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港口
宁波港(Ningbo Port),古称“句章港”“明州港”“庆元港”,即中国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浙江省宁波市海港口岸,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的东海之滨,处于中国大陆沿海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
建设历程
宁波的造船和航海事业发源地是河姆渡。河姆渡在余姚江北岸,距宁波市区约有25公里,今属余姚市罗江乡。大约在六七千年前,河姆渡一带原始居民已经能制造船桨,使用舟楫,航行于河湖港湾和近海进行生产活动,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航海活动。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浙东地区经济的开发,越王勾践于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在今宁波市江北区乍山乡城山渡村开辟甬江流域最早的港口——句章港,句章港自建成后一直以军事活动为主,在经济上只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换活动,没有发挥过重要作用。
唐朝宁波(明州)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需要有进行跨地区贸易的港口。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明州,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明州州治迁至三江口,并大力建设港口,对内疏通杭甬运河,对外开发高丽和日本以及南洋各地的航线,使明州港址在三江口长期稳定下来,发展成为著名外贸港口。
北宋,明州港呈现繁荣景象。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在明州正式设置市舶司,管理港口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宜此外,还有市舶库、海运码头、高丽使馆和波斯馆等作为它的附属机构。明州港还成为去日本、高丽的签证发舶的特定港口。明州港正式成为国际贸易港口。
南宋,明州港成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当时,杭州成为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不少外来的船舶因钱塘江浪大潮高不敢直通杭州,大部分货物是由明州港转运。
元朝,宁波港称“庆元港”。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宁波地区设置庆元路,接着,设置庆元市舶司,庆元港发展快,成为与泉州港、广州港并立的元朝三大对外贸易港之一。庆元港是以外贸为主的商、军、海漕运输的多功能海港,与庆元港进行贸易的有日本、朝鲜、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避明国号之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改明州为宁波府,“宁波港”的称谓也由此开始。因明朝采取“海禁”政策,宁波港发展受到严重阻力后,走向下坡;但宁波港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中国南北货转运枢纽的转口贸易港。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比明朝更为严厉。宁波港的海上贸易和渔业生产尽被窒息;贸易重点转向国内,与国内沿海诸港的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嘉、道年间(1820年前后),宁波港又出现了新的繁荣势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屈辱投降,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又在1843年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根据条约,宁波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向西方列强开放。此后,外国侵略者借通商之名,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
抗日战争至1949年解放前夕,宁波港一毁于日军,再毁于国民党溃军,呈现出瘫痪状态。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浙海关、招商局宁波分公司、上海航政局宁波办事处,清理航务管理工作,恢复宁波港航运工作。在进行港口基本建设同时,也进行了体制改革。1953年1月,成立了统一管理宁波港一切港务事宜的上海区港务局宁波分局,1954年9月正式成立管理宁波港客运业务的客运站。到了1956年,港口生产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宁波港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深厚的物质、思想、组织基础。1973年,浙江宁波港建设指挥部成立,宁波港由甬江港区向东拓展,开始建设镇海港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波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978年12月,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在镇海港区建成投产,标志着宁波从内河港走向了河口港。
197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口正式对外开放。
1982年12月,10万吨级北仑矿石中转码头竣工,使宁波港转为海峡港。
1989年,宁波港被列为全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
2002年10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口岸大榭港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
2005年12月20日,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启用,宁波、舟山两港组合发展的征程从此起步。
2010年9月28日,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A股成功挂牌上市,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隆重举行。
2012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口岸开放。
2015年9月29日,由原宁波港集团、原舟山港集团整合组建的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揭牌,宁波舟山港开启了以资产为纽带的实质性一体化。
2023年11月,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宁波港口岸扩大开放,扩大穿山、象山港和石浦三个港区开放面积58.13平方公里。其中,象山港港区和石浦港区是首次获批对外开放的港区,这标志着宁波港八大港区全部实现口岸开放。
2024年10月10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新增杭州湾港区。
区位环境
港口陆域
各陆域规划范围如下:
北仑港区。港区陆域范围西起甬江口东岸的长跳咀、东至大榭一桥。北仑港区划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共3个作业区。
穿山港区。港区陆域范围为整个穿山半岛沿海,西起龙睡宫、南至新碶头。穿山港区划分为西部(含外峙岛)、中部、东部共3个作业区。
