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是安庆师范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文系。1979年,“安庆教学点”改称为“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校”,1980年正式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03年8月,学院决定在中文系和古籍研究整理所的基础上设立文学院。
学院概况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于2003年9月设立,其前身为1977年秋建立的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是安庆师范学院历史悠久的院系之一。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文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开设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和黄梅戏编导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两千余人。文学院拥有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有文艺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古典文献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团队、5门省级精品课程。现有藏书近50000余册,各种期刊700多种,为教学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设置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安庆师范学院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汉语言文学专业设有文艺理论、语言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大学语文等教研室。文艺学学科是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文学批评史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是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现代汉语、美学是校级精品课程。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中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语文教学和人文社科领域研究工作,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有能力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出版部门从事文学评论、创作、编辑、语言文字应用等工作。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写作、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中国文化概论、古典文献学、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对外汉语
文学院对外汉语本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2006年、2008年、2010年三次修订,更加完善。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及英语基础,掌握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实践型语言学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工作,也可胜任与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工作。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英语口语、英语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英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听力、西方文化与礼仪、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等。
本专业为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新闻学
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创办于2005年,2006开始招生。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编辑、记者、宣传、管理、策划、公关等工作的现代新闻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马列新闻论著选读、网络传播概论、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等。
本专业为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戏剧学(黄梅戏编导方向)
文学院戏剧学(黄梅戏编导方向)专业是特色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在专业戏剧(侧重黄梅戏)院团、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教育、科研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黄梅剧剧本编创、黄梅戏科研、策划、采编、撰稿和导演工作,能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德艺双馨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干课程有编剧理论技巧、黄梅戏剧本创作、戏剧导演基础理论、黄梅戏剧本选读、黄梅戏台词、黄梅戏音乐舞蹈、戏曲元素训练、戏剧概论、戏曲美学、中国戏曲史、黄梅戏简史、舞美设计基础、艺术概论、文学写作基础等。
本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贯穿于本专业学习全过程,要求将课堂学习的“戏曲元素”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尝试创作“黄梅戏小品”并能够执导彩排演出,四年级安排专业实习(一学期)和毕业创作或毕业论文(一学期),以“毕业剧目创作(连台大戏)”为中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业创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为本科专业,学制四年。
师资力量
文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现有专职教师64人,教授13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19人,硕士3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教坛新星2人。现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主持
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厅级科研项目42项;主持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委托研究项目1项、省级教研课题14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9项、教研成果奖9项;近5年来,出版学术专著、译著43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戏曲研究》等权威刊物及其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48篇。
教学成果
长期以来,文学院重视学生工作,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展富有特色的团学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校生近90%递交了
入党申请书,30%的学生参加党校学习。文学院学生还自主创办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社团,如文学院话剧社,已排练并公开演出了《日出》、《雷雨》、《牛虻》等经典剧目,2007年4月,话剧社自编自演的话剧《
追逐太阳的孩子》代表我校参加安徽省首届大学生话剧节并获得一等奖。文学院柳烨、彭洋恺等学生的《构建“学、研、演、营”四位一体的黄梅戏特色文化产业链——基于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戏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2等奖、安徽省特等奖。《季节风》杂志创办于1989年,每年2期,现已出版了51期。“五月花”语言艺术晚会是文学院组织的一项特色学生活动,自1980年5月创办,每年一届,现已成功举办了30届,该活动紧扣专业,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文艺创作与实践,活跃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已成为文学院乃至全校的一大亮点。近5年来,学生获省部级奖励275项,在《诗刊》、《清明》、《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在校学生中还有两位学生公开出版专著,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考研录取率达到20%。
