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脉网(
重庆市教育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是由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重庆市(教委)教育
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共同建设的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立体化网络教学、家校沟通和互动交流平台。平台采用实名制管理,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各类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及绿色安全的
网络学习空间;同时,全市的教师利用平台辅助日常教学,并与家长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
重庆市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应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09年8月发函,选择重庆作为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为贯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关于开展“
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工作的函》(教信息中心[2009]28号)的文件精神,重庆市教育技术信息与装备中心也把完善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纳入
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2010年、2011年工作要点当中,并于2010年1月14日发布《关于加强“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工作的通知》(渝教技装[2010]23号)的文件,在重庆市开展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 目前,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2011年起更名为“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工作已在重庆市十一个区县所有学校全面开展,平台上师生、家长注册人数33万余人、发布日志10余万篇、发布教案5万多篇、上传教学资源2万多条。期间,利用平台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和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
电脑制作活动、第十四届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
石柱县教师教案评比网络大赛、
綦江县教师课件评比网络大赛等教育教学相关活动;举办了“首届教育大讲堂”活动,邀请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到重庆为广大家长和师生做了精彩演讲;平台举办的书香校园活动、作文大比拼活动等也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平台在应用试点过程当中,各区县反馈由于电脑和网络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和家庭无法及时获得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育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推进中国教育卡应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更好地为师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辅导、教育信息与沟通应用服务,促进“数字校园”的建设。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0年8月发函(《关于在重庆市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校园信息服务”工作的函》)联合电信运营商以互联网和
移动通讯技术为基础,搭建以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校园信息服务”工作,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位置服务、家校联系、资讯订阅等教育交互服务。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
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
终身教育体系,打造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高地,为重庆市教育现代化工作奠定基础。
学校可通过
后台自定义设置学校网站栏目、发布新闻、发布公告、上传图片,并且可以完全自定义门户的界面和布局;还可以结合平台的资源库功能,建设
校本资源库,与其他学校进行资源互换和资源共享。
班级空间主要实现两部分功能,一部分是沟通功能,一部分是管理功能。所有班级成员都可以在班级空间里发表自己的文章、上传班级照片、发帖讨论、并且可以把学习资料上传上来,供其他人下载;通过网络班级空间的建立和维护,可以帮助老师、学生和家长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更便捷的互动教学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更方便的收集学籍或教职数据。
教学资源库是一个资源分享平台,除了提供下载之外,还鼓励用户上传本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在这种资源共享交换模式下,资源的更新会更加频繁,也会更贴近当前的教学内容。另外,我们的资源库也采用了现在互联网上比较流行的文档播放器,可以实现word、ppt、excel、txt等
文本文档的在线预览;特别的奖励机制可以让用户上传的资源更多、更有价值。
在平台的应用试点过程中,各区县反馈由于电脑和网络条件的限制,部分教师和家庭无法及时获得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联合运营商,推出了免费的基于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校园信息服务”,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交互服务。
校园信息服务应用一:家校联系服务(学信宝)。主要实现家校信息互通及家校联系;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可通过学信宝功能,将作业任务、公告通知、成绩评语等信息发送到家长的手机或站内收件箱;同时家长也可以直接短信回复教师或学校发送的消息,无需上网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
校园信息服务应用二:校园平安定位。校园平安定位功能是面向家长用户的学生安全管理产品,其利用联通手机信号对学生的地理位置定位;该功能仅向被定位的学生家长开放,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的方式对查询者进行身份验证,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的隐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