大榭港区。港区陆域范围包括大榭岛西、北、东三侧沿海区域。大榭港区划分为海洋产业配套及液体散货、集装箱、通用和穿鼻岛共4个作业区。
梅山港区。港区陆域范围为梅山岛东南沿海。梅山港区划分为梅山东和七姓涂2个作业区。
镇海港区。港区陆域范围西起宏远路、东到甬江口导流堤、南延至招宝山大桥的煤炭堆场及以东沿海区域。镇海港区划分为通用及多用途、液体散货、煤炭3个作业区。
石浦港区。石浦港位于金星乡、番头乡、高塘岛乡、樊岙乡之间的狭长港湾,西起箬帽山,东至东门岛,北达雷公山、南抵蟹钳咀。石浦港区划分为盘基、雷公山、箬渔山、打鼓峙、万寿塘共5个作业区。
象山港港区。港区陆域范围包括象山湾两岸,西起强蛟,东至外干门。象山港港区划分为松岙、强蛟、西周、贤庠、外干门共5个作业区。
甬江港区。港区陆域范围沿甬江两岸,西起甬江大桥,东至招宝山大桥,中间由明州大桥将港区划分为上游和下游作业区。
慈溪杭州湾港区。港区范围包括慈东工业区淡水泓附近岸线、七姊八妹列岛对应大陆侧岸线,划分为慈溪东作业区和慈岱作业区。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宁波港域“水深流顺风浪小,不冻不淤陆域大”,年可作业天数达350天左右,是世界少有的深水良港,核心港区主航道水深在22.5米以上,30万吨级巨轮能自由进出港,40万吨级以上的超级巨轮可候潮进出。
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宁波港位于我国南北沿海和长江航道“T”型结构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海河联运、海铁联运等直接覆盖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腹地经济
腹地经济发达。宁波港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目前长三角经济总量位居我国各区域经济体首位。宁波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为浙江省,主要间接腹地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长江沿线地区。随着项目拓展、业务拓展力度的加大,物流网络体系的日益完善,腹地不断向中西部及新疆、西安等西北地区延伸,覆盖我国南北沿海,并辐射台湾地区及日韩等国。根据有关数据,宁波舟山港承担了浙江沿海港口约95%外贸货物、近100%国际集装箱、长三角港口近35%外贸货物的运输任务,是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硬件设施
截至2024年4月,宁波海港口岸规划岸线173公里,深水岸线120公里岸线,已建成生产性泊位327座,万吨以上106座,10万吨以上29座,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集装箱泊位26座,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专用液化船舶的5万吨级散装液体化工专用码头,可停靠并接卸国际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集装箱专用深水码头等一批全国之最的码头。还有镇海炼化、北仑电厂、三星重工、埃索中油、金光粮油、正大粮油等一批中外企业自备开放码头等大中小泊位。
截至2024年4月,宁波海港口岸拥有七里峙、虾峙门、金塘、北仑等处共 88.2 平方公里锚地,可锚泊万吨级船舶近200艘。
宁波港进港航道有两条:北航道,经甬江口、七里屿、大戢山至长江口灯船,可通过2.5万吨级船舶。南航道,从舟山群岛的虾峙门进口,经螺头水道、金塘水道直抵北仑港区。南航道除虾峙门外有约3公里长的水深为17.6米浅段外,其余水深均达20米以上,15万吨级以下船舶可自由进出,20万吨级船舶可候潮进港。
宁波港在大榭、峙头、虾峙设有雷达导航站,对船舶进行全天候导航。
全港设有灯桩5个,灯塔4座。4座灯塔分别设在
塘脑山(30°20′1″N/120°58′01·2″E)
鱼腥脑(30°20′49·1″N/121°51′32·4″E)
太平山(30°04′59·5″N/121°49′16·1″E)
七里屿(30°00′02·1″N/121°45′34·3″E)
运输方式
宁波港具有水路、公路、铁路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是国内运输方式最完备的港口。宁波港提出了“一体两翼三路”的港口发展思路,积极“走出去”,加强码头、“无水港”及物流服务网络的战略布点,基本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枢纽,嘉兴、太仓、南京港和温州、台州港等为南北两翼,“卫星港”、内陆“无水港”、铁路服务网点等为重要节点,水路、铁路、公路齐头并进的“一体两翼三路”集疏运网络体系,港口辐射力、竞争力明显提升。水水中转体系日益完善,海铁联运快速发展。宁波港先后开通了台州、绍兴、金华、义乌、兰溪、合肥、鹰潭、上饶等10条班列,并将海铁联运业务延伸至赣西、湖北襄阳、陕西西安、四川成都、重庆、新疆等地,在绍兴、金华、义乌、上饶、鹰潭等地建立了14个“无水港”,物流业务增势强劲。
宁波各港区对外通道主要依托高速公路,北仑港区、穿山港区、大榭港区集疏运体系主要依托杭甬高速复线、大碶疏港高速、穿山疏港高速、象山湾疏港高速;梅山港区主要依托六横高速、穿山疏港高速和象山湾疏港高速;镇海港区主要依托杭甬高速复线、甬舟高速。
截至2024年9月,宁波已经建成一环三支线三港前站铁路集疏运网络格局。
2015年,宁波建成铁路枢纽货运北环线,形成“外通内联、南客北货”的铁路枢纽格局。
2019年,宁波全面建成镇海、穿山、北仑三条进港铁路支线和三座港前站,实现铁路通达主要岗区。
2023年,宁波建成全国首条双层集装箱铁路——甬金铁路。甬金铁路与穿山港站实现无缝衔接。
2024年6月,直达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的货运铁路——梅山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运营情况
经营范围
宁波港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集装箱、铁矿、原油、煤炭、液化品、件杂货等货物装卸业务,作业货种齐全,并有较为完备的服务平台,在宁波,以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为基础,一个集港航、物流、船货代理、金融、保险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际航运服务平台已经形成。海关、国检、海事、银行、法律、码头公司、代理公司和物流企业等相关单位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海上丝路指数之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1条分航线指数也已发布,海运费保险服务、航运管理服务平台以及航运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等高端航运服务也集中亮相。此外,宁波航交所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国内海运保险产品,这也是国内服务贸易信用保险领域全国首创的航运金融产品。
临港产业
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以海港口岸为依托的临港产业正在逐步扩大,对国内外投资者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及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宁波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与港口发展密切相关的集输运网络日趋完臻,宁波口岸的投资和服务环境日趋完善,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港口运输和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
航线数量
