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守口堡口长城基本上是在地平面上建筑起来的。它的构筑方式有很多,守口堡长城的城墙很多都是用土
夯筑起来的,这个土还是非常的结实,
夯筑得非常的牢,经过了这么久远的年代,今天守口堡长城的城墙还是非常坚固的。现在守口堡的原堡址中间有一条古河道,从内蒙流过来的黄水河在当年及现在都流经这条河道。在这条河的西岸是当年守口堡的堡口,也是北墙。看上来高度很高而且宽度也很宽。过去守口堡北面是从内蒙过来的黄水河,前面的峪口就叫
葫芦口,就像咱们的葫芦一样,肚大口小。就在这个口小的地方立起一座堡墙,堡门来。
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设,隆庆六年(1572)砖包。城周“一里二百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只城东有一门。明时在此驻守备,分守长城“十三里,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四座”。明隆庆年间俺答汗部由此入犯,曾使大同全镇告急。
长城依山而建,十里一堡,五里一墩,村落人家依“墙”而居,村名就是长城的名字“守口堡”、“拒门堡”、“
镇边堡”。“五墩”“二墩”“八墩”等等,很难说清楚着些村庄的由来,或许就是当年戍边者的繁衍生息,有许多条件恶劣的地方,根本找不出一条在那里生存的理由,仅仅是紧依着长城。守口堡,则是个相对较富裕的地方,地处在晋蒙边界的山口,是两地的交通要道,两边的山峰闪开了一个口,一条河道从长城脚下、村庄旁边经过,10多年前
还水流丰泽,现在只剩一股细细的泉水,无声的流过,山口向北就是内蒙,山口以南就是山西,是现在的省界,更是古时蒙汉的边界要塞。
由于地形的重要性,“守口堡”曾是“茶马交易”的官方口子,“茶”是指南方的货物,“马”是指北方的货物,每年固定六、九两月开市,在此有兵守口,北方的马不允许过城墙,南方口里的货物东西不允许过这边的墙面,北面的商人可以进来。先允许商人进来,不允许放别的人进来,等交易谈成以后,才允许把马匹放过来,而且国家的税务机关也设在这里。这里的税不归地方,直接归国家财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