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化社会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刚刚出现的概念。早在1972年富尔向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就已经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但是那时的概念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从英文和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原来“经常性教育”到“伴随生命的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变化。这一变化有三个根本特征。
概念介绍
第一是更加强调了学习的终身性。
第二是提出了学习的全民化。1996年1月,经合组织教育部长共同提出,要使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现实。就是说人人都应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遇,都应有在大学学习的经历。
第三是突出了学习主动性。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学习。
提出原因
首先是,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传统行业逐渐萎缩,人们不可能在最初的工作岗位上从一而终。其次,知识的增长和更新,使学校教育无法为学生提供满足终身需求的知识,初始教育只是就业之前的必要准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最后,企业或用人单位对人的要求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而更加看重各种能力,甚至是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而这些能力和行为是单纯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的。
基本特点
学习和受教育的平等性
平等性是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最为本质性的特征,平等性既是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的重要前提。平等性主要体现为在学习化社会中,人要进行终生学习,必须具有民主、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无论是教育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式的取舍,还是学习权利的获得、学习结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要求具有相应的平等保证,也就是说,在学习化社会,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将成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空的开放性
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实现,必须从空间上打破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居于垄断地位的终极型教育形态,实现社会各部分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开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成是教育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同时赋予各自以不同的职能和义务。这样就能保证教育空间的扩大,真正实现全社会都成为教育责任的承担者的理想,使整个社会都变成一个教育化的社会。从时间上讲,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是延续了个体人一生的教育理念,这就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固着于人生某一特定阶段的模式,使教育成为贯穿人生始终的活动。无论是空间上拓展,还是时间上延续,都为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提供了物质性环境,为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创造了相应的氛围。
内容的生活性
所谓生活性,也就是指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此具有了日常的生活性话语权利。这也使得教育和学习不再是传统的独立于人生活的孤立活动,而成为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生活性话语的获得,使教育从圣殿走向了民间,这对于促进和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与平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标定位的发展性
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其最终的目的定位都是出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属于过程的范畴。发展没有终极性目标,其最大的目的,即在于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个体人和作全人类的发展的最大化,实现不断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要实现人和社会的累积性发展,就需要教育提供持续、连贯的支撑,为这种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此意义上,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的出现和产生具有必然的意义。
实现过程的理想性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尽管世界各国无论政府,还是学者,都十分关注学习化社会的建设,都十分注重终生学习的实施,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典型来说明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究竟应该如何实施。因此,从此角度说,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具有理想性的特征。理想性的特征同时也揭示出,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的最终实现,还有许多障碍需要不断地克服,在实现过程中也许还会遇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会对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学习化社会做出新的调整和修正。在此意义上,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在不短的时期之内还只能是一个人类为之奋斗的理想。当然,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特征的逐渐显现,随着
现代信息技术诸如网络等的普及,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具有较为乐观的前景。这也是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学习化社会建设的重要起点和基础。
学习的主体性
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是在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性基础上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社会形态。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强调就成为了学习化社会的重要前提。同时,终生学习不是一种外在的被动式学习,而是从学习者自身需要出发的一种主动的自愿的学习,在此意义上,也要求充分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特征所延伸出来的就是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中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即不同的主体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具有符合自己实际的个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由于强调一统和共性而对个性的忽视。当然,对个性化的强调也并非否认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共性的具备,事实上,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同样具有共性或整体性的特征。这种共性或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从教育角度看,整个社会的教育属于一个主体,从个人一生受教育的实践来看,人生的教育属于一种整体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