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希俨
革命烈士
宛希俨(1903年~1928年),字畏如,是一名革命烈士,曾作为中共地下党进行活动。湖北省黄梅县宛大屋人。幼随父读书,14岁入武昌启黄中学,后为学生会主席。 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翌年5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选为社青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4年受组织指示加入国民党,协助建立国民党南京区党部,并任第一区常委。后调任国民党江苏省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 1925年初,中共南京党小组改为南京党支部,任书记。1928年1月,省委派宛希俨去赣州兼任赣南特委书记,直接领导农民武装起义。3月下旬,特委机关被破坏,主要负责人全部被捕。4月初,宛希俨在赣州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
人物生平
宛希俨,湖北省黄梅县宛大屋人。幼随父读书,14岁入武昌启黄中学,后为学生会主席。
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翌年5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选为社青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4年受组织指示加入国民党,协助建立国民党南京区党部,并任第一区常委。后调任国民党江苏省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
1925年初,中共南京党小组改为南京党支部,任书记。6月初,奔走于南京各校发动罢课游行示威同曹壮父吴致民等人领导和记蛋厂工人罢工,声援上海“五卅”反帝斗争。在南京求学期间,曾与吴致民、李子芬、梅龚彬等人利用寒暑假返乡多发起组织黄梅平民教育促进会、社青团小组、少年黄梅学会,开展群众运动和反霸斗争。后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调武汉,任中共武汉地委宣传部长,协助董必武主办《楚光日报》,任主编。
1926年,先后筹备召开国民党汉口特别市第一、二次代表大会,并为大会执行主席、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常委和宣传部长。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并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汉口《民国日报》。曾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易以《湖南农村斗争内容之分析》为题,首载于该报。汉口“一三”惨案发生,宛和李国煊一面以汉口特别市党部代表身份出面调停,一面在《民国日报》上连篇披露惨案真相,报道武汉及湖北全省人民群众抗议活动的消息。“四.一二”事变后,以《民国日报》为阵地,揭露蒋介石、许克祥、夏斗寅等叛变革命罪行,登载郭沫若《且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不久,奉命带领警卫团部分战士和部分中央工作人员离开武汉奔赴南昌,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7月28日在南昌小校厂三益巷与刘伯承聂荣臻等密商武装起义有关事宜,会后布置准备。根据中共组织决定,宛未公开参加起义,而与陈潭秋一起留南昌坚持地下斗争,恢复江西省委和各县党组织。其间曾在南昌郊区秘密训练一批中国党的地下工作者。
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国共分裂之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用米汤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至此,黄慕兰开始了“潜伏”人生。
1928年1月,省委派宛希俨去赣州兼任赣南特委书记,直接领导农民武装起义。3月下旬,特委机关被破坏,主要负责人全部被捕。4月初,宛希俨在赣州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5岁。
人物事迹
1919年5月至6月,武汉地区掀起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在恽代英、林育南的领导下,宛希俨和同学们走上街头,沿街散发传单,呼吁民众共同反对侵略者与卖国贼,要求北京政府拒绝签和约,给学生以爱国自由。在武汉学生联合会的组织下,各校开始罢课,并于6月1日举行示威游行。湖北督军王占元、省长何佩瑢调集大批军警镇压学生运动,酿成“六一”惨案。惨案发生后,热血沸腾的宛希俨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的浪潮,他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各种形式抗议军警暴行,鼓动商界罢市、工人罢工,声援学生运动。湖北当局慑于群众运动的迅猛发展,被迫释放了惨案中被捕的学生,公葬死难学生并优抚其家属,赔偿惨案造成的全部损失。武汉地区的学生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使宛希俨经受了一场斗争的洗礼,他由此发现“全国人民之大团结”才能“为大规模之运动”,逐渐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1920年春,宛希俨加入林育南、谢远定、李书渠等人发起的健学会。5月,他与陈学渭等人发起成立了以“本互助的精神,切实做人和研究适用的学术为宗旨”的进步社团——武昌人社。健学会和人社都是在恽代英首倡的互助社影响下成立的小团体。10月,恽代英亲自参加健学会,与会员一道阅读进步书刊。宛希俨受恽代英、林育南等人的影响,逐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并开始阅读有关理论书籍。
