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青春》是由
王野执导,
林永健领衔主演,
代超、
罗辑、
巩汉林、
黄云云、
徐永革、
赵柯、
吴方圆、
金博、
许国栋、
闵星翰联合主演的高校辅导员题材电影,于2021年9月1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剧情简介
八月下旬,酷暑依旧。海大“思政”教研室主任刘威(林永健饰)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关口——他得了恶性脑瘤。手术存在风险,生死未知。术前他决定让学生,辅导员王一凡(代超饰)陪自己去看望几位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加上不肯离校的“问题毕业生”的丢丢(罗辑饰),三人一同踏上说走就走的旅行。
老辅导员“刘威”以回访的方式,串连起40年时间里,发生在自己与80、90、00后学生间的感人故事,再现了他们从自卑到自强,从懵懂到担当,从虚度到奋起的改变与成长。
实干有为的县长张生如今意气风发,可大学时的他却因家境贫困而自卑,一念之间险入歧途;一个沉迷于游戏斗殴的“堕落寝室”,四个荒度青春的“废柴”,幸运的是在他们迷航的时候,有人点燃照亮前路的灯塔;当权力和金钱的诱惑让人迷失,身陷囹圄的徐平再度见到自己当年“激情辩论”的刘导,是遗憾,是忏悔,是无言以对;被误读的爱情只能结出苦涩的果实,当校花张倩被社会大哥纠缠勒索几欲自尽,最艰难的关口,伸出援助之手的是一直在她身后的刘老师。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2023年3月17日,《守望青春》入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高校原创文化精品名单。
幕后制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向建党百年献礼,辽宁省委宣传部策划拍摄了这部中国国内首部以高校辅导员为题材的主旋律影片。
该片获得了中宣部、财政部专项资金扶持,为辽宁省文艺精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也是大连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的重点项目。
林永健表示当初看剧本的时候便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数次哽咽流泪。为了能演好刘威这一角色,他潜心研究剧本并和原型人物曲建武进行了很多深度的交流。
制作发行
2021年9月9日,该片在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首映礼;9月15日,该片宣布于9月17日全国上映,并发布定档海报和定档预告;9月16日,该片发布终极海报和“可造之才”版预告;9月17日,该片正式上映,同时曝光终极预告;9月18日,片方发布了主题曲《桃李不言》MV;10月8日、9日,该片在北京和天津两地举行“走进著名高校”系列活动,影片主创团队分别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学府,与师生面对面交流。
播出信息
影片评价
电影《守望青春》为人们讲述了一位大学生辅导员在高校教书育人岗位上的真诚与奉献的故事。这部电影的特点,一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有很好的原型故事基础;二是作为较为稀缺的教育类题材的电影,它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新的银屏艺术形象。但也正是这两个特点,为该片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是如何处理真实与虚构、艺术典型与生活原型之间的矛盾。创作者为此做出的创新努力和匠心表达,为英模题材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是在艺术典型和生活原型之间,寻找和追求最大的艺术创作空间和独特的审美表达。该片根据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大连海事大学曲建武教授的事迹改编,通过他的独特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和教育方式,写出了一个平凡岗位的神圣感和他对此付出的热爱与真诚,写出了一个大学辅导员所应具有的共性与个性。既能忠于原型而又能突破原型,从而给观众带来了艺术创作上的“熟悉的陌生感”。
二是努力追求“庄谐相融”的叙事风格,突破了在传统教育类题材中常见的“说教性”面孔,将严肃与风趣、庄重与活泼、校园的青春感与人生的厚重感融为一体,使这部英模题材的作品在追求电影的风格化和类型化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三是努力发挥了电影在时空叙事转换上的自由度与灵活性,将当下与过往、现实与回忆融为一体,丰富了电影的故事容量和对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展示,同时也让作品具备了一个较有特点的结构框架。
四是作为一部以反映海事学院学生和教师生活为内容的故事片,也让观众从中领略了海事专业师生们的校园生活、专业特性和精神风采:从母校起航、威严的装容、驾驶舰船乘风破浪、视老师和辅导员为永远的船长、从世界各地的舰船上向老师报到。这些感人的台词和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评)
影片立足艺术思维,探索了思政教育新模式。为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特点和接受习惯,尝试以艺术思维代替宣教思维,摆脱了传统观念当中上课、做报告等理论宣讲的模式,摒弃那种宣谕型、训诫型的模式,而是给故事中的人物留出了彼此辩驳的空间和彼此触动的过程。同时,对主旋律影片与市场的对接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弘扬健康美好的师生文化。影片中,刘威老师的意义在于,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因材施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信“是锁就能开,只要你找到对的那把钥匙”。从而引领学生成功闯关,展示思政教师在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辽宁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
于洪江评)
