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臭蛙
蛙科蛙属动物
纠错编辑摘要安龙臭蛙(学名:Rana anlungensis)为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头顶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略尖斜成盾状,突出于下唇;吻长于眼径;吻棱较明显,以眼至鼻孔处明显;颊部略向外侧倾斜,颊面凹入颇深;鼻孔略近吻端;鼓膜大而明显,雄蛙的约为眼径的3/5,雌蛙的略小于1/2;眼间距等于或略大于眼径;雄蛙的犁骨齿弱,二者在内鼻孔之间略斜向中线,雌蛙的强而成斜行;舌长梨形,后端缺刻深。
形态特征
成体:雄蛙平均体长36mm,雌蛙体长64mm左右。头顶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略尖斜成盾状,突出于下唇;吻长于眼径;吻棱较明显,以眼至鼻孔处明显;颊部略向外侧倾斜,颊面凹入颇深;鼻孔略近吻端;鼓膜大而明显,雄蛙的约为眼径的3/5,雌蛙的略小于1/2;眼间距等于或略大于眼径;雄蛙的犁骨齿弱,二者在内鼻孔之间略斜向中线,雌蛙的强而成斜行;舌长梨形,后端缺刻深。
前臂及手长约为体长之半,前臂较粗而指细长;指末端膨大成扁平吸盘,纵径大于横径,除部分标本第一指末端腹侧沟不显外,其他各指末端均有腹侧沟;各指吸盘背面有半月形或横置的凹痕;指长顺序为3、4、1、2,第一、第四指几乎等长;第三指吸盘最大,为鼓膜的1/3—1/2;关节下瘤明显;雌蛙指基下瘤较显,雄蛙略显或不显;掌突2个,内者长椭圆形,位于第一指基部内侧,外者圆,有的不甚清晰。后肢较长,约为体长的1.8倍;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鼻孔,左、右跟部重叠颇多;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长略短于胫长。趾端与指端同,但吸盘略小,末端较尖斜;第三、第五趾等长;趾间蹼不如花臭蛙的发达,第一、第二、第三趾外侧及第五趾内侧蹼达趾端,第四趾的蹼不达或仅达远端第二关节下瘤,其蹼不达趾端;外侧踱间之蹼达踱基部;关节下瘤明显;内踱突长椭圆形,无外踱突第三指吸盘最大,为鼓膜的1/3—1/2;多无跗褶,个别的微显。
生态学资料
该蛙生活于贵州安龙县龙头山顶部海拔1480~1550 m的流溪内,溪两旁植物繁茂,石头及岩壁上着生有苔藓植物,溪水宽度2~3 m,水清澈见底。该蛙白天常蹲于长有苔藓的岩石上,体色与苔藓很相近,不易被人发现。
该蛙稍受惊扰,即跳入水凼内,并潜入深水石下或匍于水底不动。解剖8月初的雌蛙,腹内有未成熟卵361粒。
生长环境
安龙臭蛙(学名:Rana anlungensis)为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常见于植物茂密水清见底以及岩石上苔藓多的山溪内。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480至15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贵州安龙。
发育
水中受精,或者体外受精, 水中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别, 是变态发育.。
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分布信息
主要分布省份:贵州
保护级别
2023年12月26日,安龙臭蛙被列为贵州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3 20:3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