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以下简称循研会或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6月。研究会由党政领导干部、院士、专家教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设计院、行业协会、
新闻单位、信息网站、市县乡村干部及农民代表等多方面组成,既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又突出了专业指导性。
简介
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以下简称循研会或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6月。研究会由党政领导干部、院士、专家教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设计院、行业协会、新闻单位、信息网站、市县乡村干部及农民代表等多方面组成,既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又突出了专业指导性。研究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一个坚持 (坚持自主创新) ”、“三个注重(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五个服务(为政府决策部门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会员服务、为全民创业服务)”的指导思想。
自成立以来,研究会得到了国家和省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研究会成立之初,布赫、姜春云等六位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中国科协、中华环保基金会及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发来了贺信、贺电,布赫副委员长专门为研究会题写牌匾。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国务委员马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邓楠、省委原书记王金山、省人大原主任孟富林等领导同志,都对省循环经济研究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作出重要批示。
发展历程
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对研究会的工作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安徽许多离退休老革命、老领导对循环经济工作也非常关心,非常支持。研究会还得到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科协、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正是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研究会成立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009年,研究会被评为全省“10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团体”。
五年来,研究会针对循环经济这一全新的开创性事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艰苦的探索和扎实的工作,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一)广泛宣传发动
把宣传循环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我们用群众中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针对不同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来宣传,注重向领导宣传。宣传内容既深入浅出又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断更新报告内容,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着重讲清发展循环经济从何入手问题。许多同志听报告后说,循环经济就在自己身边,只要按这个路子走,就有用有效。
注重向领导宣传。研究会非常重视向各级领导宣传循环经济,让领导了解、重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循环经济氛围,就可把这个地方的循环经济推动起来。我们还根据广大干部群众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还根据形势的变化,用新典型、新认识、新观点、新创意来进行宣传。
不断拓展宣传领域。研究会的同志从合肥讲到市县乡镇村,从安徽讲到北京,讲到全国许多地方,从国内讲到国外。多年来,研究会的同志跑遍全省17个市和各县(市、区)及部分乡镇村,部分省直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既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领导机关,也到工矿企业和社区农村作宣传报告,听众达几十万人次。2007年4月25日,季昆森会长在颍上县作《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报告时,县委、县政府在县城设1个主会场,在各乡(镇)、村共设377个分会场,电视、广播直播,听众达3万多人。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中央和省各新闻媒体为宣传安徽循环经济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台对全省一些循环经济先进典型进行深入报道。研究会和《安徽日报农村版》共同开辟“循环经济专版”,每周一个整版,共刊出85期200多篇稿件,向广大读者集中推介我省循环经济的典型经验。在一家省报上开辟循环经济专版,这在安徽报界还没有先例。研究会还创办了中华循环经济网,编印循环经济简报和会刊,产生了积极影响。季昆森和研究会的同志每年都撰写有关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大量文章,分别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
中国经济时报》、《安徽日报》、《管理世界》、《
宏观经济管理》、《环境保护》、《欧中经贸》等报刊杂志上登载,有力地宣传了循环经济。
扩大宣传,树立安徽循环经济品牌。通过各种循环经济论坛、研讨会、报告会及论证会进行宣传。季昆森代表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多次出席省内外各种循环经济论坛、学术会议,作大会发言或专题演讲;季昆森会长还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做过宣传,在省内外作了400多场循环经济报告。在多种场所,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作循环经济报告,有力地宣传了安徽省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的成果。
(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
研究会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研究理论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再概括出新的理论,推动循环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有效果,季昆森会长把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归纳概括为“九个四”和“五个一”。这种基于理论的实践表述,适应面广,操作性强,可以调动各个方面参与推行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全国各地都可适用。
几年来,研究会先后开展了40多个循环经济专题研究,撰写出版了《循环经济原理与应用》、《循环经济在安徽》、《
