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个,她在近当代文学史上虽然有着极高的文学地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但人们记住她更多的往往是她身边的一个个男人、一段段情事,忽略了她本身是一个好作家。她短短的一生一直处在极端的悲苦与不幸中,她的反叛与抗争伴随着她三十多年的人生,却从不低头从不放弃。
本社近期力推的“萧红代表作系列”,重新梳理了萧红的所有作品,分三卷《
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孤独的生活》出版,用女作家独具特色的文字,还原了她被低估了七十多年的文学人生。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鲁迅 记得已是四年前的事了,时维二月,我和妇孺正陷在上海闸北的火线中,眼见中国人的因为逃走或死亡而绝迹。后来仗着几个朋友的帮助,这才得进平和的英租界,难民虽然满路,居人却很安闲。和闸北相距不过四五里罢,就是一个这么不同的世界,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