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寺(Dinghui Temple),位于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6号,始建于明宣德年间,现作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海淀第五十离职干部休养所。
历史沿革
明宣德年间,善法寺始建,后改称云慧寺。
明正德四年(1509年),云慧寺重修。
明正德六年(1511年),云慧寺重修。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云慧寺重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云慧寺重修,赐名定慧寺。
清乾隆年间,定慧寺重修。
1983年,定慧寺修缮。
1984年5月,定慧寺大雄宝殿后出土明代铜质布袋僧两尊。
2002年,在修建定慧桥,扩建阜成路时,因定慧寺北殿阻碍阜成路东西交通大动脉全线贯通,故拆除定慧寺北殿。
建筑格局
定慧寺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主要殿宇均建在南北中轴线上。建筑共分为三路。中路为二进,全部建筑由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前殿及大雄宝殿组成。主殿两侧均建有配殿配房。大雄宝殿后原堆有小七山,现已无存。东路建有配殿及后殿两组建筑。西路则建有供僧人居住的僧房。
主要建筑
懋云堂
亭,现已修葺,原始亭中竖石碑一块,碑文刻有乾隆巡时喻改名记书,并刻碑建亭。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定慧寺中路建筑的最后,也是定慧寺的最主要建筑,面阔三间,前带月台后有抱厦,正脊透雕莲花纹饰,殿内匾额为清康熙帝手书“慈云广覆”。
文物遗存
石碑
定慧寺现存明代碑三座、清代碑二座,明正德、明万历、清康熙、清乾隆敕谕碑记等五块。
古树
定慧寺院内树木林荫,古树数棵,至今保存茂盛,1981年北京海淀区文物所勘验后,立牌注名:定慧寺系明宣德十二年建,有古松树数株。
历史文化
据2007年4月媒体报道:在定慧寺附近的某中学发现了大太监李莲英墓,在校园的西南边,有一个极为幽静的角落,学校的人称那里为小花园,这座院的花园里没有更多的景致,难以想象,这个如今看似普通的角落,曾经却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大墓地,而传说中的陵墓主人,更是一位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虽不是皇亲国戚,但富甲天下,不是王侯将相,却地位显赫,他就是
清王朝赫赫有名的大太监李莲英。
当年,陵墓占地约有20多亩,由南向北延伸,墓地最北端是一座金水桥,由桥向北是整个墓地中最有气势的一座汉白玉质地的牌楼。
赵广智回忆说:这个牌楼上面有匾额,写的是“钦赐李大总管之墓”,
牌坊上首写的是“阆苑清风”,下首写的是“仙台飘渺”,两个柱子上还有一副对联:通幽向明昭垂万禩,大中至正巩固千秋。
文物价值
定慧寺规模较大,但建筑布局完整紧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虽经后代数次重修,但仍保存有明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明代建筑及京郊寺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81年11月,定慧寺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2月23日,定慧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定慧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6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121、481、507、967路公交车,在定慧寺东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距离定慧寺约6.8千米,驾车约1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