创意与创意经济》、《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文集》、《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文集》、《发展循环经济 加速安徽崛起文集》、《壮大循环经济 推进创业就业文集》等专著,共300多万字。这些著作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壮大循环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研究会还完成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政策及模式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九节一减’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大部分研究成果得到广泛运用,相关论文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三)注重实际应用
研究会坚持把理论研究与解决发展中的一些难题结合起来,既取得了理论上的成果,又促进了又好又快发展。在全省各地,城市、农村,工业、农业、服务业、交通运输、矿山开采、土地利用、建筑建材等方面推行循环经济,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先进典型。安徽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情况是:起步早、认识高、宣传广、骨干多、工作深、力度大、典型全,成效好。可以说,县县有典型。
1、在企业、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
按照上述对企业推行循环经济概括的要点,各类大小企业都能发展好循环经济。我省在有色冶炼、钢铁、矿山开采、煤炭、电力、水泥、建筑、建材、铸造、汽车制造和再制造、非金属矿的深加工、
抽水蓄能电站、太阳能、风能、
生物质新能源、
玻璃加工、造纸、医药、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酿造、烟草等方面都涌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循环经济在安徽》一书对此进行了集中反映。
在总结提升典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行业举办培训班,推动了众多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阐述怎样推行循环经济,然后请这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介绍经验,做到抓一点带一大串,抓一点带一大片。比如,举办循环经济与火电工业培训班时,按照“减量化”原则,从源头抓起,指导淮南市田家庵电厂推行循环经济,抓好节能降耗工作。采取改造发电机组、节约厂用电力、提高负荷率、经济运行、优化运行等措施,降低煤耗电耗,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2、在各类开发区(园区)推行循环经济
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开发区(园区)应成为推行循环经济的排头兵。综合安徽省各地各类开发区(园区)推行循环经济的做法,可概括为10个方面:(1)从解决采矿过程中难以利用的副产品入手,建设
循环经济工业园;(2)从开发利用工业废弃物入手,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3)从治理污染入手,把治理污染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4)从核心资源入手,对产业进行统筹谋划,整体推行循环经济;(5)把循环经济当作产业来办;(6)从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化工城市整体改造优化提升入手,建设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7)综合性开发区(园区)发展循环经济;(8)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9)虚拟园区发展循环经济;(10)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在各类开发区(园区)推行循环经济,难度最大的是综合性开发区。丹麦卡伦堡园区只有19个单位,而中国的综合性开发区非常庞大,一般有上百家甚至几百家企业,情况非常复杂。如,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1300多家企业,3200多个工商户。我们经过多年调查研究、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首先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办法;然后采取集零为整,集小胜为大胜的办法。按基本同类的企业划为小组团,进行能流、物流、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再将小组团连接成整个园区的循环。(1)在一个园区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也都能以“节能降耗低本治污,再生就业发展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行循环经济;(2)对几个相近或可以连成循环链的企业,组成能流、物流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3)对若干个小循环之间进行连通,形成整个园区的循环;(4)对园区内不能组成循环链的空档部分,按生态补链原则选择项目,招商选资,促使园区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工业循环链;(5)对整个园区乃至园区内每个企业的能源、物资、水的利用效率和单位产值对能耗、物耗、水耗的降低率,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明确的要求;(6)对园区内各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源不能再利用、再循环的,要建设集中治污的设施,既可降低治污成本,又可提高治污效果;(7)对危险废弃物在一个园区内无法治理的,可在更大的区域内采取集中治理的办法。
3、在广大农村推行循环经济
我们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方面,推行循环农业。
(1)减量化原则的运用——推行“九节一减”。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一减就是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
(2)再利用原则的运用——做强加工业。一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二是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有时其效益往往超过主产品的效益。
(3)再循环原则的运用——发展“白色农业”。一是微生物的运用,把传统农业的动植物资源利用扩展到微生物资源利用,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目前农村微生物运用最成功的是沼气;二是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深度利用;三是利用太阳能和智能代替化学能。
(4)再思考原则的运用。一是经营生态环境;二是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三是调整优化
农村产业结构。
2005年1月5日,《农民日报》发表了季昆森撰写的《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一文。