荣誉和奖励
从获得的各种荣誉与奖励来看,王海燕教授获“安徽省学科带头人”称号,其《论小说写实化建构中的寓言介入》获安徽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奖,《新近文学中的调侃及其审美》获安徽省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基于过程控制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获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孙维城教授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奖,其专著《况周颐与〈蕙风词话〉研究》获安徽省第四届社学会科学奖(著作类),《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探论》获安徽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他的“宋韵——宋词人文精神与审美形态”系列论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方锡球教授的专著《缪斯的足迹——文艺发展机制论》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其《许学夷诗学思想简论》获安徽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石钟扬教授获“安徽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专著《性格的命运——中国古典小说审美论》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胡金望教授的《阮大铖戏剧艺术论》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孙维城、方锡球、胡金望教授获安庆师范学院“
学科带头人”称号;胡继华、汪卫东、梅向东副教授获“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顾祖钊教授的专著《艺术至境论》获安徽省教育厅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奖。
出版著作
文学院教师参加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教材主要有:周建国的《
中国古代文学教程》(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许利英、黄德玉的《现代汉语》(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石家麟的《世界文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顾祖钊的《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谢澍田的《写作学引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孙维城参编的《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主编的《大学语文》(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胡金望参编的《中国文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吴春平的《普通话教程》(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阎彩霞的《教师口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石经纶的《实用语文美育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等,为我院乃至我校的课程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历年以来,文学院共培养24届毕业生,本、专科共计三千余人(含继续教育一千余人)。
综合发展
文学院历来重视对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干部队伍。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行政班子一起,在各项工作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响应学校领导“三步建设”的号召,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学院带入新的21世纪而努力奋斗,党总支曾获得“安徽省1996年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相关
1977年秋,安徽省委文教部、安徽省高等教育局决定依托省内大学创办大学教学点,在安庆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
安徽师范大学安庆教学点,学制为本科四年,下设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五个系。文学院的前身中文系即始建于此。此后,1979年“安庆教学点”改称“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校”,1980年正式成立“安庆师范学院”,国家教育部的批文中要求“以
安徽劳动大学的中文、政治、数学、物理四个系和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分校为基础建校”。此后不久,劳动大学中文系部分教师与资料室全部图书资料并入我系,这使得中文系从建院之初就在教学、科研与图书资料等方面有了一个好的规模,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2003年8月,学院决定在中文系和古籍研究整理所的基础上设立文学院。文学院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育为主,在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曾开办新闻专科、文秘专科、党政管理专科与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学院共有3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现代文秘,共23个班级,在校学生达一千多人;另有古籍整理研究所与图书资料室。
学科建设
文艺学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文艺学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现已形成以方锡球教授为核心的学科队伍,凝练成四个稳定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一、发展历史
1、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
省立安徽大学时期,中国文学系就开展了文学批评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在汪长辉教授、顾祖钊教授等的带领下,逐步建构了文艺学学科基础。
2、四次跨越:世纪之交,文艺理论教研室抓住机遇,迅猛发展,8年实现了4次跨越。2001年文艺学学科组建,形成了以方锡球教授为核心的学科队伍;2002年,文艺学学科被遴选为校级重点扶持学科;2006年被批准为安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为安徽省级重点学科。
二、学科带头人
安徽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方锡球教授、博士,
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安徽省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团队负责人,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负责人,省重点研究基地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带头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双研部”部长,国家级教学团队人文教育团队主要成员,黄梅戏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方锡球教授长期致力于明清诗学研究,其中许学夷诗学理论、方以智诗学思想研究和从前七子到叶燮的“诗变论”研究,起点高,成果多,学术水平在国内居领先位置,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方锡球教授现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唐诗学与‘诗变’论——从前七子到叶燮”(07BZW041)、 “黄梅戏改革与传承研究”(07BB19),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本学科组建以来,方锡球教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参编教材1部;获各级各类成果奖18项,其中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
