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忱(1883~1937) 字伯权,原名作模。出生于庄河大孤山(今庄河市境内)。曾就读于奉天两级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入金陵
师范大学。
个人履历
1912年,宋良忱读了蔡元培在《民主报》发表的《对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激起满腔热情。1913年毅然回到家乡,矢志兴办教育事业。
1914年,宋良忱接任庄河中学校长。到任后励精图治,多方筹集办学经费,广揽师资人才,不断改革教学设施。他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尤其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每逢暑假,他都亲自到北平(北京)、上海等地不惜以重金选聘学识渊博的教师。他为学校立下“尽责务”三字校训,勉励学生克服寒窗之苦,完成学业,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对学生的品德纪律教育要求极其严格,经常教育学生懂礼貌、守规矩、不浮华、重实学,嫖、赌、烟、酒、早婚、拉帮结派等均属禁戒,犯者退学,决不宽贷。他追求救国真理,思想倾向于革命。1929年,他毅然将活动于校内的国家主义派学生开除校籍,而对校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时称C·Y)组织,则加以保护和支持。
个人成就
宋良忱重视培养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与社会活动能力,开展有益的校外活动。规定学校图书馆馆长由学生推选,任期半年。让学生办平民夜校,举行演讲会、雄辩会等,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
宋良忱还大力推行较先进的赫尔巴特“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教学方法,推进了庄河教育的近代化。在他的教育下,学生们孜孜不倦、刻苦求知,学习成绩优异者甚多,应试中榜或名列榜首者连年不断。他的学生有“蓝大褂队”(穿着土气、成绩优异)之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在军事占领整个东三省的同时,文化侵略的魔爪也很快伸进庄河大地。时任庄河县中学堂校长的宋良忱用合法的身份想方设法抵制奴化教育。1932年,伪满洲国奉天文教部编发了一套新教材,庄河中学在宋良忱的抵制和反对下,教材更换之事一拖再拖,直到1935年,历史、地理、英语、国语教材,仍继续延用中华书局或商务印书馆翻印的旧本,庄河公众对他此举崇敬赞赏,遂给他树一通汉白玉碑,镌刻“有功教育”四个大字。而日伪统治者对他的反抗行为甚为恼火,于1936年将他调离庄河中学,不久改任为县电话局局长,企图让宋良忱与教育事业彻底隔离。同年,宋良忱毅然地加入了孙文敷领导的安东抗日救国会,并会同伪庄河女子师范校长林贵家等爱国人士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庄河分会,宋担任会长职务。
抗日救国会庄河分会有会员700多人,会员中,除少数各界有名望人士外,主要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员。救国会会员不惜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一些钱作为会费。宋良忱还以“捐资兴学”的名义带头劝捐募款,支援抗日队伍。邓铁梅部营长李子英以贩卖大烟为名,两次来庄河领取捐款购买枪支弹药,加强义勇军的武器装备。宋良忱还通过安东抗日救国会将捐款转赠杨靖宇部的抗联部队。
惨遭杀害
1936年12月,安东省救国会领导人被捕,搜捕的风暴很快向庄河袭来。1937年元旦,驻扎在庄河城内的日本宪兵队,使出阴险狡猾的花招大肆逮捕救国会成员,他们来到宋良忱家,声称请宋良忱参加县政府的元旦宴会将宋骗去,以“反满抗日”的罪名将宋逮捕。在日本领事馆里,宋良忱每天受审两次,受尽了惨无人道的刑罚,灌凉水、跪石头子、压杠子、擎高梁秸、用子弹头别肋骨…… 几天的功夫,宋良忱被折磨得面目全非,但他没有屈服,不株连别人,不泄露半点救国会秘密。1937年2月3日,宋良忱等人被从庄河押送到奉天陆军监狱。3月13日,宋良忱等6位爱国志士在奉天浑河岸边惨遭日军杀害,终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