1921年9月,宛希俨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在这里,他更加勤奋而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升。1922年5月,宛希俨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他以个人身份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于次年参与协助建立国民党南京区党部,兼任第一区党部常委。这一时期,由于宛希俨等人的努力,南京国共两党在许多重要活动中都实现了合作。
宛希俨还利用寒暑假回乡探亲机会,与旅沪、旅宁的黄梅县同学吴致民、熊映楚、王一飞、李子芬等人发起建立黄梅平民教育促进会、少年黄梅学会,组织群众、进步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同时筹建黄梅党团组织,领导开展群众运动和反霸斗争。1924年5月,中共黄梅县委成立,宛希俨兼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在县委的领导下,黄梅县的农运、青运迅速蓬勃开展。1925年初,中共南京小组分为中共南京支部和中共浦口支部,同属中共上海地委领导。宛希俨任南京支部书记,主持南京党组织的工作。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在上海正式成立,宛希俨当选为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
1925年5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在上海爆发,当时正在上海的宛希俨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他回到南京后,立即向东南大学学生会作了报告,旋即奔走于南京各学校,筹备召开全市学生大会,声援“五卅”运动。6月3日上午,南京各界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集会。会上,宛希俨报告了上海“五卅”惨案经过,号召各界同胞一致奋起,积极声援。会后,各校学生手执小旗、臂缠黑纱,上街游行示威,一路上呼口号、散传单,声势浩大。到达下关时,正值英商和记蛋厂工人下班,宛希俨当即派学生拦住工厂大门向工人作演讲。在学生们的宣传下,次日上午,和记蛋厂工人集体罢工。
此后,宛希俨和曹壮父、吴致民等人以东南大学学生会的名义,常驻下关指挥罢工运动。为使斗争进一步深入,他们把政治罢工和争取改善工人生活条件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向买办资产阶级提出增加工资待遇等13项复工条件,并在下关大舞台成立工会,组织动员全市30万工人参加大罢工。面对英方镇压,宛希俨等4人出任调查委员,撰写《南京和记案调查报告》,刊登在上海《民国日报》上,严正驳斥了英帝国主义的狡辩。
1925年11月3日,全国学生总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临时代表大会,反对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政府密谋的关税会议。宛希俨代表南京学生前往出席,被推选为审查委员会委员,并代表大会授权在记者招待会上报告此次学生会议对时局问题的看法。他的讲话义正词严,说服力强,给全体与会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底,宛希俨赴广州,出席1926年1月1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调至武汉工作。
巧做党的喉舌
回到武汉后,宛希俨受命协助中共武汉地委委员董必武创办《楚光日报》,并任主编。
《楚光日报》于1926年3月24日正式创刊,是在中共武汉地委的实际领导下以民间报纸名义公开发行的四开日报。社址最初设在锦春里2号(今汉口铭新街3号)。《楚光日报》由董必武以“郭炯堂”的化名创办,名义上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机关报,但因其主编宛希俨和工作人员龚孟贤、刘竹贤、祖山竹、秦君侠都是共产党员,所以实为湖北共产党组织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北伐军进入武汉以前,该报以“灰色面目”出现,慎重而巧妙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北伐军进驻武汉以后,该报先成为国民党“中央党部所辖之报纸”,后才明确为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的大型日报,实际是共产党的喉舌。