三、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科组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教育厅项目4项。
四、研究方向
文艺学重点学科凝练为4个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分别是文学基本原理、古代文论、文艺美学、西方文论。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本学科融汇最新理论成果,以有目的、有意义的言语运用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言语行为与人类历史、社会活动、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生存环境、生存状态、主体心理之间的关系,揭示言语行为、言语运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规律,考察探析应用语言学的覆盖领域和理论规律。从教师忌语、行政用语、礼貌语言、戏曲语言等角度和领域入手,提炼多层次汉语言交际原则、话语隐性意图理解规则、骂詈语言构成原则、汉语话语构建的文化模式等语用模式与规则,分析概括戏曲语言的种种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应用语言学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学科带头人江结宝教授现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黄梅戏语言及文化研究”等科研项目3项;近五年在《语言文字应用》、《修辞学习》等期刊发表论文17篇,出版《骂詈语言研究》、《言语交际论稿》等学术专著。
近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在《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戏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
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厅级科研项目4项。
汉语言文字学
本学科立足皖江文化语境,借鉴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最新成果,探索修辞学与语用学跨学科发展的途径。运用西方语用学、言语行为学和文化语言学等理论,探索黄梅戏语言的音韵特色与文化意蕴,研究安徽安庆方言的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特点,凸现汉语语用研究的地域性特色。学科组成员还借鉴敦煌学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存文献资料,开展徽州契约文书及方俗难词研究,发掘其中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以个案考察和特定的语用学资源推进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学科带头人鲍红教授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安庆方言的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研究”和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庆方言中的虚词研究”。储小旵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俗字研究”。
近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在《中国语文》、《方言》、《古汉语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6部;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加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参加3项,主持厅级科研项目8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2项。
中国古典文献学
本学科组成员以古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科学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发挥电子文献便于检索的优长,博古通今,订讹辨误,开展扎实的文献整理与史料学研究以及学术史研究,形成了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语言学文献研究、文学文献与文化研究、史学文献与文化研究。
学科带头人刘敬林教授为安徽省精品课程“古代汉语”主持人,近年来在《中国语文》、《方言》、《古汉语研究》、《红楼梦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28篇,出版《〈汉语大词典〉释义论稿》、《
北京方言词谐音语理据研究》、《〈金瓶梅〉方俗难词辨释》等学术专著;其他成员整理出版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
马其昶著作三种》等重要文献。
近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在《中国语文》、《方言》、《古汉语研究》、《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桐城派名家文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杜荀鹤文集》校注”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级科研项目7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3项。
中国古代文学
本学科组成员将接受美学、文学阐释学等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解读方法相结合,考察重要诗歌经典在历代文学批评中的接受情况和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改写与化用情况,注重对选本类文学总集特别是明清时代文学选本的评点进行研究;以中西比较的宏阔视野、扎实的文献考辨和深邃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论证操作,探讨中国诗学、词学史上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推进中国诗学、词学研究的发展;深入发掘明清以来的皖江地区的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着力彰显学科的地域文化特色。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淀,拥有先秦文学、唐宋诗词与诗学、明清文学与文论、近代文学与安徽文化等四个成熟的研究方向,是安庆师范学院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
学科带头人汪祚民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经》文学阐释史(明清卷)”、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诗经》文学阐释史(宋元明清)”;在《文献》、《光明日报》、《东方丛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著作二等奖,负责校点的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荣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
近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在《文史》、《文献》、《光明日报》、《东方丛刊》等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2部;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加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厅级科研项目6项;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等科研奖2项。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组成员运用宏观纵览与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与流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在近现代文学传承改造、全球化语境中中西文学的影响互动、新时期小说理论的生发与沉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本学科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形成了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社团与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与影视文学研究、中国
