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藏》 为
玄色创作的民国
群像小说,由中南天使文化“
爱格”于2016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
《守藏》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接到指令,要将院内的各种文物打包南迁,一群身份各异的“守藏吏”集结出发,奉命护送国宝南下。从确定名录到打包装箱,再到正式上路一年的光景过去了,总共13491箱珍贵文物代表着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传承。本来原计划是南迁,结果在过程中意外频发,面对日本人的追赶,守藏吏们不断与他们周旋,文物在战火中走遍了大江南北、四处流离,直到日本投降,这些文物才又重新回到南京,存放在朝天宫。这十五年间发生的各种故事,见证了一代文物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
历史背景十分清晰:1933—1947年,故宫博物院为躲避日军战火,将13427箱文物分5批运至南京,“七七事变”后又分南、中、北三路辗转西迁,水陆交通并用,分别在贵州安顺、四川乐山和峨眉山“避难”达七八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陆续集中到重庆,1947年“回迁”南京。
创作背景
《守藏》的书名源自护送故宫博物院文物的这群人“守藏吏”这个称呼。玄色曾在《哑舍》中写了一个故事名为《菩提子》,故事背景为“故宫文物南迁”,在写完那个故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沉浸在那段历史中。玄色认为它们已经不仅仅是器物,而是宝贵的民族财富。玄色希望能够通过我的文字,艺术化地让隐藏在历史中的这段往事被更多人所了解。于是决定以这段历史作为原型进行小说创作。创作《守藏》的时候,玄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采访过一些相关职业的前辈,前期准备很充足的情况下才开始动笔。
作品目录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家国情怀
以院长傅同礼为首的文物工作者们,对于中华文物的热忱在乱世中尤为凸显,他们对于文物的热爱来自于家族的传承,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份厚重的责任感。故宫文物南迁动议自提出之日起,便争吵不断,各种反对声各种污名谣言尘嚣四起。顶着倒卖文物、损害国宝的流言蜚语,主人公们在高层争吵了两年后,终于在形势的逼迫下开始了南迁的步伐。
这部作品虽然是小说,但在片尾的部分参考文献中,还是可以看到小说中大部分内容还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进行艺术改编的。比如小说中有关《四库全书》演绎出的故事便颇有意思,有很多知识性的因素在其中。主人公之一的岳霆到了故宫文物南迁整理团队中,便对当时缺一本的《四库全书》念念不忘。当年乾隆皇帝修编《四库全书》时,总共誊写了七套,分别藏在全国各地,分为北四阁和南三阁。南三阁中藏于扬州文汇阁和镇江文宗阁的两套被太平天国销毁,而藏于杭州文澜阁的版本也因太平军攻占期间文澜阁倒塌,最终也只抢救回来全书的四分之一。北四阁的藏本也经历了厄运,藏于圆明园的文源阁版本在英法联军入侵时便随着圆明园一起焚毁了,而藏于沈阳故宫的文溯阁版本因为东北沦陷也下落不明。
目前来看剩下的文津阁和文渊阁两套版本的《四库全书》算是最完整的版本了。而文津阁这一版,当年从承德避暑山庄运到北平后,历经辗转交给了新成立的京师图书馆。没想到在展出时丢失了一册,一时间成为了人们的笑柄,而岳霆则凭借自己的情报网,在古董街上四处打听,自认为找到了丢失的那一册书。然而,在引出了另外的主角沈君顾后,被无情的“打假”,原来真正丢失的那本已经被沈君顾找到了,这也突出了沈君顾对于文物鉴别的高超能力及背后若隐若现的家族故事。
文物南下的过程中,除了外部的困难,内部这个团队也有着诸多问题,众多人物也在互相磨合。比如自幼留学的方少泽,因为接触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理念,因此对于中国的归属感并不强,当他接下护送文物的任务后,却对于文物古董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然而作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岳霆,则有着超强的执行力,和对文物对国家的一腔爱国之心。从故宫搬离的沈君顾,因为父亲对文物的痴迷搞得家破人亡,当他重新回到故宫,重新回到这些文物的身边,心理极为矛盾。有着不同理念、不同经历的三人,一路上针锋相对也英雄惜英雄。在互相学习和经历磨难后,大家对彼此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放下了对彼此的成见,他们都怀揣着建设国家的梦想,面对国难都想尽自己所能出一份力。
书中守藏吏们与各色心怀鬼胎的人物作斗争,很多故事情节,都有着真实历史事件的衬托,三路运送团队,各有各的艰辛,各有各的困难。他们也曾失落过绝望过,但他们仍守护着这些宝物。主人公岳霆的这句话代表了一代文物工作者们的苦心,他说:“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在光明安全的地方,静静地欣赏这些瑰宝。”
艺术特色
玄色依照当时的背景,以虚构的文学笔法塑造了各种角色,在乱世之中展现出了各方的价值与信仰。
作者简介
玄色,青春文学作家。2007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哑舍》系列、《守藏》、《昊天纪》等。曾六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作品畅销逾千万册。
作品评价
《守藏》延续了作家玄色对古董的热爱与研究,通过阅读小说可以进一步了解故宫文物的前世今生。
作品影响
2020年7月,《守藏》影视化改编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