董必武十分器重宛希俨,事无巨细,均与之商讨,更将办报的重任委托于他。由于当时的湖北还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若在报纸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就会遭到查禁。董必武告诉宛希俨,《楚光日报》开始不要办得太红、太革命,先让报纸站住脚跟,取得阵地,然后一步步发展。宛希俨根据董必武办报的指导思想,报纸创刊初期,其评论的色彩并不浓重;而取得合法地位后,则开始大量报道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消息,不断揭露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并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宛希俨还常常深入工人、农民和学生中,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并亲笔撰写反映群众斗争的报道文章,或在社会新闻版上经常刊登有关消息。6月9日,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汉口各界汉案周年纪念大会”启事,以显著位置刊出汉口“六一一”惨案(1925年6月11日,英国士兵在汉口射杀聚会群众,死40人,伤数十人——编者注)纪念宣传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收回租界”“撤销领事裁判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严惩杀人凶手”等口号。同时还在题为《再论复验红契与民间疾苦》的社论中揭露军阀吴佩孚对湖北人民的横征暴敛和各省军阀争夺地盘、荼毒民生的罪行。
《楚光日报》以其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立场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日销售量一度高达7000余份;同时也引起了湖北当局的注意。1926年7月和8月,《楚光日报》两次被汉口警察厅查封,宛希俨和编辑夏绮被拘捕,后经营救出狱,报纸被迫停刊。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后,《楚光日报》移交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主办,直至1927年汪精卫叛变后最终停刊。
北伐战争高潮到来前夕,宛希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部署,筹备召开了国民党汉口特别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二次代表大会。宛希俨是两次大会主席团的执行主席,会上均被选为国民党汉口市党部执行委员、常委兼宣传部部长。
北伐军占领武汉三镇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开始分批从广州迁往武汉。为适应形势需要,中共中央秘书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军委等机关也由上海迁到武汉。11月下旬,宛希俨调至《汉口民国日报》任主编。
撰发檄文讨蒋
《汉口民国日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国民党中央党部、湖北省党部、汉口特别市党部三家名义创办,受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大型革命报纸。其编辑方针系由瞿秋白、蔡和森领导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制定,由董必武主持具体工作。沈雁冰回忆称,这份报纸“实际上直接受党中央宣传部的领导,是党中央的机关报”。该报于1926年11月20日正式发刊,平时出对开3大张,遇有革命纪念活动,还加出半张特刊。其社址设在当时的武汉散生路忠信二里4号(今汉口江汉路泰宁街2号),宛希俨、高语罕和沈雁冰先后担任总编。当时,全报社不过2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
《汉口民国日报》并无专职记者,“为求题材丰富,消息灵通起见”,从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重庆等地聘请业余兼职通讯员撰稿,或由有关单位直接供稿。从内容看,《汉口民国日报》公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和政策,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的罪恶,揭发和批判国民党右派破坏统一战线、破坏革命事业的阴谋活动,并以大量篇幅发表国内外革命运动的消息,特别是农民运动、工人运动以及青、妇、学、商各界革命活动的消息;报道北伐战争胜利的喜讯以及国民革命军进入长江、黄河流域后武汉风起云涌的大好革命形势;宣传农讲所为革命培养干部的典型事例。
1927年1月3日,英帝国主义在汉口租界调水兵上岸武力驱赶集会群众,造成“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宛希俨等人一面以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代表的身份出面交涉,一面则在《汉口民国日报》上连篇披露惨案真相,报道武汉及湖北全省人民群众抗议活动的消息,并奋笔疾书了社论《收回租界问题》。
