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大黄,
甘肃省陇南市
宕昌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宕昌大黄”属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主根及根茎肥大,具侧根,鲜品外皮多具绳捆状横向皱纹,横切面淡黄色;加工成成品后呈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多具粗皱纹,质坚实,横切成段状或纵切成片状,表面黄棕色,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切面有明显的环纹及放射状纹理;髓部有环列的星点或散在的颗粒,气味清香,味苦而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无异味。品质佳,商品性好。具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等功效。
内在品质特性
经检验,宕昌大黄药用成分均高于药典标准,其中芦荟大黄素≥0.151克/100克、大黄素≥0.316克/100克、大黄酸≥0.129克/100克、大黄酚≥0.922克/100克。宕昌大黄营养丰富,富含锌、铁、锰、钙、镁、磷等元素。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宕昌县地域内土壤以暗棕壤、黑钙土、红褐土、高山草甸土为主,土质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疏松,易耕作,易排水,pH值7.5~8.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3%以上,最高达7%,速效氮、磷、钾元素含量丰富,区域内多为5~15度的山坡地,不易积水,适宜大黄忌积水又怕旱的特性,从而使地上地下充实健壮,很少受病虫感染。
水文情况
宕昌县宕昌大黄种植区属湿凉半干旱和温寒半湿润区,年降水600~750毫米,自然降水充足,大黄生长忌水涝,主要靠自然降水,无需灌溉。
气候情况
宕昌县宕昌大黄产地无霜期145天左右,年太阳总辐射量127.2~132.3千卡/平方厘米,生长季总辐射77.6~80.4千卡/平方厘米,达年总辐射的60%以上,日照总时数2260~2370小时,平均气温2.7~5.1℃,6~8月平均温度19.2℃。在大黄块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温差大,完全满足大黄块根形成期对温度和光照的需求。
历史渊源
宕昌历史悠久,早在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就有宕昌国,羌族人长期经营养殖业种植业。在这悠久的历史当中,中药材的种植、生产,尤其是大黄的生产发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宕昌县竹院一带大黄种植始于东汉时期,唐朝天宝十二年(753年),宕州(今宕昌)大黄被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捎去,与日本大黄杂交,育成日本纹州大黄。《唐本草》“大黄,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佳,陶称不及陇西,误矣”。
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随着人们对宕昌大黄的优良品质有了较高的认识,宕昌大黄销量大增,涌现出许多本地和外地商人,进行收购、加工,出现了“协同源”、“照兴茂”、“义和昌”等有名商号。
改革开放后,大黄被列为甘肃四大药材之一,1984年,经经贸部批准,宕昌大黄以“双鹿牌”商标远销东南亚各国,年出口20~30万公斤,创外汇38万美元。
1992年,国家工商总局审批注册商标为《哈达铺》牌大黄。
生产情况
2013年大黄种植面积4260公顷,年产量为3.8万吨。
产品荣誉
2007年,宕昌大黄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
2012年,宕昌大黄获第十九届杨凌农高会“后稷奖”。
2015年7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宕昌大黄”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宕昌县所辖
阿坞乡、
哈达铺镇、
理川镇、
八力乡、
庞家乡、
南河乡、
何家堡乡、
木耳乡、
兴化乡、
车拉乡、
将台乡、
贾河乡、城关镇、
新城子乡、临江乡、
甘江头乡、
两河口乡、
沙湾镇、
官亭镇、
新寨乡、
狮子乡、
南阳镇、
好梯乡、
竹院乡、
韩院乡等2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1′~104°48′,北纬33°46′~34°23′。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2-1727。
安全要求
宕昌大黄产地安全应当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产品除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严格管理和生产外,还要遵照国家相关中药材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宕昌大黄农药使用按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执行,肥料按NY/T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执行,产地环境按NY5332-2006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执行,包装按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执行。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质量标准执行。
特定生产方式
1.大黄对种植环境的要求。
1.1 自然环境。
大黄适宜生长于海拔2400~4000米的高寒阴凉地区,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90~130天。夏季凉爽,平均气温10~18℃为宜,年雨量为400~700毫米左右,平均湿度50%~70%。土壤湿润,但排水必须良好。
1.2 选地。
大黄对土镶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栽种。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
1.3 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要求。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产基地应选择远离交通干道或周围设有防护林带等,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空气环境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二级标准。
2、种子采收
2.1 采收时间:7月中、下旬。
2.2 采收 大黄品种易杂交变异,应选品种较纯的三年生植株作种株,7月中、下旬待种子大部变黑褐色时,连茎割回,阴干,脱粒,放通风干燥阴凉处存放。
3、育苗
3.1 育苗时间: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为好。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8月上旬。
3.2育苗: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者横向开沟,行距9~10厘米,深3~5厘米,每亩种子用量4~5千克,均匀撒播在沟间,覆土2~3厘米。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薄覆细土,盖草。每亩用种量4.5~5.5千克。发芽后于阴天或晴天午后将盖草揭去。
3.3苗期管理:苗出齐后,及时除草。如幼苗太密,可结合第1次除草间苗。苗期追施稀薄人畜粪尿2~3次。初冬回苗后用土、草或落叶覆盖,至次年萌芽时揭去覆盖物。