《守望青春》选择大学辅导员这一题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大学辅导员闪光点,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佳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和时代意义。第一,剧作手法巧妙,令人感动和深思。二是影片的剧作结构设置极为精巧,以公路片的形式串联出刘威老师在不同年代引导学生走出迷茫,找到人生目标的单元故事。总的来说,影片的结构属于“穿插葫芦”的形式,但每一个单元故事和情节主线的这根“竹签”之间并不是单纯的串联关系,是互相联动、相互勾连的。单元故事随着情节推进,逐渐接近现在时的主线故事;过去时的单元故事和现在时的主线情节之间逐渐呈现出有机的互动效果。第三,导演调度设计比较精细,与精彩的剧作结构相匹配。此外,影片的时空转场、意象设置都很巧妙,对传递情感、烘托气氛有非常好的助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
侯光明评)
《守望青春》具有现实主义的典型性、科学性、准确性、生动性,润物细无声,没有概念化、文件化。影片主要体现了辅导员在自信导引、荷尔蒙导引、价值导引以及受挫干预等方面所体现出的重要性。人类的价值是永恒的,《守望青春》超越21世纪初的思想工作,成为一部比较永恒的心理学、人性学的电影,这种电影的价值是所有人在青春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应该得到升华和解决的。主演林永健的表演,将诗意和喜剧集一身。诗意的地方有升华,喜剧的地方很自然、很生活化。(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
张卫评)
电影的四个“意向”深入人心:“灯塔”,给海洋上迷航的船指引方向;“诗”,深夜里听到野兽嚎叫的时候写诗,因为诗在那个年代是很有力量的;“海洋”,跨世纪,他们需要走向更广阔的海洋;“牧羊人”,把走入迷途的羔羊引领回来,重新开始正向的人生。最后,影片回到了“校园”的原点。无论健康还是生病,无论年龄青春还是苍老,无论有没有力量,但是“守望”这件事情还是要继续下去,不忘初心。(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
左衡评)
影片的四个故事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物出发,最终凸显了思政的力量。高校的思政教育、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到底多么重要,不是简单的理论和文章能够说明。用影像的力量、叙事的力量生动表达出来,是别的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影片的类型叙事也比较突出。电影主题讲思政教育,但并不沉闷,也不枯燥,而是融入了很多类型的元素,例如轻喜剧。林永健、巩汉林本身是喜剧演员,大量的台词都充满了喜剧元素,很抓人。同时还加入了公路片、青春片等多重类型,打造成类型意识很强的电影作品。这一点是很成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赵卫防评)
这部影片的创作,采用公路片的路径,把海洋、海事大学、白色衣服、青春活力等元素,使用“串糖葫芦”的办法,通过一个事件,运用闪回等不同形式,从而达到从高潮看戏剧统一性的结构。(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党总支书记、教授
武亚军评)
《守望青春》以公路片的形式呈现了辅导员的故事,是一部治愈旅途片。影片最有特色的是导演在影像叙事上很认真、很讲究。例如第一个长镜头,跟随主要人物进入到一个教室里面,经过几个人物的转换形成长镜头。导演运用非常带有抒情化的叙事语境进行叙事,叙事行云流水,很成熟。林永健的表演非成功,面部表情沉稳,台词功底扎实,脸上沟壑沧桑,人格魅力到位,让老师的人格力量深入人性。(《电影艺术》杂志主编、研究员谭政评)
影片整体构思很好,不是简单的小品式结构,而是有内在剧情的发展逻辑和情感逻辑。四个小故事有时代的变化,也有从扬到抑的情绪转换,加上主人公病情的揭示,很巧妙。尤其是揭示病情的情节,有一种临终回顾的感觉,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守望青春》对重建教师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索亚斌评)
影片采用了典型故事烘托典型人物的方式,没有写辅导员和一个学生的故事,而是四个学生的组合式故事;没有把四个故事完全展开,而是选择了一些鲜活人物进行塑造。这一点很成功。这些人物与故事,化作触及心灵的细节传递给观众,整个叙事的过程中,从每个故事中都找到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最强烈的情感,辅导员用最智慧的方式,把这些年轻人带出困惑。(《文艺报》艺术部主任
高小立评)
《守望青春》颠覆了既有的真实原型英模片的概念。影片很富有诗意,金句很多,画龙点睛。21世纪大学生物质条件好了,经常出现迷茫的情况,需要励志性的电影,让他们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影子。不论大学生还是老师,都能从《守望青春》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部电影能够把老师“照亮”。(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评)
这部影片讲述的大学辅导员的故事令人感动,具有时代性,也有独特的生活性。在表达形式上,《守望青春》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公路片、青春色彩、幽默喜剧等表现方式,都反映出年轻人的困惑,以及面对困惑之后呈现出的积极向上的一面。影片的情感、价值观能够触动青年观众。(《中国电影报》社长、《当代电影》主编
皇甫宜川评)
影片把有意义的事情表达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方面表达得有温度,与年轻观众实现了共情、共鸣。需要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带领辅导员更好地做好育人工作,《守望青春》的推出恰逢其时,对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影响力以及帮助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部思政司宣教处处长
陈郭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