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维智,1950年6月29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籍贯安徽合肥,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昆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50年6月29日,季维智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籍贯安徽省合肥市。
1969年2月,参加工作。
1978年—1982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所长。
1987年—1989年,赴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1995年—1997年,担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化学系客座教授。
1996年—200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第四任所长。
2005年—200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主任。
2011年12月,担任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理事长。
2014年12月,进入昆明理工大学工作,担任特聘教授、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1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季维智长期坚持灵长类研究,围绕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干细胞多能性和人类疾病的猴模型及致病机理等科学问题,形成了从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基因编辑以及干细胞等系统研究体系。在灵长类生殖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猴多能性干细胞,开启了靶向基因编辑建立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发和应用。
截至2019年11月,季维智先后在《细胞(
Cell)》《干细胞(
Cell Stem Cell)》《
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2014年在Cell发表的基因编辑猴的论文被评价为人类疾病模型建立的里程碑性工作,入选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MIT)、2014年Cell最佳论文(Cell)、2014年世界最成功的8大事件之一(Nature)。
2015年12月,在
美国国家科学院,
美国国家医学院,
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International Summit on Human Gene Editing)上,季维智应邀做非人灵长类基因编辑报告。
截至2019年11月,季维智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
人才培养
季维智领衔的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实行以“院长负责制、PI制”的人才特区政策,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以学术为中心的工作环境,采取多种灵活模式聘用、管理人才。
2020年9月14日,季维智为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届灵长类生物医学创新班的新生和2020级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讲了2020年秋季学期的第一课《非人灵长类与生物医学研究》时,深入浅出地引导和鼓励同学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利用好实验室的优质平台,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季维智长期为国家生殖发育、干细胞专家组服务,为中国生殖与干细胞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中国灵长类研究的国际化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发挥了重要作用。(昆明理工大学人事处评)
季维智在灵长类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评)
季维智在艰苦的环境条件,执着的事业追求中迅速成长,紧盯世界科技最前沿,从科技创新的“追逐者”变成“引领者”,退而不休的他仍在为探索生命的奥秘而努力。(《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