湖泊(
冰缘湖)后,细沙颗粒很快沉于湖底,而粒径较小的粘土质颗粒仍浮漂于水中。至冬季,粘土慢慢沉积于沙层之上。如此年复一年就形成层理清晰,具有粗细相间韵律的沉积层。纹泥中沙层色浅,主要成份为
石英和
长石;
粘土层色深。由上而下计算粗细相间的层次即可确定从冰川开始退缩到冰湖停止沉积这一阶段的年数。由于纹泥层理清楚,断代可靠,常被用来与
树木年轮断代、14C断代、花粉断代等结果比较,以校正其他断代取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