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吓村是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东和社区辖村,位于沙头角街道东南部,距街道办事处约0.8千米,村落面积19100平方米,整体坐北朝南相邻自然村有恩上村。始建于清朝。据传,沈姓先祖沈润盛为五品官员,一日骑马到此,见此地宜居,便在此立村,故称官路下。在当地方言中,“下”“吓”二字读音相同,久而久之就称作官路吓。现村于2010年在原地重建。
历史沿革
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东和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沙头角大队;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沙头角镇;1983年,属沙头角管理区沙头角镇;1990年,属罗湖区沙头角镇;1998年,属盐田区沙头角镇;2002年,属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东和社区。
居民姓氏
世居村民主要有沈、张、陶、肖、钟5姓。沈姓,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东莞黄洞凰岗岭排围沈姓始祖沈敬南之孙沈万达携家眷迁至新安县沙井头;清嘉庆元年(1796年),沈润盛携子孙迁入此地。1952年张姓迁入,1960年陶、肖2姓迁入,1962年钟姓迁入。
人口民族
2015年末,户籍人口240人,其中男性150人,女性90人;80岁以上9人,最年长者88岁(女);实际在村人口22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3000余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14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100余人,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泰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经济社会
传统经济以渔、农业为主,兼种果树、茶树,饲养家禽家畜等。改革开放后,官路吓村农业、渔业逐渐被商业、工业取代,现主要经营房屋、店铺出租。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性收入、物业出租、商业经营、村集体经济分红等。传统特色(节庆)食品有春节的过年板、米花糖、油角、煎堆,清明节的艾板,十月初的糍粑。该村东起官下路,西至公园路,北接沙盐路,南依金融路,有田荣路、金融路二巷经过。1972年通自来水、通电,20世纪70年代通电话,80年代初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通互联网。
历史文化
村中存有《官路吓村沈氏族谱》,民国时期纂修,2014年重修,内收录有“沈氏家训”。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已全部拆除。村内有沈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重修于2002年11月,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正门朝南,上有匾额“沈氏宗祠”,两边刻有对联“吴兴世泽;润盛家声”;宗祠内还有多副楹联,如“润创官溪根接岭排木本;盛茂吴兴宏开官路家声”“由莞面安百余年春祀秋尝不忘岭排木本;自润迄章九传孙承先启后宏开官路家声”“琼树荫长垂茂发千秋根接岭排来有本:清涟源可溯脉传一脉流通沙井衍无疆”,均书于清朝,体现沈姓族人感念先祖艰辛创业之情。
沈维宗夫妇合葬墓位于香港新界西贡谷埔石右边峰下近亚公咀左边海边,始建于清成丰九年(1859年)。基葬坐东南面西北,碑上刻有“一世祖维宗、黄氏沈大公母之墓”。
沈氏黎母之墓原位于香港西贡斩竹湾黄磨地村,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1962年、1976年两次重修,1999年迁至沙头角大鹏湾。
每逢重大节日,村民要到沈氏宗祠祭祖,再回家祭拜自家近祖。重阳节,到香港西贡先祖墓地祭拜。村内原有一棵树龄300余年的古樟树,需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将其合抱。村民称之为“护村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沙头角,曾在树上搭建临时晾望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时期,村内大小会议都在这棵树下进行。现在老树已枯。
地方规划
该村于2010年实行旧改,拆除旧村,并在原地建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