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王后,
俄罗斯女大公安娜·帕夫诺夫娜(俄语: Анна Павловна;英语:Anna Pavlovna;1795年1月18日-1865年3月1日),在荷兰,由于19世纪荷兰音译的习惯,“安娜·保罗娜(Anna Paulowna)”这一名字更为人们所知。
1795年1月18日安娜·帕夫诺夫娜出生于加特契纳宫,她是
保罗一世和
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的第八个孩子,第六个女儿,因此她一出生便获得了俄罗斯女大公殿下的头衔。她从小跟随着母亲在罗曼诺夫家族的避暑胜地——
普希金城长大。她小时候经常与她的两个弟弟,尼古拉·帕夫洛维奇大公(未来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和米哈伊尔·帕夫洛维奇大公一起玩耍。安娜接受了全方位的教育,包括多门外语和数学。她很擅长制作手工艺品和绘画。1809年, 拿破仑在向安娜的姐姐叶卡捷琳娜·帕夫洛夫娜求婚失败后,把目光转向了安娜。但是皇太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以女儿“年龄尚小”、“月信不稳”等理由拒绝了拿破仑,拿破仑因此对俄罗斯公主们失去了兴趣,转而向奥地利皇帝
弗朗茨二世17岁的女儿,
玛丽·路易丝女大公求婚。
1816年2月21日,安娜·帕夫诺夫娜在
圣彼得堡冬宫的小教堂中与奥兰治亲王威廉结婚 ,威廉后来成为了荷兰国王威廉二世。1815年时她的兄长亚历山大一世就曾经在
维也纳会议上提议过这桩婚事以作为联盟的象征。由于在罗曼诺夫家族的历史上,不能强迫任何人与他们不喜欢的人结婚,威廉在婚礼之前就被邀请到俄罗斯,这使得安娜有机会与威廉相处并互相了解对方。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尽管安娜自己仍然信仰俄罗斯的东正教,但是经协商,威廉的孩子以后将信仰新教并且成为一名新教徒。
亚历山大·普希金为庆祝安娜的婚礼创作了一首名为“献给奥兰治亲王(To the Prince of Orange)”的特别的诗篇。婚后,这对夫妇在俄罗斯待了一年。
婚后,安娜·帕夫诺夫娜对俄罗斯和荷兰巨大的差别感到无比震惊,特别是在荷兰随之而来的更为苛刻的阶级制度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分离,因为在俄罗斯王室成员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她很难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直到1830年
比利时革命之前,这对夫妇一直居住在
布鲁塞尔。安娜喜欢布鲁塞尔远远超过北方,因为在这她能够时刻回忆起自己的祖国。这座城市让她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还在这里建造了一所为贫穷妇女和女孩提供缝纫教育的学校(1832年),以及为在比利时革命中受伤的士兵们创办了一家医院(1830年)。
安娜的婚姻如同暴风雨一般。一开始,安娜认为自己的身份优越于威廉。1829年,她的几件珠宝被盗,她怀疑是自己的丈夫偷走了它们,因为那段时间她的丈夫负债累累并且与经常与她怀疑的对象混在一起。她丈夫的私通行为激发了他们俩之间的矛盾。直到1843年他们一直处于分居状态。然而,安娜却一直在不断调节丈夫和公公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缓和他们之间因政治矛盾而引起的紧张气氛。尽管安娜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欲望,但是除此之外,她并不参与任何的政治活动。她被认为是一名聪明机智,心思细腻,忠于家庭并且性格暴躁的女性。她在荷兰期间,一直在学习荷兰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并且建立了50多座孤儿院。
1840年10月7日, 安娜的公公荷兰国王
威廉一世的退位,威廉二世登基,同时,她也成为了荷兰王后。1842年1月1日,她成为了第343个被授予玛丽亚·路易莎王后皇家勋章的女爵士。
她被认为是一位庄严高贵,自大傲慢,远离公众的王后。她的荷兰语比她那经常说法语的丈夫讲得更好,但是她维持了严格的礼仪规范,从来没有成为一名受欢迎的王后。她重视排场,礼节,正式典礼和宗教仪式。安娜·帕夫诺夫娜经常与她在俄罗斯的母亲和兄弟们通信,并且十分珍惜她对祖国的记忆:她成立了一个俄罗斯男孩合唱团,合唱团的每个成员都穿着传统的俄罗斯服装。她曾经说过,尽管她曾经成为了荷兰的王后,但她依旧是俄罗斯的女大公。
当她成为王太后时,安娜离开了皇宫,她退出了宫廷生活,开始隐居。她和她的儿媳妇相处的并不好,1855年时,她曾因为和儿子威廉三世爆发冲突后要返回俄罗斯,但是最后,她并没有这么做。
一位名为西博尔德的荷兰植物学家为了纪念她就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树属——泡桐属(Paulownia),现在一般将“Paulownia tomentosa”称为“毛泡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