3.4起苗:第二年3月移栽前采挖。
3.5种苗选择:选分叉少、无病虫害、体均匀、较中指粗的种苗。
4、移栽
4.1 移栽时间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4.2整地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千克,磷酸二铵或过磷酸钙30~40千克耕翻入土。深翻30厘米,耕后及时耙耱,使土壤疏松,地表平整。
4.3定植:按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开穴,穴深20厘米左右,每穴栽苗1株,将苗立方穴内,用细土压实,穴面应低于地面以利培土,亩保苗3000株。
5、田间管理
5.1 中耕除草:栽后第1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4~5月,出苗后立即进行,第二次6月下旬,结合除草适当培土。第三次,8月上旬,结合除草向基部拥土,以淹没生长点为宜。第2年在春、秋季各进行1次。第3年在春季进行1次。
5.2追肥:大黄喜肥,种植后每年应追肥2~3次。第一年的6月下旬亩施腐熟农家肥4000千克,第二次8月上旬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或适量草木灰。第二年的2~3次追肥,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在根侧开沟施入。
5.3 摘除花茎:大黄移栽后在第2年的5~6月间,抽薹开花,除留种以外,均应及时摘除从根茎部抽出的花茎,用土盖住根头部分并踩实,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或腐烂。
6、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药效试验,提高防治效果,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农药使用执行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注意药物的安全间隔期,在收获前30天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6.1病害防治
6.1.1轮纹病:从幼苗出土至收获前均能发生。发病重时常致叶片枯死。发病时,叶片上病斑红褐色,近圆形,具同心轮纹,病斑上密生小黑点。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枝残茎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机肥,适时中耕除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③出苗后2周开始喷1:2:300波尔多液防治或用井岗霉毒50微克/毫升喷雾防治。
6.1.2根腐病:为大黄毁灭性病害。常在收获当年7~8月高温多湿季节时发病,连作地更为严重。发病初,根茎形成湿润性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后迅速扩大,侵入根茎内部,并向四周蔓延腐烂,最后使全根变黑。地上茎叶先从叶柄基部开始出现水渍状棕褐色长形或不规则病斑,后逐渐蔓延扩大,最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宜与豆类、马铃薯、蔬菜等轮作4~5年后才能复种;②及时挖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③发现病株,及早拔除,烧毁深埋,然后用5%石灰乳浇灌病穴;④发病前喷1:1:100波尔多液,发病时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灌根,每7~10天1次,连续3~4次;⑤清洁田园,将枯枝残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源。
6.1.3炭疽病:发病时,叶片上病斑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后生有小黑点。防治方法同轮纹病。
6.1.4疮痂病:7~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多在叶柄及叶片主脉上产生棕红色半透明的病斑,后迅速扩大颜色变深,呈瘤状突起形似疮痂,使叶片变皱缩畸形,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植株枯死,地下根茎腐烂,影响药材产量和质量。防治方法同前根腐病防治。
6.1.5霜霉病:多发于5~6月,病斑多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叶背生有灰紫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防治方法:①轮作,雨水多时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②发病初期喷40%疫霜灵300倍液或25%瑞毒霉400~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6.2虫害防治
6.2.1斜纹夜蛾:多发于6~7月,啃食叶片。初龄幼虫啃食下表皮与叶肉,仅留上表皮和叶脉成纱窗状。4龄以后咬食叶片成缺刻,仅留主脉。幼虫老熟后入土作土室化蛹。防治方法:①发生期及时消灭卵块或初孵幼虫;②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③发生期喷90%敌百虫800~1000倍液。
6.2.2大黄拟守瓜:成虫和幼虫危害叶片,造成孔洞,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该虫一年发生l代,以成虫在寄主植物或杂草丛中及土缝中越冬。越冬成虫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活动危害,8月陆续死亡,幼虫发生期为6~7月,当代成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方法:铲除田间杂草,秋冬或早春耕犁土地,破坏越冬栖息地;忌连作,与川芎或黄芪轮作为好;发生期可用50%可湿性西维因粉500倍液喷雾防治。
6.2.3金龟子:即蛴螬的成虫。夏季发生,危害叶片,严重时只留下叶脉。防治方法:①田间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②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③消灭地下蛴螬。
6.2.4蚜虫:该虫多在苗期发生。5月危害嫩根,吸取根部汁液;6~8月危害叶片,吸取嫩叶汁液,影响大黄正常生长。防治方法:①移栽前,将幼苗根茎放入40%乐果1500倍液中蘸根消毒;②发生期,喷40%乐果1000倍液灭杀。
7、收获:大黄栽后2-3年即可采收。
7.1 收获时间:10月下旬至土壤封冻前,地上部枯萎时。
7.2收获方法:用无污染的工具挖出根茎及根,除净泥土、茎叶及侧根,刮去根茎周围的栓皮切成段或片后用绳串起晾干或文火烘干。
包装贮存与运输
(1)标签:按GB7718执行,在标签上、产品名称、数量、品种、产地、包装日期、保存期、生产单位等内容。
(2)包装:包装应当符合NY/T658之要求。包装材料:包装材料主要有包装箱、衬垫纸、捆扎带等。包装箱:有纸制箱和塑料泡沫箱。衬垫纸、捆扎带、胶水等物应清洁、无毒,衬垫纸必须柔软有韧性。同一批货物的包装件应装入品种、等级一致的宕昌大黄。
(3) 运输:运输工具必须保证清洁、干燥、无毒、无害,并设有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的货物混装运输。
(4)贮存:大黄应选择清洁、干燥、阴凉、通风、无异味的仓库,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品贮存在一起。
专用标志使用
标志:符合宕昌大黄外在感官特征、内在品质指标及安全要求允许使用“宕昌大黄”地理标志。包装箱上应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和宕昌大黄复合标注型标志。具体标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数量、产地、包装日期、保存期、生产单位、储运注意事项等内容。字迹应清晰、完整、勿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