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文森(1886年—1957年9月16日),广东惠阳人。曾任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政府矿务巡员12年,独资开设福利、利成、隆新等三家锡矿公司,购置81公顷橡胶园。他热心华侨公益事业,历任马来西亚惠州会馆联合会总务、南洋惠州同侨救乡会副主席、雪兰莪惠州会馆总理、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常务、循人学校总理、培英学校总理。
人物生平
官文森(1886—1957),广东惠阳人,出生于马来西亚雪兰莪一个贫苦华侨家庭,其父早年以挖矿为生,后在吉隆坡经营小生意。官文森自幼读中文和英文,青年时任雪兰莪州政府矿务巡员达12年,离职后独资经营三家锡矿公司,购置81公顷橡胶园,任总经理。清末,官文森加入了洪门致公堂。1911年4月,曾派7名进步华侨青年到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抗战爆发后,官文森积极捐款支持马来亚的加影前卫剧社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号召侨胞出钱出力,支援祖国抗日。1938年10月,日军登陆广东大亚湾,惠州、广州相继沦陷,官文森等南洋惠属侨胞,纷纷起来救国救乡,在马来亚雪兰莪州首府吉隆坡惠州会馆,召开南洋各埠惠州华侨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南洋英荷两属惠州(10县)同侨救乡委员会(简称南洋惠侨救乡会)。1938年12月,南洋惠侨救乡会与香港惠阳青年会、海陆丰同乡会和余闲乐社商议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1939年初,官文森在马来西亚和侨领黄柏才、张育才等商议,募集人力、物力支援东江人民抗日游击队,并响应共产党号召,组织队伍回国抗战,独资组织“文森队”,由华侨抗日志士王春红任队长;黄柏才、张育才则合资组织“两才队”,由黄志强任队长。“文森队”全称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女子救护及宣传队,队员包括李逢娣(兆华)、王春红(王超)、祝少珍、叶清香、贺玉兰、古秀英、欧巾雄。当时满怀爱国热情的各界女青年,涌向吉隆玻惠州会馆报名参加文森队回国抗日。在官文森等爱国侨领的策化下,为了筹集更多的慰问品和药品给抗战将士和灾民,文森服务队队员们在救乡会带领下,在吉隆玻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向侨胞宣传抗日救亡和募捐钱、物、药品等,介绍救乡会组织回乡服务团的情况,得到广大侨胞的积极支援,大家纷纷捐钱捐物,光药品就有七大箱。同年4月底募捐结束,官文森宴请文森队队员并教育队员们回国后要吃苦耐劳的工作,向同胞讲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情况,他给服务队做了一面红底白字的队旗,每个人两套制服、两双胶鞋,吉隆玻惠州会馆、新加坡惠州会馆都分别开了欢送会。1939年5月5日,文森队和两才队数十人带着华侨捐献的钱物、药品,高唱《再会吧,南洋》歌曲,在吧生港口上船,航行6天,到达香港九龙,东江华侨服务团香港办事处林务农、柯平同志接文森队到办事处,接受了星岛日报记者林琳采访并合影留念。几天后,林务农带领文森队坐船到沙鱼涌上岸,大家高唱《祖国呀你的炎黄子孙回来了》,打著队旗步行三十华里,到达坪山曾生领导的新编大队部,受到热烈欢迎。第二天晚上开了联欢会,队员们代表海外同胞向全体抗日将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并赠送慰问品。曾生大队长和其他领导对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战表示衷心的感谢。爱国华侨的抗日热情,极大地鼓舞了东江人民抗战斗志。
1940年夏,在国共摩擦的背景下,国民党东江地方政府拉拢未果后,借博罗队事件,解散东团,与此同时,以武力“围剿”曾生和王作尧两部,力图消除中共在东江地区的武装力量和外围团体。在中共东江党组织领导下,不少东团队员转入东江抗日游击队,其中文森队四名队员留在新编大队,并先后加入中共,逐渐成长为东江纵队出色的女战士。为营救在博罗队事件中被捕的队员,南洋惠侨救乡会派官文森、梁英、钟醇生专程到香港调查东团被迫害事件,并会见了留下来的文森队员,鼓励他们好好工作。官文森返回马来亚后,在日军侵占马来亚前夕,不顾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召开“华侨抗日大会”,号召各界侨胞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随后组织华侨青年去新加坡接受军事训练,这些华侨武装队伍后来曾在柔佛一带与日军激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马来亚沦陷后,官文森避居山林,继续与当地抗日地下组织取得密切联系,并赞助大批款项和物资援助当地人民的抗日武装——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抗战胜利后,官文森回到吉隆坡。1947年5月,在致公党三大上,官文森当选致公党中央执委,同年任致公党马来亚总支部主任委员,积极从事民主运动。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官文森欣然举家回国,并作为中国致公党代表参加了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历任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副主席,致公党第四届中央主席团成员和第五、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1957年9月16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