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
教育学领域术语
学历贬值是指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个体通过教育活动,在满足与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对高等教育学历的需要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以及高等教育学历在满足社会的需要程度的降低。
产生背景
从20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到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再到21世纪的中国,学历在不同的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应运而生。有学者认为,据考察国际上有过学历贬值的国家大多为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使得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890年的3%上升到1995年的81.1%,在20世纪50年代即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日本在1965年前后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14.7%),日本的毛入学率己超过50%。因此可以说,学历贬值是在社会经济和高等学历教育快速发展的压力下产生的。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引发了“高教狂热”,也激发了人们的学历主义倾向,而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所产生的大量高学历者又为学历贬值在数量上提供了可能。
成因
周云峰和朱徐瑞认为,高校大量扩招学生的同时,市场还没有做好接纳这么多毕业生的准备,所以高学历毕业生贬值。“学历贬值”现象是把握大众教育精英教育关系还不成熟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实质是没有很好把握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内在关系的结果。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教育质量的下降造成了文凭的含金量的降低,这其中包括由于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教育资源增长远远赶不上教育规模的增长、教师质量的下降(硕导博导升格晋级)、大学一味竞争学位点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关”上等造成的教育质量下降,使得学位呈“贬值”趋势,浪费教育资源。研究生教育中存在“学业第一,学术靠边;30个学生,一个导师带;本硕连读,师徒一块;官商傍学等”怪现状,研究生质量在打折扣,是研究生遭遇“集体贬值”的原因。此外,朱时清认为我国人才结构的中间大两头小的过度膨胀状态,也是人才的价值大大降低的原因之一。
本质
学历贬值的本质是学历贬值所固有的稳定的基本属性,它不仅是各级各类学历贬值所共同具有的普遍特点,也是区别于货币贬值、股票贬值等的基本依据,我们认为学历贬值的本质,就是当学历的客体属性渐渐不能满足学历主体的需要是,学历对于主体的价值就降低了。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过分注重学历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学历的个人价值
所谓学历的社会价值,是指学历满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历所能适应与满足程度之间的关系。所谓学历的个人价值,就是学历满足和促进个体人发展的价值。它反映的是作为个体人的发展的需要,与学历所能适应与满足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学历对个体人的价值在于,它能满足个体人对学历的需要。这种需要表现为个人的学历被社会所认可和选择,并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之上,享受相应的待遇。社会对学历的需要并不总是合理的,有时候为了社会的发展甚至会牺牲一部分个人发展的利益也是很正常的。不过,仅以社会需要作为不断提高学历的“产量”和“档次”的解释,将学历对于个人需要的满足完全让位于社会需要的满足,那么就必然造成大量的高学历者的个人价值难以充分实现。从整个社会来看,学历价值的实现是低效与高耗的。
2.过分注重学历的派生价值而忽视学历的本体价值
学历的本体价值在于,学历代表受教育程度,是学历拥有者所具有的能力的一种体现。学历的派生价值是指超出学历的本体范围之外,与一定其他社会利益相等价的凭证。学历的派生价值实际上是一种“边际价值”,它不是学历的“总价值”,而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与学历主体的“优势需要”相关的一种价值。由于学历的派生价值可以使学历拥有者通过学历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如社会地位、社会声誉、社会资本等等,因此成为人们追求高学历的现实动力。过分注重学历的派生价值造成了对学历本体价值的漠不关心,学习镀金混学历也成为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和评价降低的重要原因。然而,边际价值的大小是取决于特定条件下,特定客体的数量和特定主体的需要强度两个方面的,因此,随着考证热、考研热等现象的气氛高涨,学历的边际价值也必将从峰顶向低谷滑落。
3.过分注重学历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学历的目的价值
