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主义是一种哲学心理学的思想和主张。认为人的灵魂天生就有各司相应心理活动的官能(faculty)或能力(power),且它们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18世纪德国哲学家B.C.沃尔夫为集大成者,被誉为“官能心理学之父”
定义
官能主义是一种哲学心理学的思想和主张。认为人的灵魂天生就有各司相应心理活动的官能(faculty)或能力(power),且它们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
发展历史
官能主义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对灵魂官能的划分:柏拉图把灵魂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作为整体发挥功能的,其功能包括认识和欲求。
后来,奥古斯丁、康德、苏格兰学派的T.里德等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官能主义的主张。
18世纪德国哲学家B.C.沃尔夫为集大成者,被誉为“官能心理学之父”。他把人的心灵活动分为两大官能:
(1)认知官能,包括感觉、想象、记忆、注意、悟性和理性;
(2)欲求官能,包括愉快和和不愉快的感情和意志作用。
他认为心灵的各种官能是相互分离的,通过训练可以增强。西欧18世纪教育学的形式训练说即以此为依据。这一理论对心理现象的分类具有积极意义,但因把心理官能看做天生的、孤立的心理功能,忽视对心理活动的发生和相互联系的研究而受到批评。
后凡是把心理分解为各种官能和力量的学说都被称为官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