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评论(第一辑)》是2015年04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东瑶、周剑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一届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的会议论文集。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地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发起组织,商定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编辑为《宋代文学评论》。第一届研修会于2014年7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议题为“新著平议”。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国内外陆续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亟需对这些新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为此,研修会精选了部分代表性新著进行深度评议。本书的正编部分,即第一届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会上发表的书评,共16篇。书评涉及宋代文献研究、宋代诗歌研究、宋代散文研究、以及海外宋代文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总结现有成果,展望未来方向,对宋代文学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前沿问题都有深入探讨,如文学本位与文化视角、传统诗学与西方理论、中国话语与海外汉学、旧文献与新技术的运用等。本书附录部分,还收录了王水照主编《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的相关书评6篇,以及其他宋代文学新著书评2篇。
作者简介
马东瑶,女,1973年4月生,湖南新化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教授。1996年、1999年、2002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著有《苏门六君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化视域中的北宋熙丰诗坛》(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等,参编教材《中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的文人庭园与文学写作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中国诗歌通史》、《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及传播》等,在《文学遗产》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周剑之,女,1984年生,汉族,广西桂林人。2002年9月-2006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和中国古典诗学。目前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发表于核心期刊上。代表性论文有:《宋诗纪事的发达与宋代诗学的叙事性转向》(《文学遗产》2012年第5期),《自我叙事:中国古代诗歌自传传统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论宋代律诗叙事功能的增强》(《江西社会科学》2012第5期),《诗与故事的“联姻”——宋诗中的“传奇”与“志异”》(《云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物耶?人耶?事耶?——事境化咏物诗的写物之趣》(《文史知识》2012年第8期)等。
图书目录
序
唐宋古文研究的焦虑与反思——评何寄澎《唐宋古文新探》
旧学新知——评祝尚书《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
宋代文献研究的新创获——评《宋才子传笺证》
新出黑水城文献与和刻本汉籍中的宋代禅宗文献述论
日藏宋代诗僧文集的价值及其整理与研究——读许红霞辑著《珍本宋集五种:日藏宋僧诗文集整理研究》
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南宋元明转型——读史伟《宋元之际士人阶层分化与诗学思想研究》
重新认识宋诗的一种可能——评周剑之《宋诗叙事性研究》
理论还原与学科突围——评祝尚书《宋元文章学》
逆风吹浪雪花翻。舟出滁河浩荡间——读《宋代诗话与诗学文献研究》有感
唐宋诗歌转型研究的再思考——评谢琰《北宋前期诗歌转型研究》
技术的力量与边界——从《盛唐中唐诗对宋词影响研究》说起
从“焦虑”到传统——读艾朗诺《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
领略古法生新奇——读王宇根《万卷:黄庭坚和北宋晚期诗学中的阅读与写作》
女性主义、隐喻与心理分析——读艾朗诺教授《才女的重负——诗人李清照及其接受》
能动的诗人与被创造的诗世界——读山本和义《诗人与造物——苏轼论考》
附录
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砻——简评王水照主编《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
篝灯时见惊人语——评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
北宋前期诗史叙述的重新建构——评《制度、思想与文学的互动——北宋前期诗坛研究》
欧阳修研究的新视角与新创获——评陈湘琳《欧阳修的文学与情感世界》
唐宋变革视阈下诗学转型之新论——读《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
学问比来多可喜,文章非特巧争新——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晚宋文学生态的一种考察》述评
关于历史“小人物”的研究创获——评张剑《宋代范浚及其宗族考论》
选本与南宋诗学研究的深化——评陈斐《南宋唐诗选本与诗学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