在安徽不同类型地区(平原、丘陵、圩区、山区)都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典型。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群众热情高,速度快,范围广,经验多,成效好,群众得到的实惠多。实践表明,循环农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2007年4月,国家发改委在安徽省阜阳市举办了“全国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培训班”,有24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临泉、阜南、颍上三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对阜阳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各种模式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第7套节目对此进行了报道。这次培训班,有力地宣传了安徽,宣传了阜阳,使全国各地对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在安徽举办全国性的农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在国内尚属首次。2007年9月,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又和省农委联合,在阜阳市举办了全省“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研讨班”。全省各地10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学习,编辑出版了14.6万字《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研讨班文集》。研讨班采取专家讲课、典型考察、经验交流、理论研讨等形式,总结交流全省各地典型经验,研究探讨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新思路、新措施,实地考察了阜阳市农业循环经济先进典型。参加学习的同志反映,这次研讨班形式好,启发大。
4、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减排
国发〔2007〕15号文件指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做法概括为“六个四”、“ 三个一”,这可以促进节能减排思路和方法的转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会每年都要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举办一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2007年9月,响应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委联合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月”活动,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于9月27日,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单位举办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专题研讨会;2008年11月,与省人大城建环资工委、省发改委、科技厅、省环保局、省贸促会、芜湖市政府一起举办了“2008安徽循环经济成果展暨节能减排新技术与设备展览会”;2009年10月14日,在深圳召开的“中欧太阳能光伏发展论坛”上作《太阳能产业与循环经济》报告;2009年10月20日,与省发改委共同召开了“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研讨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期间,《安徽日报》用一个整版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5月29日,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又与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共同召开了“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
我们还反复宣传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和原则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路和典型实例,对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循研会理事单位安徽科捷再生能源利用有限公司,在省内外1-75吨燃煤
工业锅炉和
电站锅炉推广原创的 “燃煤工业锅炉直接燃烧稻壳” 专利技术,年节约标煤36万吨,减排
二氧化硫7000多吨,为省内外节能减排作出重要贡献。
5、壮大循环经济 促进创业就业
研究会一直按照“四个更”去宣传、指导、推行循环经济工作,在实践中已经起到引导、促进、推动的作用。
2009年8月28~29日,安徽省发改委和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共同举办“壮大循环经济,推进创业就业”论坛,有400多人参加。论坛出版了60万字的文集,省委书记王金山为文集作序,他在序言中指出“通过发展壮大循环经济推进创业就业,为新形势下多渠道扩大就业闯出了一条新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原省委书记卢荣景,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到会作重要讲话,给与会者极大的鼓舞,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发展。
全省各地循环经济典型单位,吸收了大量劳动就业。如,铜陵有色集团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各类循环经济项目解决了4930多人就业。
皖北煤电集团建设煤泥、煤矸石电厂,瓦斯电厂,煤矸石砖厂等循环经济项目,解决了2000多人就业。
6、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皖北振兴
研究会长期以来一直非常关注注重皖北发展问题,坚持在皖北地区调研、宣传、指导、推动循环经济。在长期调研过程中,我们从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典型经验中深刻认识到,在皖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就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皖北振兴开展深入研究,撰写了《循环经济与振兴皖北的思路、途径和举措》调研报告,提出在皖北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富民强区”的思路、措施及对策建议,多位省领导对此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研究会的工作成果。“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皖北振兴”的方案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建议案,予以督办。
7、为决策、立法服务
研究会每年都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向各级领导积极提出建议。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都对季昆森会长文章作了重要批示。中共中央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四个一号文件都采纳了季昆森会长关于“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意见。安徽省委、省政府对研究会提出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等方面建议,都予以采纳。
研究会多次在《循环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会议上提出意见和建议,现正参与《安徽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起草工作。在省内外多种场合建议各级地方人大要加强《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执法检查,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强行政督查。
多次参与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
