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舫(1892年—1938年),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别署春润庐主人,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和戏剧藏书家,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奠基人之一。
人物简介
宋春舫在上海度过少年时期,光绪三十一(1905)年考取秀才。1911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外交系学习,1914年留学瑞士,入日内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转研究戏剧,获硕士学位。1916年回国,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语言学教授、清华大学法文教授、北京大学和东吴大学教授,并开设西洋戏剧史课程。1920年春,宋春舫再度赴欧,游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法国等国,考察战后欧洲的社会与文学动向,次年归国。1922年任北京政府财政部秘书,嗣任财政部公债帮办。之后,宋春舫由北京来到青岛,担任过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主任、青岛市政府参事、青岛观象坛图书馆主任、特约研究员等职。由于身体欠佳,1938年病逝于青岛,享年46岁,上海戏剧界曾集会追悼。
人物事迹
宋春舫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首任科长,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留学法国期间,到摩纳哥参观了阿尔培(Rince Alpert)王子创建的海洋博物馆和水族馆,对海洋科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国后,宋春舫大力宣传国外海洋科学研究成果,积极倡导开展中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事业。他先后与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青岛观象台台长蒋丙然达成共识,于1928年和蒋丙然一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青岛观象台海洋科,并亲自担任科长。他从国外采购来海洋仪器和参考书籍;吸收和培养朱祖佑等有志于海洋科学的青年,开展青岛港潮汐观测和预报业务,编印潮汐表。海洋科借用舰船每月测量胶州湾水温变化,采集水样、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标本;建立化验室,分析海水盐度、密度及海底沉积物。他们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个海洋科学期刊——《海洋半年刊》。
1930年秋,中国科学社在青岛开会,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鉴于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的海洋科研工作和青岛优美的海洋环境,倡议在青岛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会议公推宋春舫、蒋丙然和青岛市长胡若愚等三人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观象台海洋科负责设计、施工,于1932年1月建成青岛水族馆。1935年,宋春舫与朱祖佑、张玺等商议,计划进一步推动中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他联络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教育部、经济部、山东大学和者岛市政府等机构,再次提出成立中国海洋研究所。决定先在青岛水族馆东侧建设海滨生物研究站,配备专人从事研究,同时接纳国内外各大学和学术机构人员来青岛从事海洋科学考察研究。该站于1937 年夏建成,七七事变爆发后,各项工作陷于停顿。翌年,水族馆、青岛观象台落入日本人之手。
人物评价
宋春舫一生的主要文化贡献在于戏剧,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戏剧作家,在引进和介绍外国戏剧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以其精确的理论美学思想,为初创时期的中国话剧运动带来了一线光明。因而于伶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就对他有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先驱者”。事实也是如此,从“五·四”之前到其逝世,宋春舫以致力外国戏剧理论及其作品的介绍和评述,后又以实际的话剧创作,为我国话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