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古游傩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传统舞蹈
宁化古游傩,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安乐镇夏坊村传统舞蹈,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福建省宁化县安乐乡夏坊村的游傩习俗是古代傩文化的一种遗留,其祭奉崇拜的“梅山七圣”与南方少数民族所崇奉的“梅山教”有关,中国古典文学典籍《西游记》《封神演义》中均有关于“梅山七圣”的记载。
夏坊村的“梅山七圣”崇拜在明中叶由吴姓村民带入。相传吴姓祖先行舟途遇大水,多船沉覆,吴姓商船尚安,他见河面上漂来两只箱子,就请艄公把箱子打捞上来抬回客店,焚香默祷后把箱子打开,发现里面装的是七具形态狰狞的面具,于是他把面具摆在厅堂上加以祭祀,以求平安。岁月推移,演变为以后的 “梅山七圣”崇拜,祭祀也从吴姓扩大到吴姓、夏姓、赖姓。至清末发展成全村人共同参与的庙会。光绪九年,聚居于村中的吴、夏、赖三姓村民修建了“七圣庙”并供奉“梅山七圣”的面具。“七圣”神威、灵验的传说故事流传开来,村民口耳相传,庙会日,远近十里八乡的民众都纷纷来到夏坊村赶庙会,信徒们怀着对“七圣”的崇敬和畏惧,跪求各种赐福,如求子、治病、解困、预卜凶吉等等,并接受“七圣”傩的竹枝鞭打,讨到“七圣”的竹枝回家,成为了夏坊村世代相传的民俗节庆。
舞蹈特色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夏坊村的吴、夏、赖三姓村民都要前往村中的“七圣庙”,请出供奉于庙中的“梅山七圣”面具,装扮傩神并出游。在游傩队伍行进过程中,装扮的“傩神”们手执竹鞭左右挥舞以示驱鬼祈祥,并停下来当众表演。
“梅山七圣”同时还是各种傩戏、傩祭中扮演表现的对象,而在傩戏、傩祭中,“驱鬼“是一个仪式的重要主题,因而傩戏、傩祭中有狞厉骇人的装扮形象,夏坊村的游傩也是这类习俗的一种衍生。夏坊村的游傩习俗中,每个神傩的装扮都有固定的模式:“一圣”红脸,头扎绿巾,头上V形缺口处置一把锯子,上身赤裸,下着黄裙;“二圣”以下都是黑脸,头扎红巾,也是赤裸上身,但“二圣”“三圣”都是头上置一把砍肉刀,下身着黄裙;“四圣”“五圣”则腹部插一把利刃,直透后背,肚肠流出,下身着蓝裙;“六圣”“七圣”左手腕各插一把匕首,下身亦着蓝裙。由于吴姓供奉“梅山七圣”的历史最久,“七圣”中的 “一圣”,必定要由吴姓人来扮饰,游神时也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宁化古游傩对于研究古代傩文化有重要的价值,其不仅保留了傩文化的原始韵味,而且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添加的新印记,而在对“七圣”解释的演变和发展中,又重新加入了“七姓联盟”的主题,容纳了“七圣游傩”活动的庙会越来越演变为一个节庆习俗,对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谐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承状况
“文革”后夏光美就开始装傩,还培养了二名年轻人接任,夏坊村全村真正知晓装傩过程的不过十多人。
保护措施
2015年9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正式发文,将宁化夏坊古游傩纳入《中国节日影像志》课题研究,朱靖江任课题组组长,厦门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参与该课题研究。
社会影响
主要活动
2016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十三一),宁化安乐镇夏坊村举行宁化古游傩巡游活动。
参考资料
宁化古游傩.福建省艺术馆.
宁化古游傩.三明市艺术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4 17:0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