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古印度而又扎根于中国大地的中国佛教、中国故有的道教,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甚至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保留的寺院、道观,多建于名山之上,形成了天下名山僧(道)占多的现象。为游客提供了宗教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绝好去处。
北京
卧佛寺
位于海淀西山北部寿安山南麓,距城20公里。因寺内有铜铸卧佛而得名。始建于唐代,元明清多次扩建,并屡易寺名,清代称十方普觉寺。寺庙平面布置沿袭了唐宋的伽兰七堂制度,在北京地区较为少见。背靠寿安山,在中轴线上依次布置四层殿,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在卧佛殿内有1321年所铸造的巨型铜佛和十二弟子泥塑造像,表现释迦牟尼涅于娑罗树下,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卧佛用铜五十万斤,是一件极珍贵的历史文物。
雍和宫
位于东城雍和宫大街路东。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创建,为雍亲王(
胤禛)府,雍正三年(1725)钦定今名,雍正十三(1735)因停放雍正灵柩改绿色琉璃瓦为黄色,乾隆九年(1744)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成为北京最大的黄教寺庙。建筑具有各族建筑艺术融为一庙的特色,是一组巍峨壮丽的古建筑群。寺院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宗教文物,其中十八米高的整体白檀木雕弥勒立像、金丝楠雕佛龛和金、 银、铜、铁、锡制成的罗汉山,被誉为宫中“三绝”。
潭柘寺
位于门头沟罗缑岭,距城40公里。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始建于西晋,经金元明清改扩建,形成了规模。民间传说“先有潭柘,后有北京城”,是北京最古老的佛寺。占地6.8万平米,分中东西三路: 寺内殿堂依山势而建,成阶梯形层层升高; 东西配殿相辅。大殿崇宏,尚存明前建筑的形式。寺内古树名木,金代石碑、石塔,以及名为“松竹清泉”的行宫院等,是了解和研究北京历史的重要实物。
白云观
位于西便门外滨河路,相传是唐天长观旧址,经元、清重修,系全真道龙门派祖庭、“天下第一丛林”,现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占地约1万平方米,有房屋150多间。由数进四合院组成,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四御殿,是研究道教历史的实物资料。内存大量道经、塑像、碑刻,是重要的道教文物,其中《正统道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经总集
安徽
九华山
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部,为全国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传为佛教
地藏菩萨道场。总面积334平方公里。有大小99座山峰,最著名的有9座,以十王峰最高,海拔1342米。现存寺庙78座,佛像6000余尊,僧尼300余人,是中国保护较好的佛教名山。著名的寺庙有化城寺、月身宝殿、天台寺等,寺内藏有1300多件佛教珍贵文献。
九华山:化城寺
位于九华山中心,这里原是金地藏生前修行的地方。该寺始建于唐至德二年(757年),为九华山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又称开山寺。唐建中二年(781年)辟为地藏道场,皇帝赐额“化城寺”。九华山历史文物所就设在这里,游人可看到九华山历代文物和名人书画等。该寺多次毁于兵火,现除藏经楼为明宣德建筑外,其余均为清代重建。
九华山:月身宝殿
位于九华山神光岭。殿宇宏伟,殿内有七级木塔,高约17米,每层有神龛八座,供奉地藏金色坐像。据《安徽通志》载,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卓锡九华,居于南台(今神光岭),唐贞元十年九十九岁圆寂,颜面如生,佛信徒为地藏菩萨化身,遂建塔纪念。塔、殿屡经废兴,现塔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8年)重建。
九华山:天台寺
又名地藏禅林,在九华山条台峰捧日亭北。始建于明,清光绪间重修,依山势高低构成楼阁,上下五层,有万佛楼、地藏殿等,内供释迦牟尼、金地藏、弥勒等佛像,梁壁间悬木雕小佛多尊。
黄山
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峰林状花岗岩高山构成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黄山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以非凡的自然美赢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1990年12月它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北海
是黄山中部偏北的一个景区。北海景区峰峦集中、秀丽,知名者有始信峰、上升峰、石笋峰、观音峰、笔架峰、清凉台等奇峰怪石,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作。每当云雾萦绕之时,峰峦时隐时现,酷似大海中的无数岛屿,令人神往。
黄山:莲花峰
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峻峭高耸,主峰突出,小峰簇拥,如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绝顶处方圆丈余,明曰石船,置身于此,大有顶天立地之感。
黄山:玉屏楼
在黄山中心地区,莲花、天都两峰间,海拔1680米。背靠玉屏峰,前拱文殊台,左有狮石,右有象石,势若守门。因站在文殊台上可眺望周围的“松鼠跳天都”、“
孔雀戏莲花”等石景,故而有“黄山绝境处之誉”。明万历42年(1614年)普门和尚在此建文殊院。此外,著名的迎客松、送客松分别植于狮石和象石前,不断的迎送来黄山的游客。
天都峰
在黄山景区东南部,海拔1810米,为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美不胜收。
飞来石
在黄山西部,为飞来峰上一块巨石,高约10米,孤耸峰头,根部和山峰截然分高,似天外飞来,故名,又因石上尖下圆如仙桃,又名仙桃峰。
始信峰
在黄山东部,海拔1668米,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可爱,故名。这里巧石争妍,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峰顶为一平台,古代文人雅士常登峰揽景,吟诗作画,饮酒抚琴,故有琴台之称。
