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渊源
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顾问
宋渊源(1882-1961),福建省永春县人。宋渊源自幼聪颖好学,十八岁就考取秀才,名列榜首。1904年夏东渡日本求学,归国后任永春州官办高初两等小学堂堂长,还与邑人倡办永春中学堂(永春一中),任监学,同时任县视学员。1909年春,宋渊源再次前往日本求学,同年晋谒孙中山先生,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宋渊源极力促成福州光复;民国年间参加讨袁护国、护法、北伐诸役,历任国民党诸多省级要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渊源,号子靖,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他天资聪颖,少怀大志,成年后为人耿直、性格倔异。他虽也热衷功名,但生性好强,不甘居人之下。18岁考取秀才后便进入乡试考取了举人,不知何故,在举人的排名榜上他的名字却与另一位考生并列在榜末。按说中举了排名前后又有何碍,可他却为这事郁郁不乐。当报子送喜报到他家时,他把手一挥指着报子说:“半个举人,何喜可报”,便拒绝接报,家人被他弄得好生尴尬,不知所措。宋渊源之所以拒绝接报,心高气傲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他对清廷腐败、政治黑暗十分不满,因此对入仕为官也失去了兴趣。不久后便义无反顾地投入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民主革命这一壮举,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904年,永春知州李树政与陈军琛交往甚笃,便将宋渊源等三名优秀青年保送往福州乌石山陈宝琛为学监的福建省第一所官办的师范学堂简易科学习。学习期间,宋渊源结识了许多有志青年,并与他们一道探寻“革命救国”真理。他同林琴南、朱观玄、许尧民、苏郁文等同学一起创办书社、秘密传播革命思想。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天下为己任”,随时准备着奔赴革命的战场。这期间,发生了一个被称作“以辽换闽”的事件,震撼了每一个国民的心。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日俄战争结束后,积弱无为的清政府,竟同意把原沙俄在东北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引起了全国性的抗议热潮。此事还未远去,又盛传清政府打算用福建换东北,八闽大地眼看就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国人纷纷通电进行抗争。宋渊源眼见国家日危,决心投笔从戎。次年夏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体育会兵事科学习军事,肄业后本欲再投考其他学校,因日本文部省颁发了歧视中国留日学生的文件,便愤然回国。这时,宋渊源羽毛渐丰,不仅在日本学了许多当代的科学、军事知识,还从日本带回许多秘密书刊。他用这些武器,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日薄西山的清王朝内外交困,革命的烽烟此起彼落,清王朝就像一条满载着危险物品的破船艰难地行驶在狂风巨浪的海面上。船上的名义掌舵人和真正的掌舵人(指光绪与慈禧)又相继死去,让千疮百孔的清王室迎来了“双重国丧”,“国丧”期间,知州李树敏按例要率众官绅设奠举哀,宋渊源的倔劲又上来了,他不但姗姗来迟,还大胆拒绝接诏,竟敢在“国丧”期间剪去头上的长发,那帮顽固派实在无法忍受,就联名上书控告他,说他是“革命党”,“反叛分子”,罪不容赦。幸得李树敏和陈宝琛极力开脱,最终仅以“革去功名”了结。
参加革命
1909年春,宋渊源再度前往日本,进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并晋谒了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10月回到武汉,黄兴命他回福建策划起义。11月8日,福州新军都督孙道仁的军队在福州占据于山,拔掉山下满族旗人的大本营,旗兵大乱,但他们并不甘心,就组织了敢死队准备反攻。在这危急时刻,刚好宋渊源赶到南门,他当机立断,将把守南门的一连兵力,大多调往于山增援。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共用一天半时间,结果是闽浙总督吞金自杀,将军朴寿被捕杀,福州遂告光复。
福州光复,八闽震动。福建各地清兵像多米诺骨牌那样接连坍塌。从11月11日到11月18日,前后仅7天时间,闽南的漳州、泉州、厦门相继和平光复。紧接着,参事会(同盟会领导下的军事组织)就派宋渊源到闽南做安抚工作。孙道仁问宋渊源要带多少兵去,宋渊源考虑到闽南是通商口岸,多动干戈容易引起国际纠纷,特别是要防止日本人滋事寻衅,就说他一个兵都不带。孙道仁为安全计,要他多带一些兵去,他的倔性又起了,说一个都不带就是一个都不带。直到最后才作了一点“妥协”,只带一个书记和一个当差前往厦门。
宋渊源带了二个随从到了厦门军政分府,了解到该府内两派斗争很激烈。遂与在厦的同事商讨对策。召开了有厦门各界人士参加的军事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是“统制府”妨碍了闽省的统一,于是决定取消“统制府”改为“道伊制”,并提请都督孙道仁派遣原鸿逵为道伊,曹春发为司令官。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厦门政局日趋稳定,漳州的善后事宜亦照厦门做法办理,另派了道伊和司令官,后又解决了泉州的械斗,最后安溪、永春等地均告和平光复。
1920年9月,宋渊源的父亲宋忠勋逝世,宋渊源回乡奔丧,由于宋忠勋为成全爱子救国壮举,曾散尽家财资助孙中山,孙中山先生特亲笔写了“高朗令终”的挽联,以示褒奖。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宋渊源谒孙中山于永丰舰,建议先入闽收编闽省民军为讨贼军闽军,在闽省立足后再回师讨贼。为孙中山所采纳。宋渊源即委王荣光负责收编闽南民军。在收编过程中,王荣光为部属出卖遭害,宋渊源闻变,急回福建安抚王荣光旧部。后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率军援闽,闽南各地民军拥渊源为东路讨贼军第八军军事委员长。10月,北洋军阀战败退出闽省,孙中山委任宋渊源为闽南宣慰使,统领闽南各地民军。不久,许崇智回粤,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属周荫人乘机入闽。宋渊源退居永春,联络民军吴威陈国辉卢兴邦等部共同抵御,设联合指挥部于永春,派田亩捐数万元以充“民军军费”。
1926年冬,何应钦率领东路北伐军入闽,宋渊源建议改编各地民军力福建民军参加北伐,何采纳其建议,并设参谋团负责统筹接应,以宋渊源为参谋团主任。北伐军统领福建全省后,宋渊源辞去军旅职务,就任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兼任侨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发动华侨捐资创办福州三民中学。
十九路军“闽变”期间,蒋介石任命宋渊源为宣抚特派员。宋渊源的学生余承尧在福建人民政府兴泉永警备司令翁照垣
抗日战争开始,宋渊源由上海辗转经香港至新加坡,参加南侨代表大会,并在南洋各地宣传抗日,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战。1939年回国赴重庆就任国民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回上海定居。1946年任国民党政府的“国大”代表,参加“国民大会”。1949年自福州经香港赴台湾,任台湾国民党“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1961年病故于台湾。
参考资料
【史海钩沉】福建辛亥革命与宋渊源.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2016-01-30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6 18:1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