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古城村,隶属于河北省
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
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井陉盆地内,村落北面紧邻玉峰山,南面与雪花山隔河相望,村域面积3.56平方公里。
村落历史
宋古城作为村落始于汉,唐置天长军,已具有一定规模。
宋代,井陉县治所迁至宋古城村,该村伴随县城而延展。
明洪武九年(1376年),始建井陉旧城城墙。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防水患,井陉旧城全部城墙改砌成内土外石,并于东、南、西三门外增建三个瓮城,今城内村基本位于此范围。加之井陉古驿道从当地通过,街坊店铺及居民住宅逐渐向东关蔓延,以后又沿着古道向北发展,开始为沿路建设,多为街坊店铺,后来逐步民宅连片,形成了现有格局。
地理环境
宋古城位于
井陉县西部山区的天长镇境内。村落北面紧邻玉峰山,南面与雪花山隔河相望,村域面积3.56平方公里。
宋古城村位于井陉盆地内,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80米。
宋古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
宋古城外西、南、东三面为绵河环绕。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宋古城依山就势,山水相依,古道曲绕,城景交融。宋古城位于太行山口,自古交通便利,属兵家必争之地,绵河绕城自西向东而过,古城形如簸箕,易守难攻。
空间布局
天长古城在东、南、西分别开有三座城门,东南角外另有小南门一座,城墙环似簸箕,因此有“簸箕城”之称。古城西、东、南、北城墙连续不断,西、南、东三门和小南门基本完好。除城墙外,城区街道、民居、店铺等基本保持原有格局。
三纵(南门街、城壕街、北关大街)一横(城内大街——东关大街)主干道和鱼骨状巷道(台子巷、卢家巷、蔡家巷等)构成了古城空间格局,并营造出东关、北关、城内大街等特色商业街空间和传统居住街巷空间。至今其格局仍保持原样不变。
城内县衙、书院、庙宇、戏楼等公共建筑依存,历史建筑、传统民居节次毗连,古桥、古树、古井依稀可见。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宋古城村有户籍人口3470人,常住人口5800人。
经济
宋古城村主要产业为煤炭深加工、商贸。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宋古城村集体年收入94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030元。
主要景点
皆山书院
皆山书院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知县欧阳秀之奉命将皆山书院改为井陉高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井陉县高小,是井陉文化教育的发祥地。
皆山书院在古城东门内,紧靠东城墙,占地20亩。朱漆大门,门外两侧置石狮一对,大门两旁为倒座式街房五间,再进是屏门,砖木结构,青瓦屋顶。进入院内,迎面是陉高第一任校长傅汝风坐像,院内砌一圆形水池,夏日荷花绽放,游鱼嬉戏。院内正房为讲堂曰正谊堂,东西配房各四楹分别为校长和教授寓居。正上台阶进入中院,三面房舍为学生寓所兼自修室。后院为书院图书馆。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末,历经清代、民国时期扩修,成为一组构思新颖、建筑考究、布局巧妙的大型古建筑群。日伪时期为县长王景岳家私宅。该院落坐落于南门街北端西侧,占地15亩,十余处套院,房间共162间,布局为双喜字图案,由高耸的大门而入,廊柱引绕,门扉掩映,院与院之间又有大门小门通道相通,每个小院又是建筑别致的四合院,院套院,门连门。从居中的主体庭院走过,可一路欣赏遮屏式直柱畅檐大门和青砖碧瓦的房舍,古朴壮丽,是井陉县现存最完整的一处明清两代的庭院式建筑群。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显圣寺
显圣寺位于天长古城北关,西依天长岭、东依绵河。该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5年),显圣寺占地面积不大,但昔日寺中殿宇辉煌,气势恢宏。从寺中出土绿色琉璃建筑构件可证昔日辉煌之象。 显圣寺东侧邻绵河处,旧有建于金代的华塔一座,它同正定广慧寺华塔一样属于国内罕见古塔,为河北文物保护单位。远观显圣寺,寺内古木参天,殿宇雄伟;寺内华塔雄峙,塔影映入绵河之中。昔人以“临河倒影”列入井陉八景中,惜此塔在1963年8月被洪水冲毁。而显圣寺内大部建筑文革中也被毁坏殆尽,唯余残破之大雄宝殿。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井陉窑遗址分布在城内、东关、河东坡、东窑岭等区2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有1400多年历史。据初步挖掘考证,发现有隋、唐、宋、金、元不同时期瓷窑址10处,先后出土了一批印花模子、唐金代的窑炉、作坊、凉坯架栏、烘坯碳沟、戳印点彩戳模及为数众多的瓷器精品,属国内罕见,是与邢窑、定窑、磁州窑并列的河北省“四大窑”之一。2001年6月25日,井陉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陉旧城(
天长古城)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以土为之,夯土成墙,周三里二十步,高三丈五尺,厚半之。东、南、西三面临绵河,北依土山,地势北高南低,有“簸箕城”之称。
明隆庆三年(1569年),绵河暴涨,西关被淹没,南关被冲毁南移。为防水患,全部城墙改砌成内土外石,并于东、南、西三门外增建三个瓮城及弩台19座。天启元年(1621年)移水门于正门之前,上建迭檐圆顶“览秀楼”。崇祯八年(1635年)西城墙增高五尺,以后各朝历有修葺,至今大部分城墙保存完好。
天长古城平面形如簸箕,城墙东、西、南三面为青石砌筑内包土,北面为土墙,有东、西、南三门,无北门。城墙周长1758.3米,墙体断面呈梯形,大部分墙体地基宽18米,顶宽4-6米,高18米。由于当地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此城的三座城门分布比较特别,东门不在东城墙的正中而向南偏,西城门偏南更甚,故东门和西门虽连一线却斜而不直。城的东西南三门皆有瓮城,原有城楼及城角楼已不存,现有南城楼为新建。护城河、桥、炮台等已无存。2013年5月3日,井陉旧城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项目
井陉拉花起源并流传于井陉境内,类属北方秧歌,见于民间节日、祭祀庆典、庙会之时的街头广场演出,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2006年,井陉拉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族谱家训
郝氏家谱:由郝经在太原传入井陉,家谱由许世雍撰写。
卢氏家谱:卢氏子孙的远古始祖是炎帝,此家谱由卢文英提起,卢长计、卢日明、卢保柱撰写,详细记载了卢氏家族的渊源和发展,家谱上限自康熙年间,下限为2013年12月31日止。
张氏家谱:张氏家族源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八世祖张民望教书事业发展,在城内村已有名气。张氏家族落户城内已有395个春秋,家谱上限自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始祖移居城内村开始,下限为2013年12月31日止。张喜全根据张树青、张树昌资料编辑。
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17日,宋古城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旅游信息
交通
宋古城村位于
石家庄市井陉县西部晋冀交接处,距
石家庄市50公里。从
石家庄市驱车前往只需1小时左右。无需上高速。
导览
大南门—城墙—王家大院—城隍庙—蔡家巷—县衙—皆山书院—东聚门—小南门—显圣寺。书院、雪花山、龙窝寺、观音阁、井陉古瓷窑遗址等都是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