而就在同日,蒋介石乘国民政府第二批成员到达南昌之机,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背弃广州原议,提出将国民政府搬到南昌,以便于他对国民政府进行控制。面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阴谋,《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了宛希俨署名的社论《要求中央党部国民政府立即迁鄂》《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等文章,揭露并批判蒋介石违抗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关于迁都武汉的决定,擅自主张迁都南昌、欲将国民党中央和政府置于其北伐军总司令部控制之下、叛变革命进行分共的阴谋活动,指出其对革命运动的危险性,提出了斗争任务是要促进党的统一、军事的统一,由党指挥军队。同时还指出,国民党内的矛盾,不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问题,而是国民党自身的矛盾问题,与其造谣说国民党“共产化”,不如说共产党“国民党化”,如果国民党丢弃民主化、革命化的使命,丢离社会主要基础农工,无异于宣告自己死亡。不仅如此,1927年3月19日,他以《蒋介石竟反对恢复党权》为标题,详细报道南京市国民党党部被无理宣布解散,九江市党部、市总工会被武装捣毁,4位负责人被惨杀的反动暴行,指名抨击蒋介石。27日,宛希俨在《汉口民国日报》发表社论,首次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郭沫若在南昌所写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也被宛希俨拿到《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
批蒋之外,群众运动也是《汉口民国日报》关注的重点。3月,由毛泽东在武昌都府堤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始在武汉陆续发表。宛希俨以《湖南农村斗争内容之分析》为题,于1927年3月4日和5日在《汉口民国日报》上连续发表毛泽东的报告。为突出农民斗争的意义,宛希俨在发表这篇报告时,特意加了一个副标题“为封建势力与民主势力之消长”。报告发表后对当时的农民运动起了极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
4月,宛希俨被调至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机要科长,协助秘书长林祖涵展开工作。不久,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为此,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国内外的严重局势,决定到南昌组织武装起义。宛希俨服从革命需要,投笔从戎。他奉命为起义做准备工作:一方面指示各级工作人员转入地下活动,一方面整理文件,清理枪支弹药。直到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后,他才与爱人黄慕兰和部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一起,携带着文件和部分武器,搭乘去九江的船只,离开了武汉。
战斗到最后
船抵九江后,宛希俨因病在庐山住了几天,于1927年7月27日到达南昌。陈潭秋向他传达了党中央的决定,即陈潭秋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宛希俨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28日,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派刘伯承、聂荣臻来到小校场三益巷(今陈家井6号),同中共江西省委宛希俨、黄道等人举行秘密联席会议,商讨有关武装起义的问题。刘伯承、聂荣臻在会上传达了前委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行动计划,希望省委做好工作,组织群众配合起义。宛希俨、黄道代表江西省委表示:一定发动群众,坚决支援起义部队,配合斗争,保证起义顺利进行。
会后,中共江西省委在松柏巷女子中学召开了省、市党团员骨干分子会议。宛希俨代表省委在会上作动员报告,他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了,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到处惨遭屠杀。但是,革命者是杀不绝的。这次贺龙、叶挺部队集中到南昌,要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是党中央决定的,前委具体布置的。我们党员和革命团体要做好配合起义的准备,保证起义胜利。”宛希俨最后要求大家回去立即行动起来,但要严格保守秘密,严防敌人破坏。此后,各级组织纷纷召开相应会议,为配合武装起义做好准备。起义前夕,根据党的决定,陈潭秋、宛希俨等江西省委领导成员转入地下斗争,不公开参加起义。
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并取得胜利。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反扑,朱培德部明令封城,大肆搜捕屠杀革命者,全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陈潭秋、宛希俨等省委领导继续留在南昌,巧妙隐蔽身份,坚持地下斗争。当时,中共江西省委机关设在南昌一家姓徐的酱园店中,店主徐老夫妇的儿子、媳妇都是共产党员。陈潭秋化名徐国栋,公开身份为这家店铺的二老板;宛希俨则化名徐国梁,扮作小店员。如遇国民党警察、特务来店盘查,全由陈潭秋和宛希俨应付,他们对答如流,没有引起军警们的怀疑。
在这段时期,宛希俨的主要任务,是和陈潭秋等恢复中共江西省委和各级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宛希俨无所畏惧,继续开展工作。他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的精神,为省委起草文件,并通过秘密交通送到各地党组织负责人手里。宛希俨还编写了《如何做艰苦细致的秘密工作》的小册子,阐述了保密与安全纪律的重要性,规定了秘密工作的要求和开展地下斗争的条件,并亲自到一些秘密联络点,挑选并培训人员开展地下工作,这些对于指导当时的地下斗争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他还将全国各地秋收暴动的胜利消息编成小册子,下发到基层,使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的同志们受到极大鼓舞。在大家的努力下,他们不仅与南昌城内的秘密机关有联系,还与方志敏所在的中共赣东北特委、赣西南特委以及井冈山前委都保持了联系。在当时险恶的环境中,省委机关安然无恙,工作从未停止。
