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之战,是武周击败吐蕃、克复安西四镇的战役。
战争背景
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吐蕃赞普
器弩悉弄不甘政权为噶尔家族专断,第一次亲自主持了这一年的盟会。定期盟会制度是吐蕃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此次褫夺大论噶尔·
钦陵的主盟权,可见该家族地位之不稳。
天授二年(
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大首领
曷苏亦率其部落连同贵川部、党项人30万人一并归附武周,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二万迎接。不料
曷苏事情泄漏,被国人(吐蕃)擒回。此时恰逢羌族首领昝捶率领八千余人归附,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在吐蕃部落离散的情况下,武周策划反攻。
战役过程
长寿元年,武周抓住吐蕃内争的有利时机,重新加强边防部署,策划新的大规模反攻。
武则天破例启用了仪凤三年曾随刘审礼西征而被蕃军俘虏、熟谙吐蕃军情的右鹰扬卫将军
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他与西州都督唐休璟、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联兵出击吐蕃,大破其众。
战争结果
十月二十五日,武周乘胜一举攻克并收复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镇,并在龟兹建立安西都护府,发兵镇守。
战争影响
自此,武周重新加强了西域的统治,安西大都护府还治龟兹,从而摧毁了吐蕃苦心建立的西域统治体制。
然而吐蕃不甘西域被夺,于是次年(693年),西突厥与吐蕃联合入侵武周。武则天便派王孝杰与之战于冷泉、大领谷,最终成功将其击破。
战役评价
此战,武周利用吐蕃内乱、军心不稳之机,适时出兵,启用良将,终获胜利。
相关记载
《旧唐书·本纪·卷六》:冬十月,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镇。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六·吐蕃·上》:长寿元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众,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镇,乃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发兵以镇守之。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八》:则天临朝,长寿元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阿史那忠节大破吐蕃,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自此复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三万人以镇之。既征发内地精兵,远逾沙碛。并资遣衣粮等,甚为百姓所苦。言事者多请弃之,则天竟不许。
《新唐书·本纪·卷四·则天皇后 中宗》:十月丙戌,武威道行军总管王孝杰败吐蕃,克四镇。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一·吐蕃·上》:“是岁,又诏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总管,率西州都督唐休璟、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击吐蕃,大破其众,复取四镇,更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兵镇守。”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初,新丰王孝杰从刘审礼击吐蕃,为副总管,与审礼皆没于吐蕃。赞普见孝杰泣曰:“貌类吾父。”厚礼之,后竟得归,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孝杰久在吐蕃,知其虚实。会西州都督唐休璟请复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敕以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将兵击吐蕃。冬,十月,丙戌,大破吐蕃,复取四镇,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