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原安慧里中心小学)地处美丽的亚运村。现一校四址,分为高部、低部、慧忠北里及仰山绿色家园分校。教学班98个,在编教师194名,学生3000多名。是一所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区级示范校。学校在“创造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艺术教育为主线,传承民族艺术精华,铸造教育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育人之路,不仅在亚运村地区享有盛誉,在
朝阳区成为品牌,而且成为了在北京市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校。
教师队伍
学校在“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艺术教育为重点,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已培养出一支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教师队伍。100%的教师拥有大专学历,近60%的教师取得了本科学历。其中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级骨干教师18人,全国紫禁杯优秀班主任6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学校形成了市区级骨干教师梯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民乐团
学校民乐团经过十年的奋斗,艺术教育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
民乐团在北京市第三、四、五、六、七、八、十届艺术节比赛中夺得七连冠,3次获全国一等奖,多次在
北京音乐厅、
金帆音乐厅、
北京剧院、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
2000年赴香港演出,2001年至
新加坡文艺交流,2003年在
维也纳的“
金色大厅”举行专场音乐会,在外界引起巨大轰动,2004被命名为“北京市的金帆团”,2007年获北京市金帆艺术奖。2010年5月28日到人民大会堂演出。2011年6月1日,又与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金帆民乐团、昌平区第二中学金帆民乐团共同登上人民大会堂,庆祝建党90周年暨百人金帆华乐团首场演出。2011年6月18日在
国家大剧院演出。
教学质量
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优秀生和学有专长的特长生,在本地区有较高的声誉。近三年每年都有近80%的六年级毕业生因各种特长升入理想的中学,一年级招生也由过去的4个班到现在的六个班。我们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努力做到:办优质教育,树名校形象,真正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
朝阳区一流教育做贡献。2008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2010年教育部先后授予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单位”。
师资力量
学校有一支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党支部书记鲍迎秋,校长
李桂云、孟夏。学校在编教师70人,93%的教师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国家规定年龄段的教师100%取得计算机A级证书。一批教师受到全国、市区的表彰。其中一名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两名被评为市级先进。市区级的骨干教师越来越多,多次在市、区、学区做观摩课、研究课,受到专家好评,学校被评为“朝阳区小学教学管理先进校”。
科研发展
教师科研意识强,多篇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在有关杂志上发表,学校正式出版了《教师论文集》、《教师教案集》、《校长个人文选——路,就在脚下》。国家、市、区、校级的课题层层展开,教师获奖率占一线人数的90%以上,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科研管理先进集体”。
校训
学校的校训为“启智求真,明德尚美”,凭借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传承中华文化精粹为落脚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教育成果
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自制课件200余个,在市区自制课件评比中,11人获一等奖。在朝阳区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展示课、观摩课、现场会等研究课中一展风采,推动了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被评为“北京市电化教育优类校”。
学校秉承着“爱与责任”的办学理念,以艺术教育引领学校发展,通过营造幸福校园,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孩子们感受校园生活、读书学习之乐。最终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这种理念的提出,真正为学校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和文化的生成。
学校注重办学的开放性,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学校不断创设交流平台,加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教育、对外交往礼仪教育,通过国际交流把华夏古国的民族文化特色传递给国际友人。学校先后与新加坡、英国、丹麦等国的学校建立友好校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互访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赴新加坡、马来西亚、
台湾、日本等地进行国际交流,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出众的国际交往能力,学生既传播着我国深厚的民族艺术文化,也汲取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给养,整体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在学校领导班子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五年每年都有80%以上的六年级毕业生凭借各种特长或扎实的学科能力升入理想的中学。
学校特色
安慧里中心小学
民乐团于一九九四年五月成立。九五年十二月被
北京市教育局命名为“北京市少儿
银帆艺术团民乐四团”。二零零四年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北京市学生
金帆艺术团”。拥有团员二百余名,一至六年级形成梯队,是北京市小学中实力最强的民乐团之一。
乐团指挥