1928年2月,为了进一步发动农民武装暴动,中共江西省委将全省党组织划分为赣东、赣南、赣西、赣北4个特委,宛希俨奉命到赣南兼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2月13日启程前,他来到医院,向刚刚生产结束的妻子黄慕兰告别。他们在《汉口民国日报》工作时相识,两人志同道合,经董必武介绍于1926年冬在武汉结婚。来江西后,黄慕兰任省委秘书兼交通员。而如今,这对革命伴侣即将分离,宛希俨告诉妻子:“我奉中共中央指示,调到赣南特委工作,如果此行顺利,就来接你们母子上山;如有万一,你要服从党的安排,把孩子送回黄梅老家,交给祖父祖母抚养,长大成人好继续革命。”
宛希俨到赣南以后,通过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建立起了赣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大余、于都、信丰、万安等地先后爆发了农民暴动。对此,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调动大批军队进行镇压,一方面指使警察、特务在赣州城内进行搜查。3月下旬,中共赣南特委机关遭到破坏,宛希俨等2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不幸被捕。
在狱中,宛希俨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利诱劝降,经受了种种酷刑折磨,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1928年4月4日,宛希俨在赣州城内卫府里英勇就义,年仅25岁。
革命历程
宛希俨,字畏如,笔名斯年,1903年2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独山宛大屋。父亲宛瑶峰是前清廪生,以教书为生,思想比较开明。宛希俨自幼随父攻读,1917年考入武昌启黄中学,并任学生会主席。五四运动时期,他组织同学积极参加武汉和黄梅的学生运动,走上街头,唤起民众,共同反对卖国贼。他还加入林育南、谢远定、李书渠等人发起的“健学会”,并与陈学渭等发起成立“武昌人”社,经常与恽代英、林育南等人一起活动,阅读进步书刊,讨论社会问题……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1921年秋,宛希俨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结识江南一批革命青年,加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22年5月,他在南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与谢远定、沈泽民同被选为团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1925年初,中共南京党支部建立,宛希俨被选为支部书记。
为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宛希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组建国民党南京区党部,并任第一区常委。后来国民党南京区党部改为市党部,宛希俨改任国民党江苏省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从这时起,宛希俨初露锋芒,成为南京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中心人物。
宛希俨性机敏,善辞令,富有演说才能,常代表南京学联出席全国学生总会。为反对“学潮派”复古思想,他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针对这一派别的反动倾向进行猛烈攻击,影响很大。继而他又参加反对国家主义派的斗争。一次,东南大学举行辩论会,讨论社会主义和国家主义哪一种最适合中国国情,宛希俨上台发言,说理透彻,辞锋锐利,驳得国家主义派无言以对,使社会主义派获得胜利。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22日,南京全市举行追悼孙中山先生筹备会,宛希俨担任主席,4月21日、22日,全市10万人参加追悼孙中山先生活动,恽代英、何香凝、杨杏佛被邀请在大会上演讲。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追悼会开得很成功。追悼会上,印发纪念册,宛希俨主张将《向导》周刊上一文转载,临时印刷,被国民党右派抽掉,反复交涉,几至决裂。通过宛希俨巧妙安排,由一位同志改头换面,另作一文,达到了刊登目的。
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宛希俨在上海目睹详情回南京后,召开了党团员会议。在党团组织领导下,东南大学学生首先通电声援,并上街游行演讲,向政府要求严重交涉。宛希俨旋即奔赴南京各学校,组织召开全市学生大会。
6月3日,全市大中学校师生,各界爱国团体共三万余人集会声援,由宛希俨担任主席。他详细地报告了上海五卅惨案经过,号召各界同胞一致奋起,声援上海被害同胞,对英、日帝国主义实行经济绝交。会后,列队游行。接着成立南京学界上海惨案后援会,组织募捐团募捐。4日,宛希俨等组织万余群众在东南大学集合,赴英、日领事署示威,去下关一带游行;向英商和记洋行工人演讲,号召罢工。