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受省发改委委托,组织专家对全省4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和申报材料进行评审。
8、为会员服务
为会员服务是我会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研究会会员和省内外热心发展循环经济的单位、个人,来研究会咨询的很频繁。我会从不同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思路、先进模式、典型经验、链接技术等多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并经常深入基层,面对面帮助指导。有些成员单位向我会反映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研究会尽力向国家或省直有关部门做一些沟通联系工作。
(四)培训壮大队伍
研究会一直把培训发展熟悉循环经济的骨干队伍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举办专题培训班。研究会负责同志多次应邀到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市厅级、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授课。山东省莱芜市市委党校两次组织一百多位学员,专程到合肥听取季昆森讲授循环经济。几年来,研究会还先后举办了循环经济与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与铸造行业、循环经济与化肥化工行业、循环经济与建材行业、循环经济与农业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多个循环经济培训班。培训班采取报告讲座、经验交流、现场参观和讨论实施方案相结合的形式,取得良好效果,为这些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培训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支持指导研究会成员举办培训班。如,我会理事、临泉县长官黄牛协会会长王守红,建立跨省养牛协会,自办网站,从2005年11月开始面向全国举办发展循环农业的培训班,由于这种培训班有理论、有典型,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同志前来学习。他还与全国各地建立了50多家循环农业联合示范点,带动了6000多人的劳动就业。由于王守红做出的突出成绩,2005年他被评为“中国民间环保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获“地球奖提名奖”,2007年获美国“福特汽车环保奖”一等奖,连续三年三进人民大会堂领奖。在他的带动下,临泉县许多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都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如秦鸿谊、韦翠芳、张世林、魏二喜等组建的跨省专业协会也都面向全国举办循环农业培训班,带动了数万人的劳动就业。临泉县在全国初步形成了由组织起来的农民为主体发展循环农业的中心。
建立骨干队伍。在研究会的影响和带动下,中科院合肥分院、
中国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环科院、滁州市、阜阳市、宣城市、铜陵有色集团、
淮北矿业集团等地方和单位先后成立了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或循环经济研究会,引导、联络、带动了一大批专家、政府官员、技术人员、企业家、工人、农民等,参与到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来,形成了一支发展循环经济的骨干力量。省内不少市、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研究会、协会,农村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各类协会也把循环经济当作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循环经济。
(五)加强自身建设
研究会自成立起就强调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管理。坚持学习制度,把集体学和自学结合起来,以自学为主,并强调向实践学习。坚持民主办会,努力提高研究会社会公信力,使之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组织。研究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全国许多地方和省内各地与我会联系、咨询的越来越多,外省一些地方还专程到我会学习交流。
研究会始终注意学习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变化的形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基层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由于坚持吃透两头,这就保证研究会的工作既紧扣形势,与时俱进,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循环经济不断深入发展。
研究会是新成立的社会团体,没有指令性的硬任务,我会为了更好发挥循环经济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作用,打开研究会工作局面,自身安排的工作任务多、时间紧、要求高,但大家不叫苦、不退缩,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把常规认为办不成的事办成办好。我会工作人员少,办公条件简陋,经费短缺,但大家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精神,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为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工作。
研究会在工作中注意快速反应。如,2007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委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月”,我会在9月份已安排多项活动的情况下,还于9月27日举办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研讨会。今年8月28~29日,我们在与省发改委共同举办“壮大循环经济,推进创业就业”论坛以后,紧接着又于10月20日与省发改委共同召开了“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研讨会,在安徽这是首次召开关于低碳经济的会议,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研究会坚持日常工作的是几位退休的党政干部和几位年轻的大学生,大家是自我加压,以一种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几年来,研究会每年都开展多项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先后举办了“长三角循环经济博士科技论坛”、“全国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全省循环农业研讨会”、“全省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研讨会”、“发展循环经济 加速安徽崛起论坛”、“2008安徽循环经济成果展暨节能减排新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壮大循环经济 推进创业就业论坛”、“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座谈会”、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等。先后出版了300多万字的专著、文集,撰写了大量文章。大家在写作和日常的业务指导工作中,都是尽量追求准确、严谨、有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