山西
五台山风景区
五台山位于五台县,五峰环抱,峰顶平坦宽阔如台,五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山地林木葱郁,夏无炎暑,古有清凉胜地之誉。
五台山自汉明帝建大孚灵鹫寺以来,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后各代不断建寺修塔,使其成为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现仍保存40余座寺庙、佛殿及众多佛教文物。是中国古代建筑彩雕、壁画、书法等艺术荟萃之所。著名的佛寺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以及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等。台山十景是五台山传说的胜迹,如高达17米的千手佛、重4999.75公斤的铜钟、高6米的铜塔、汉白玉雕的石碑坊,70米高的白塔等等。
南山寺
南山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三公里的山腰。南山寺是国寺、极乐寺、善德堂的总称。创建于元代(13世纪),以后各代增建、扩建,才形成之规模。
南山寺背山面水,现存古殿堂、塔、亭、台、楼、阁300余间。
南山寺的石雕镶嵌,把建筑物装饰得无比华丽。这些石雕内容丰富多彩,造型生动,刻画细腻,刀法纯熟,不可多得。
此外,还有精美的木雕。现存一座佛龛,高约3米,皆由木制而成。上雕八卦传顶,构思精细,雕技纯熟。寺中泥塑
释迦牟尼像、达摩像、莲花座佛和众多罗汉像,均精巧细致。
浙江
普陀山风景区
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南端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岛上林木苍郁,金沙铺岸,礁石嶙峋,山秀海美。岛上的普陀山又是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历来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据传,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和尚慧锷在此建观音院,开创了佛寺之始。从此,普陀山成为供奉观音的道场。后历代相继兴建寺院,最盛时,全山寺庵达200多座,僧尼4000多人。
现存的普 陀山佛寺多为清初建筑,其中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规模为最大。岛上
还有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南天门、西天门等风景点20多处,故有“海天佛国”之称。
法雨寺
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今名。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普济寺
建在普陀山白华顶南。该寺是普陀三大寺之一。初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称宝陀观音寺。现存的大殿重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有殿阁堂庑200多间,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圆通宝殿、藏经楼、方丈殿等。圆通宝殿是普济寺、也是普陀山上最主要的建筑,内供奉观音菩萨。因宋代皇帝宋宁宗钦定普陀山为供奉观音的道场。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传说是观音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成千上万名信徒不远万里来普陀,虔诚地向观音礼拜、上香。在观音菩萨的大殿里,近门处竟有一尊关公神像,这是佛事上的一件怪事。大殿两侧,塑有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据传,观音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能为民造福除邪。
法华寺
法华寺是一座由庭园改建成的禅寺,原是明末随郑军入台的名士李茂春息居的庭园。1684年(清
康熙二十三年)改为法华寺,几经毁修,现为三进三开式佛寺,前殿奉弥陀佛,正殿奉释迦牟尼佛,左殿奉文衡圣帝,右殿奉南极大帝,为
台湾独特的释、道合流的“通俗佛教”之显例。寺中花园内有古碑数座,并建有七层高塔。寺前修一水池,名南湖。湖旁筑楼,梵宇增辉。
四川
峨眉山
位于成都市西南约160公里的峨眉山市境内。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大峨、二峨、三峨三山的总称。峨眉山为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相传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因此山上寺庙以供奉普贤为主。早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不久,即在山上兴建寺庙,后历代续有增修。明清时有大小寺庙近百座。现全山主要庙宇及风景区有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雷音寺、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严顶、白龙洞等。1996年12月它与
乐山大佛被一并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重要寺院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乙卯年(1615年)。七佛殿背后的巨型瓷佛,高约3米,是明代永乐十三年(1416年)于江西景德镇烧制的一件珍品。佛身上有无数小龛,每个小龛里都放置小龛佛,十分精致。
峨眉山万年寺
海拔1043米,创建于东晋时期(公元四世纪)。其后屡遭火灾,屡次重建。现存的砖殿建于明代。其余殿宇都建于解放之后。
砖殿又名无梁殿,建于公元十六世纪。墙壁、斗拱、窗棂全部用砖砌成。屋顶如锅覆盖,四周成方形,造型十分独特。砖殿内奉青铜普贤菩萨骑白象雕塑。通高 7.35米,重62吨。造像铸于公元980年,具有极珍贵的文物价值。
峨眉山清音阁
海拔约800米,创建于公元四世纪,为峨眉胜景之一,阁下有“双飞桥”, 两条溪水飞越而过,由于向阳、背光不同,形成黑白两色。故一名黑龙江,一名白水河。桥下一石蹲峙,形同牛心,称牛心石。二水猛击石上,浪花飞溅,声响如雷,称为“黑白二水洗牛心”。
峨眉山:金顶
