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竹荪
原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宋竹荪(1879~1949.1),舒城县宋家圩人。清末去日本,求学于日本法政学校。为了寻求真理,振兴中华,他很快就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与柏文蔚取得联系,在安徽与同盟会诸同志从事革命活动。
人物经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宋竹荪接受柏文蔚(时任安徽都督)的委托,于年底回舒城,组织舒城临时军政府,任主席兼司令。临时军政府下设民政、财政、司法等部。军政府的成员有解伯衡、宋希梅、陈子希等人。并有武装部队三个营。第一营营长汪洋渠;第二营营长唐养吾;第三营营长高颂臣。
当时舒城清朝知县潜逃,局势非常混乱,散兵游勇流窜城乡,四乡盗匪蜂起。临时军政府领导革命军队,开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进行正常生产活动。临时军政府还要李鸿章在舒城开设的“当铺”捐银元四千元,作为活动经费,打击了豪绅地主,受到人民的欢迎。
未几,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充当临时大总统,革命党人受到残酷迫害。1912年春,宋竹荪被迫出走,舒城临时军政府遂告解体。
1916年,宋竹荪与朱蕴山、刘希平、沈子修等人,奋起投入声讨袁世凯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并密商在安庆起义。不料事泄,安徽军阀倪嗣冲(时任都督),于1916年端午节前一天逮捕了朱蕴山等。这次斗争虽告失败,但民主共和的浪潮不断兴起。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终于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倒台,并在不久死去。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安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投入新文化运动。在朱蕴山倡导下,宋竹荪、光明甫、沈子修等人,共商创办《评议报》。1921年秋《评议报》问世,推选宋竹荪为经理,朱蕴山为主笔。该报对宣传新文化和揭露安徽军阀的黑暗统治,起了积极作用。
此外,宋竹荪还和王霭吾等人,支持周新民等领导的“反对盐斤加价”、“争取教育基金独立”、“惩戒贿选议员”、“拒绝李兆珍长皖”等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宋竹荪见国民党日趋腐败堕落,不愿同流合污。于1927年退居东流县红树山庄,务农课子。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任舒城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委员,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4年在立煌(现金寨县)任国民党安徽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竹荪回到家乡过隐居生活。居住在城关镇肖家巷,并将寓所题名为“抱瓮草庐”。盖取李白诗“抱瓮种秋蔬,心闲游云天”之意。晚年患病,行动艰难,仍孜孜不倦研究佛经,以消磨岁月,直到1949年1月逝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3 21:0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