学历的工具价值是指学历的主体人为满足自身需要,把学历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如个人通过学历谋求到政治地位、晋升职务、提高职称级别、获得高档住房等。而社会用人单位又借助学历作为选拔和评价人才的工具和手段,来满足社会或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学历的目的性价值,就是指学历的主体人把追求学历本身作为一种目的,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价值表现。学历的目的价值,对于学历个体人来说,是获得学历本身;对于社会来说,是认可学历本身。过分注重学历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学历的目的价值,会助长功利主义倾向,形成为了高学历能换取社会资本而追求高学历,为了高学历而学习的风气。也给社会上制造虚假学历提供了需求市场,最终导致学历的迅速膨胀以及大量的泡沫学历。
规律
根据对学历贬的研究视角和认识框架的分析,我们认为,学历的客体属性与社会需要之间供与需,以及学历的质与量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学历贬值的规律。
1.学历的客体与主体之间供需不平衡
根据货币贬值的规律来看,当现实中的货币发生通货膨胀时,即发行和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了生产和流通所需的货币必要量后,引发社会物价总水平不断地升高,令货币贬值。相似的,由于高学历迅速膨胀,特别是有的专业过度膨胀,而社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的有限,使得高学历人才与社会需要之间逐渐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状况。超出需求之外的高学历者因其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便不能完全实现学历价值。此外,从我国人才市场现状来看,这种供需不平衡还表现在专业的差异上。一方面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十分稀缺,另一方面大量高学历者就业难,人才市场上出现了“滞销”和“脱销”共存的现状,这些现实情况都导致了社会对高学历价值的整体评价降低。
2.学历的质与量之间的不协调
任何事物如果忽略量的扩展而只重质的提升,或者一味追求量的扩大而无视质的提高,都会导致事物的整体价值的降低。高等教育学历的贬值既有质的方面的原因也有量的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是高学历质与量关系失调的结果。追求“质”与“量”的统一,保持质的提高与量的发展是学历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因而,学历贬值从质的方面看,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高学历者的能力不足所导致的高等教育学历的含金量降低;从量的方面看,社会对高学历的强大需求,高等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中采取的扩招政策,以及社会对学历教育的管理不严而产生的学历泡沫等都为学历贬值提供了量的基础。也正是高等教育学历质的下降与量的扩展的不协调作用,造成了学历价值的贬低。
表现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学历贬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人们对文凭所代表的教育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低层次工作所要求的教育资格上升,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受雇于过去曾由低学历者从事的职业00这也造成了人们从争夺高学历的竟争转化为争夺名牌大学文凭的竟争,然而名牌大学文凭的稀缺性又加剧了普通大学文凭贬值的趋向。其二,兆丰、周云峰、朱徐瑞等人认为,从高学历者自身来看,不少研究生学术功底十分薄弱,粗制滥造、盲目办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浮躁轻飘的学风,“水硕士”、“水博士”泛滥。其三,社会上大量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育文凭,引发了文凭的普遍信用危机。其四,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逐渐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对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的需求降低,高学历文凭贬值了。
主要影响
首先,刺激人们追求更高学历。学历贬值会使追求的学历的层次越来越高,或硕士—博士的直线式超越,或名校老校的品牌式炫示。当高学历开始贬值时,从争夺高学历的竞争转化为争夺名牌大学文凭的竞争。这种追求与竞争的激烈性己经蔓延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其次,造成知识失业。劳动力市场上的学历价格猛烈攀升,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形成教育泡沫化,造成了过度教育与知识失业形成恶性循环。并认为这种失业不是局部的和个性的,而是普遍的和结构性的。
第三,可诱发不良的社会风气。学历贬值激发了我国年年都在升温的“考试热”、人才市场的“高消费”和大学校园里“考证风”的盛行。秦钠认为在功利性教育思想驱动下,对学校而言,为了生存,几乎已成为出售各种证明的场所和生产学历、文凭的机器,严重扭曲了教育的核心价值。还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相信学历文凭,连名校的文凭也不相信,对名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怀疑。
参考资料
学历贬值.MBA智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9 23:19
目录
概述
产生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