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农民画是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民间绘画艺术。故名思义,是农民自己画的画。安塞有民间画家千余人,他们都以农家妇女为主。在劳动之余,用画笔描绘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农民画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色彩效果十分明显, 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基本信息
延安市安塞区是1993年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安塞农民画被国外艺术家誉为“东方毕加索之作”。
市场反响
安塞农民画登上艺术殿堂后,又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和收藏市场日益走俏的商品。仅1989年,被
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就达40余幅,省展览馆收藏24幅。法国、美国、瑞士等外国友人及国内美术收藏家购买达110余幅。1993年,安塞县文化馆在深圳“安塞现代民间美术展”上一次性拍卖成功,获益4万元。
现代发展
安塞现代民间绘画是20世纪70年代末在
剪纸、刺绣、
布玩具、炕围画等众多民间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造型、技巧、色彩以及现代绘画意识掺揉变化的艺术形态。安塞农民画注重表现意境的神态。不单一强调构图、透视、光度、人物比例等,首先反映的是自己的感情,把现实美与理想美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想奇特,夸张大胆,意境欢快,神态生动。绘画颜色非常强烈、明快、和谐、鲜活,基调和情绪健康朴实,昂扬向上,内容充实,意境崇高。构图上以情为主、以意为主、以神为美,抽象、夸张、简练、浪漫,作品多刚柔虚实、苍劲厚润、粗犷细腻,变化丰富,古朴沉稳而不浮夸,清新浓艳而不失典雅。外国专家赞叹中国农民画在表现手法上比
毕加索还毕加索。
1981年,安塞农民画54幅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2年,安塞农民画7幅在法国独立沙龙展览。1985年,10幅作品赴法展出。《人民画报》《
人民日报》都曾专版介绍安塞农民画。1988年全国农民书画大奖赛上,薛玉琴《牛头》获一等奖,高金爱《伏虎》获二等奖,白凤兰《毛野人》、曹佃祥《十二生肖》、张芝兰《毛猴抽烟》获三等奖。1992年,李福爱的《春播》、常振芳的《牛群》获全国民族文化博览会一等奖,马国玉的《乡情》、张凤兰的《养蚕》获二等奖。1993年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展上,张凤兰的《架牛》、薛玉琴的《牛头》、李秀芳的《端午节》等作品获奖。高金爱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农民艺术家’’称号,当选为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21岁的安塞姑娘马国玉被吸收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并被定为年龄最小的民间艺术家载入纪录。
主要特征
安塞民间绘画讲究装饰,注重色彩效果,追求强烈的感觉印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安塞农民画作者首先注重表现意境和神态。一般不讲究人物比例,也不太懂得透视原理,首先在意境和神态上做文章。2、安塞民间绘画把现实和理想美妙地结合起来。
3、安塞民间绘画在颜色上非常大胆,明快、和谐、鲜活。
4、安塞民间绘画在构图上非常大胆,以情为上,以意为主,以神为美,抽象、夸张、简练、浪漫。
5、安塞民间绘画的整个基调和情绪是健康、朴实、昂扬向上的。
社会价值
安塞民间绘画是对剪纸、刺绣的延伸,起源于民间,抒发作者的理想和追求,美化家居生活。安塞民间绘画在安塞乃到整个延安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民群众主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安塞乃至全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民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渊源
安塞地处中华始祖
黄帝氏族文化发祥地的陕北
黄土高原,这里遍布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彩陶遗址,出现过灿烂的
秦汉文化高潮。明代以后由于天灾人祸,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形成历史上的交通封闭和文化封闭,使其它地域早已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传统得以在民间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安塞农民画历史悠久,箱框画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还兴盛一时。1979年至1983年是安塞农民画的起步阶段,1984年至1988年是安塞农民画迅猛发展和突破的阶段。它是对剪纸、刺绣的延深,起流于民间,一般用于炕围画、锅围画、箱柜画等。1988年安塞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相关物品
2、毛笔:根据需要可分为一般毛笔(用于上大块颜色)和勾线笔(用于勾边线)。
3、画纸:一般为水粉纸。
文化起源
安塞民间绘画同陕北地域文化一脉相承,有着深刻的自然、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安塞民间绘画受到陕北特殊的地域文化、包括陕北地区宗教文化、民间文化以及安塞腰鼓、信天游等群众文化的影响。安塞地处延安之北,是古代军事要地,取意“安定边塞”而得名,境内的芦子关早在唐宋时就建造五城,以护塞外,当地至今流传着“芦子关,芦子关,风萧萧兮延水塞,安得壮士控北藩”的词句。因此,从安塞民间绘画中明显融汇着这种特殊历史条件和特殊地域下形成的粗扩豪放、雄壮昂扬的气势,其中既有关中文化的影响,又有塞北文化的渗透。安塞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漫无边际的丘壑、山岗之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逼迫中经受着生存的磨砺,从而激扬了生命本体的精神张力,造就了浑朴宽厚、强悍而富于创造的品质。
安塞农民画作品粗犷凝炼的线条、浓烈的诙谐的色彩、雄壮浑厚的形象、崇高美妙的意境、随心所欲地行笔运色,无不承受着这种精神品质的遣使。安塞民间绘画既然根植于古老的传统文化沃土,它与新时代新文化观念的融合,必然移植了这块土地质朴纯真的品性,同时又洋溢着新文化的精神风采。民间艺术家们以他们特有的眼力和手法,多角度地观察表现丰富的生活和陕北黄土高原发生的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安塞地处陕北一个偏僻的县城,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这一面造成了安塞今天经济的落后,另一面却锁住了民间艺术的古老传承。据文物发掘显示,历史上这里并不是一个文化落后地区。相反这里的文化积淀非常丰厚,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远在新石器文化时期,这里就大量活动着我们远古的先民们。资料记载在1987年的文化普查中,在安塞有文物点330处,古文化遗址有178处。其中,仰韶文化遗址12处,龙山文化遗址160余处。远古文化遗址如此集中,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是适宜先民们生活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