截至2024年4月,宁波海港口岸有集装箱航线235条,其中远洋干线120条,连通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疏运网络。
联运班列
截至2024年4月,已开通海铁联运线路超100条,其中图定班列25条,内陆无水港布局36个,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5个地级市,形成了北接古丝绸之路、中汇长江经济带、南联千里浙赣线的三大物流通道,布局网点、线路数量均居全国港口首位;中欧班列“金东平台”开通13条运行线路,辐射范围覆盖欧亚大陆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2700趟。
吞吐量
2004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6亿吨,增长22%,居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0.5万标箱,增长44.4%,超过天津港跃居大陆沿海港口第四位。
2005年,宁波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7亿吨和520.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9%、30%,继续保持大陆港口第二和第四位。
2008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3.6亿吨,比上年增长4.8%,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达1084.6万标箱,增长16.0%,全球排名进入前十位。
2009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3.8亿吨,比上年增长6.1%,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1042.3万标准箱,比上年下降3.9%。
2010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完成4.1亿吨,比上年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00.4万标准箱,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4的格局,首次跃居第3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
2011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3亿吨,比上年增长5.2%;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51.2万标准箱,增长11.6%,稳居大陆港口第3位,世界港口第6位。
2014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5.26亿吨,比上年增长6.2%;集装箱吞吐量1870.0万标箱,增长11.5%,吞吐量超过釜山港,排名跃至世界第5位,全国第3位。
2015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8.9亿吨,居全球港口首位,其中宁波港货物吞吐量5.1亿吨;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063万标箱,跃居全球第四,其中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1982.4万标箱、增长6.0%。
2016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9.2亿吨,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宁波港域完成5.0亿吨;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156.1万标箱,增长4.5%,吞吐量居全球第四位、全国第三位,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69.6万标箱,增长4.4%。
2017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0.1亿吨,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5.5亿吨、增长11.1%;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460.7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56.6万标箱、增长13.9%。
201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0.8亿吨,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5.8亿吨、增长4.5%;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635.1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09.5万标箱、增长6.5%;宁波港域完成海铁联运60.2万标箱,增长50.2%。
2019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1.2亿吨,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5.8亿吨、增长1.3%;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2753.5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17.0万标箱、增长4.3%;宁波港域完成海铁联运80.9万标箱,增长34.5%。
2020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1.7亿吨,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6.0亿吨、增长2.9%;集装箱吞吐量2872.2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05.4万标箱、增长3.4%;宁波港域完成海铁联运100.5万标箱,增长24.2%。
2021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2亿吨,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6.2亿吨、增长3.7%;集装箱吞吐量3107.9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37.3万标箱、增长8.6%;宁波港域完成海铁联运120.4万标箱,增长19.8%。
2022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6.4亿吨、增长2.2%;集装箱吞吐量3335.1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077.8万标箱、增长4.8%;宁波港域完成海铁联运145.2万标箱,增长20.6%。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6.7亿吨、增长5.5%;集装箱吞吐量3530.1万标箱,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30.2万标箱、增长5.0%。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宁波港发展史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委员会.
海港口岸.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7:24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