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歌,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传统音乐,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安溪自古为中国茶叶之都,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四面环山,山区云雾缭绕,适合茶叶生长。茶叶文化的形成逐渐使茶叶从物质消费开始转向精神载体,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茶叶文化精神生活。茶歌这种艺术形式就是茶叶文化精神领域的一种代表方式,为茶叶文化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茶叶文化交流方式创造了独特的条件。
数千年来,安溪种茶、制茶、饮茶、嗜茶、尚茶习俗使得安溪成为中国茶叶之都。茶诗、茶歌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当中也逐渐的形成,而且这些都成为影响和导致茶叶种植的一种文化经验,成为影响和导致安溪茶歌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历史。唐代文人墨客在安溪茶文化中留下很多经典的诗句,以茶为师,以茶为歌逐渐成为茶叶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安溪茶文化发展至清朝年间已经蔚为壮观。清初同安诗人阮文锡作有《安溪茶歌》,乾隆年间《泉州府志》收录此作,成为现代人研究茶文化的文化资源。这些诗歌也成为安溪茶歌的一个重要来源。
茶歌的第二种来源是由民谣而歌,这种来源主要是由民间而生。茶文化从起源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层社会名流雅士为基础酝酿而成的茶叶文化,另一种由民间传唱而成的茶文化,这些茶叶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成为影响和导致茶叶文化交流和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为茶叶文化交流中形成独特的茶叶文化实现方式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机遇。民间民谣的传唱成为茶歌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一来源在整个茶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茶歌在安溪的名山胜境,乃至坊间农户都盛行,茶歌的创作者和传唱者也多为这些地区的能歌善舞者。这些都成为影响和提升茶叶文化和交流的途径和渠道。在长期的交流和磨合中茶叶歌曲不断丰富壮大。
基本特征
主要分类
安溪茶歌大致可以分为采茶歌、饮茶歌、请茶歌、情歌等多种方式。
1、采茶歌。茶农上山采茶时所唱的茶歌,劳动间隙休息之作。演唱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两人对唱,一人独唱,和一人唱众人和。最初的采茶歌大多为即兴编唱,歌唱形式比较单一,不是特别复杂。这种歌曲的生命力较强,因为它与劳动生活息息相关,只要茶农劳作期间这种采茶歌就会一直存在于他们的劳动过程中,而且一些经典和具有代表性的采茶歌也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传唱和积累。劳动生活的喜悦心情和疲劳感赋予了采茶歌独特的生命意蕴。
2、饮茶歌。饮茶歌也是安溪茶歌的一种重要形态。它产生于休息空闲喝茶时唱的歌曲。最初的饮茶其内容主要涉及茶农的劳作生活。相比采茶歌而言,饮茶歌比较舒缓,情绪性较强,因为其内容多为抒发劳作之苦和生活中的感叹感概,演唱方式多为中场中和,三五几人,位居而坐,一同品茶鉴赏茶叶。这些也都成为影响和提升整个茶叶歌谣艺术生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3、请茶歌。招待客人时所唱的请茶歌也是一种重要的安溪茶歌形态。安溪人以茶待客的民俗风情是这种茶歌演唱的直接来源。每逢有客人到家,主人便生气火炉,将茶烹起来,品饮一番,席间茶歌四起对唱应答,其乐融融。这种风俗演唱至今,而且也成为一种茶文化的体现方式。
4、情歌。情歌对唱是青年男女相互表达爱意的一种途径,风趣又直接的表达方式备受广大青年男女的喜爱。安溪的青年男女们,在劳作时,以情歌为媒介,向对方表达爱意或相思。在安溪至今都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若男女双方通过对歌后情投意合,便会结为夫妻。
艺术特点
安溪茶歌具有节奏性,伴以独特的闽南方言发音特点,节奏平仄自然流畅,这与安溪独特的茶叶风格和特点切合。
安溪茶歌的旋律音调与方言声调关系较为密切,方言的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的特点与茶歌艺术的结合比较充分。
茶歌本身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艺术形式,方言是孕育这种话艺术形式的主要实现方式,安溪茶歌在曲式上,较为简短,易于传唱。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安溪茶歌是闽南茶乡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安溪的虎邱,大坪,西坪,感德等乡镇,它继承了茶乡人民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安溪茶乡人民集体智慧和审美情感体验的结晶。
传承状况
随着现代流行音乐和其他娱乐形式的发展,作为传统音乐艺术一种的安溪茶歌面临着愈遭冷遇的窘境,流行的范围在缩小,了解安溪茶歌的人在减少。年轻人对于茶歌的欣赏和学习丧失了兴趣,因为缺少接班人,有些曲目随老艺人的逝世而消失,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这种自然纯朴的艺术形式难脱衰落的命运。尽管国家和专业人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并未间断,但是要想让其恢复活力,甚至发扬光大有不小的难度。
社会影响
主要活动
2018年10月26日晚,第八届泉州民间音乐邀请赛在泉州市区府文庙广场举行,泉州各县(市、区)均派代表队参赛。演出节目含有安溪茶歌等。
2019年12月7日晚,第九届泉州民间音乐邀请赛在泉州市区府文庙广场举行,来自泉州全市各地的近10个表演团队参加。演出节目含有安溪茶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