张列老师为国家一级指挥,现任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乐团拥有一支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师队伍,13位专业教师多为国家一级演奏家。各位学校的管理教师爱岗敬业,多才多艺。
乐团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在北京市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中,连续七次获得民乐合奏一等奖,九八年获首届全国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九九年获北京市“金帆艺术奖”,二零零一年获全国蒲公英少儿器乐大赛金奖,2004年、2007年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中小学文艺展演一等奖,“龙音杯”全国青少年民乐大赛获阳光奖,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民乐大赛阳光奖、指挥奖。
乐团在人民大会堂、中山音乐堂、保利剧院、
北京音乐厅、北大百年讲堂、出色完成多项对外交流演出任务,在香港、新加坡、台湾基隆演艺中心剧场等地成功举办专场音乐会,作为国内第一支小学民族管弦乐团在世界著名的
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国家大剧院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民乐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品味。学校已有十四届毕业生,其中民乐团的学生由于文化素质高,专业水平强,受到东城、西城、海淀等区的青睐,为各金帆校输送了600多名艺术特长生,为我市我区的艺术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教育元素,学校在民乐团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
民俗体育游戏、民族绘画技艺、
民族舞蹈等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研发,让学生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学校特别重视经典诵读对于帮助学生积淀深厚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
短短一年间,学校经典诵读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和比赛,参加“最美不过夕阳红朝阳区重阳节孝亲敬老”活动,百名学生诵唱《
弟子规》;参加“朝阳区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弟子规》获一等奖,自编诵读剧《劝学》获二等奖;参加“道德的传承大爱北京文明朝阳
全国道德模范与
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参加北京市老龄委组织的春节团拜会活动,百名学生诵唱《弟子规》,同时表演了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岳母刺字等传统道德故事……
学校与
亚运村社区活动中心共建艺术园区,实现设施共享、专家共享,使社区活动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平台,促进学校“创新和实践”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随后学校引进“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 在朝阳区教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借助心理学、医学以及教育学的强大专业团队力量,建成全国首家拥有常设展馆的性健康教育机构。
教育新平台
安慧里中心小学建于1996年,短短16年间,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艺术教育为主线,传承民族艺术精华,铸造教育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办学育人之路。学校在发展的同时更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不仅在亚运村地区享有盛誉,在
朝阳区成为品牌,而且成为了在北京市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校。
“启智正德、尚美求真”的校训道出了学校育人的宗旨,学校近900名学生,四分之一以上的孩子都是民乐团成员,从入团之初的一张白纸,到登台演出,可见学校艺术教育的普及率高、工作扎实有效。通常,学科教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依托于德育;德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借助于心理学;心理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尝试通过艺术教育解决。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让一个个懵懂的儿童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教育在不断深化的过程。
2010年5月28日,安慧里中心小学金帆民乐团“
走向未来”原创少儿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这标志着安慧里中心小学以民乐为切入点,扎实推进艺术教育,积极探索艺术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建立起崭新的“大”
课程观,完成了一所学校由名乐团建设,到艺术教育品牌校的飞跃。
多年来,安慧里中心小学始终秉承“开放与多元”的办学原则,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发挥社会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活动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把社会作为学校大课堂的主要载体,安慧里中心小学与
亚运村社区活动中心共建了艺术园区,迈出了从“开放的教育”到“教育的开放”这一重要的一步。
安慧里中心小学在开放办学中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用艺术激扬生命活力,用文化提升教育品质”。先后获得“全国小学德育实验基地学校”、“全国科研先进校”、“全国创新管理改革品牌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百家“书香校园”、“2011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金牌小学”、“全国语文课改先进单位”、“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北京市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京城特色学校评选活动中获学生成长最具增值力的品牌小学”、“北京教育常青树品牌校”、“
朝阳区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朝阳区教育规范管理先进校”、“朝阳区课程建设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十年磨砺,一朝风华,但我们坚信,在不断的艰辛探索中,必将成就“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