现当代诗歌散文研究。
学科带头人梅向东教授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主持人,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朱光潜与中国二十世纪的美学”等科研项目2项;近年来在《文学遗产》、《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学评论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王海燕教授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持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国小说发展史论”,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对立与和谐:新时期30年小说的发展论阐释”。王永兵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关系研究”。
近年来,本学科组成员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学评论丛刊》、《光明日报》、《鲁迅研究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加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厅级科研项目8项;获各级各类科研奖5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学科组成员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等比较文学基本方法与中国诗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相结合,对中西重要文学观念进行了双向阐发,重点考察了明清时期中西文学与文化间的复杂联系,对二十世纪中西文学的基本面貌、重点作家与思潮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学科带头人为方锡球教授。
本学科研究方向明确,注重比较视野与具体文学现象的融合,既对中西文学中事实性的联系做出了实证性的考察,也对中西文学间精神性的呼应进行了探求,形成了3个成熟的研究方向:比较诗学、二十世纪中西文学比较、明清中西比较文化与文学。
科研获奖
1缪斯的足迹——文艺发展机制论 方锡球(独) 安徽省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
2许学夷诗学思想简论 方锡球(独) 安徽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
3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老调还须重弹——对我国当前一种创作倾向的批评 方雪松(独) 安徽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3年
4安徽省模范教师 方锡球(独) 安徽省模范教师,2004年
5综合拓展,人文为本——高师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 方锡球(3)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
6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拔尖人才” 方锡球(独)
安徽省教育厅,2005年
7面向中学教改的高师中文专业教学内容及教材改革 吴春平(3) 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
8师范院校人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子项目)(126202304) 方锡球(2)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组,安徽省教研一等奖,2005年
9 基于过程控制的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王海燕 安徽省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2005年
10安徽省教学名师 王海燕 安徽省教学名师奖,2006年
11安徽省精品课程《文学概论》 方锡球(主持人) 安徽省精品课程奖,2006年
12论方以智诗学思想的文艺美学特色 方锡球(独) 安徽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6年
13许学夷诗学思想简论(论文) 方锡球(独) 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
14安徽省教学名师 方锡球(独) 安徽省第三届教学名师奖,2007年
15《
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 汪祚民(独)
安徽省人民政府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奖二等奖
16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创作的审美同质平面现象 方雪松(独) 安徽省文联文学评论一等奖,2007年
18
黄梅戏艺术教育机制创新与实践 方锡球、韩再芬、王平 安徽省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2008年
19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与师德素质养成 方锡球、江结宝、吴春平 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8年
20民间审美文化特质与黄梅戏改革 吴春平 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二等奖,2008年
21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 方锡球(负责人) 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2008年
22文艺学学科 方锡球(负责人) 安徽省B类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
23 表演学(黄梅戏表演方向) 方锡球、王平
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
24人文教育教学团队 方锡球 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
25安徽安庆方言“着”的虚词用法 鲍红 安徽省语言学会第七次会员优秀成果评审一等奖,2009
出版专著
1缪斯的足迹——文艺发展机制论 方锡球(独) 2001年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 方锡球(独) 2006年 黄山书社
3《从传统到现代:人文立场与诗学关怀》 方锡球(独) 2007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4《
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 汪祚民(独) 2005年 人民出版社
5《顾城诗评》 李建英(独) 2006年 法国Gallimard出版社
6《Gu Cheng-Cn Rimbaud Chinois》 李建英(独) 2006年
安徽大学出版社7《现代诗学:形式与技巧30讲》 沈天鸿(独) 2005年 昆仑出版社
8 言语交际论稿 江结宝(独) 2007年 线装书局
9骂詈语言研究 江结宝(独) 2005年
人民日报出版社10文坛季节风——中国当代文学专论辑览 王海燕(独) 2007年 安徽大学出版社
11 当代小说家群体描述 余昌谷(独) 2006年
安徽大学出版社12 宗白华:文化幽怀与审美象征 胡继华(独) 2005年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13《
从文科综合到人文教育》 方锡球(参编) 2005年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14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理论丰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十二观 方锡球(参编) 2008年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5 美学与美育 胡继华(参编) 2001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6批评理论与实践教程 胡继华(参编) 2005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17《
比较文学概论》 杜 进(参编) 2004年 安徽大学出版社
18《大学语文》 杜 进(参编) 2004年
安徽人民出版社19《大学美学》 何池友(参编) 2007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大学戏曲鉴赏 王平(参编) 2007年 华东师大出版社
21普通话口语教程 吴春平(参编) 2002年 东方出版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