海拔3077米。金顶,平地耸立,峭壁万仞。因峰顶原有铜房子一座,故名。现存的金顶华藏寺建成于1990年9月。金顶有三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下午三四点钟时,红日西照,风静,云平。如游人站在摄身岩前,可见道道光环,浮在白云下面。太阳从背后把游人的身影映于七色光环中间。科学家称之为“峨眉光环”,系由太阳光曲折照射而成。古人看到“佛光”后,以为自己与佛有缘,认为成佛在即,便纵身跳下崖。这600多米高的绝崖亦因此而叫作摄身岩(舍身崖)。
乐山大佛
在乐山市西的凌云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佛系依山而凿,为一尊弥勒佛坐像。俗谓“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大佛开凿于公元713年,历时90年才完成。大佛通高58.7米,肩宽24米,头高11.7米。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脚背上可围坐100余人。1996年12月
乐山大佛与峨眉山被一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江西
龙虎山
位于鹰潭市南约20公里处,是中国南方道教名山,现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龙虎山因其有“两峰对峙,状如龙虎”而得名。景区计有99座山峰,66大绝景。
上清河似一条彩带把主要景点连成一线。东汉永元二年(90),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陵 (也称第一代张天师)曾到龙虎山下炼丹,前后承袭63代,历时1900年。上清镇上的天师府、上清宫曾是历代天师住地和道教活动场所。
湖北
武当山、 金 殿、 南岩宫、 紫宵宫、 道教音乐、 武当拳
武当山风景区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在丹江口市境内,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之一,方圆30多平方公里之内有72峰,峰奇谷险,风景秀丽。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全山游程约60公里。
武当山相传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飞升之胜地,历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炼。据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在灵应峰创建五龙祠。宋、元以来,代有开拓扩建。明成祖于永乐十年(1412)曾动用军夫30多万人在此大兴土木。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宫观内保存的各类神像、法器、经籍等都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1994年12月,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金殿
在武当山天柱峰顶端。金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殿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为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虽经历500多年风雨雷电,酷暑严寒,仍金灿绚烂,辉煌如初。当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棵灿烂明珠。殿内神像、几案、供器均为铜铸。殿中真武大帝铜像重达万斤。
南岩
是武当山36岩中风景最美的一岩。唐宋以来,即有道人在此修炼。元代在此建有道观。明永乐十一年(1413)在此 营建殿宇多处,清末被毁。现存主要景观有南岩宫、太常观、雷神洞、乌鸦庙等。
紫霄宫
位于天柱峰东北。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武当山上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主要名胜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太子岩等。
青海
塔尔寺
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整个寺院依山势而建,由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大经堂等建筑组成,占地4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金碧辉煌,气势宏伟,是汉藏民族形式结合的典范。其主体建筑大金瓦殿,为汉式宫殿三檐歇山式建筑,镏金铜瓦顶,金光四射,灿烂夺目。殿内大灵塔,
纯银作底,镀以黄金,塔内供宗喀巴药泥像。塔尔寺还有著名的艺术“三绝”,即酥油花、壁画和堆绣。其中的酥油花是用酥油塑造各种形象,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工艺精巧。每到农历正月十五灯节会上将做好的酥油花展出,一年一度,成为寺内盛会。
西藏
拉萨布达拉宫 、罗布林卡、 大昭寺、 色拉寺、 日卡则、 扎什伦布寺
拉萨布达拉宫
在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现占地41 公顷,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布达拉宫分为两大部分:红宫和白宫。居中央是红宫,主要用于宗教事务;两翼刷白粉的是白宫,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场所。1994年12月初,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昭寺
在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 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 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 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
扎什伦布寺
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该寺是班禅四世和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分为宫殿(班禅拉丈)、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祥灵塔殿、 经学院4部分。大经堂可容纳2000喇嘛念经。弥勒佛大殿高30米,分设5层殿堂,内供26. 2米高的坐式弥勒佛铜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