6月5日,南京市正式成立工会,领导全市30万工人大罢工。此时,洋行大班马嘉德、二班伯克对工人运动进行百般破坏,用洋钱收买工人,组织工头捣乱,宛希俨为鼓动工人与洋行大班二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跨上讲台演说,他说:“大家看到我们工会的力量了吧?一个工人没有参加工会之前,好像一滴水很容易被烈日晒干,参加了工会,组织起来,就像无数的水珠汇成了大河,永远不会干涸。什么走狗流氓,什么封建军阀,什么帝国主义,都挡不住我们工人运动的滚滚洪流……。”他的讲演,鼓舞了到会人员斗争,却刺痛了敌人的心。敌人暗中使用流氓行刺,宛希俨几遭不测。
和记洋行工人罢工坚持42天,洋行老板不得不答应接受工人提出的要求。但等工人复工后,洋行老板又突然宣布停产,裁减工人。工人不服,英商调来海军陆战队会同印度巡捕房开枪镇压,26个工人受伤,造成南京惨案。宛希俨等四人,出任调查委员,写出《南京和记案调查报告》,刊登上海《民国日报》上,严正驳斥了洋行老板和英舰舰长的狡辩。
11月3日,全国学生总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临时代表大会,反对关税会议,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宛希俨代表南京学生前往出席。大会授权他举行记者招待会,报告大会对时局问题的看法。宛希俨说:“关税会议明明是‘五卅’以后的帝国主义对中国进攻的一种新方式,是变形的侵略;我们应该唤起民众,力争关税自主,反对关税会议。”“对于这次反奉战争,我们应当采取的态度是:促成反奉的联合战线;同时注意防止直系军阀的再起。”他的讲话,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受到全体与会记者的欢迎。
1927年春,宛希俨调任中共汉口地委宣传部长,协助董必武创办《楚光日报》。《楚光日报》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机关报,于1926年3月24日创刊,董必武化名任经理,宛希俨担任主编,工作人员都是共产党员。
《楚光日报》一问世,就以独特的内容、新颖的编排形式和通俗活泼的语言,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当时武汉的大小报纸中独树一帜,在劳动人民和知识青年中拥有大量的读者,成为一份非常受人欢迎的报纸,发行量创武汉报纸的最高纪录。
《楚光日报》全部编辑人员只有三人,宛希俨虽是主编,但撰稿、编辑、校对、发行事无巨细,都得亲自干。他还经常到工人中去,创办夜校,建立俱乐部,了解他们的疾苦。他与学生、社会青年交朋友,了解他们思想动态;有时步行到郊区,考察农村农民情况。
《楚光日报》公开大量地反映工人、农民、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描述他们苦难,分析他们贫困原因;公开宣传革命,号召工人、农民、学生团结起来打倒封建军阀,武汉军阀非常仇视《楚光日报》,查封了报社,拘捕了宛希俨。经多方营救,宛希俨被保释出狱。在群众的呼声下当局不得不同意《楚光日报》复刊。
北伐军攻占武汉后,《楚光日报》由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接办,董必武开始着手筹办全国性的大型日报——《汉口民国日报》。
1926年1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创刊,董必武担任报社经理,宛希俨为主编。
《汉口民国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创办的报纸,报纸的实权掌握在共产党手里,直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成为中共中央喉舌。
1927年1月3日,英帝国主义制造了汉口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宛希俨在反英示威大会上激昂愤慨地说:“此次汉口惨案,绝非偶然冲突,就各方面的报告看来,都足以证明英帝国主义者显系有意向我革命的民众挑衅……今日之反英,实为争全民族之生存,实为自救,自救之道如何?首在收回英租界与对英经济绝交”。他回报社后,奋笔疾书《收回租界问题》的社论。
1927年2月,毛泽东从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回武汉后,在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礼堂作农运报告,宛希俨听后,认为这个报告对指导全国农民运动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乘着到农讲所讲课的机会,征求毛泽东的同意,将这篇光辉历史文献以《湖南农村斗争内容之分析》为题,在3月4日、5日的《汉口民国日报》上首次发表。
宛希俨利用《汉口民国日报》,对蒋介石的反共分裂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3月8日,宛希俨为《汉口民国日报》撰写的社论《从我们的立场上说出来的几句话》,对蒋介石2月5日发表在南昌《革命军日报》上的演讲词逐条进行驳斥。3月19日,在《汉口民国日报》上,以《蒋介石竟反对恢复党权》的大标题,详细报道南昌市党部被无理宣布解散,九江市党部、市总工会、第六军政治部被手持刀械的流氓数百人捣毁,四位负责同志被惨杀的反动暴行,公开指名抨击蒋介石。
为团结武汉市全市新闻记者,大力宣传革命思想,增进舆论权威,宛希俨和邓瘦秋、陈启修等人发起成立武汉新闻记者联合会,宛希俨担任筹委会主任。1927年3月20日,联合会正式成立,宛希俨被选为执委会负责人,将会上通过的《拥护中央全体会议恢复党权》、《质问蒋介石摧残革命舆论》等议决案,全文在《汉口民国日报》上发表。
宛希俨主编的《汉口民国日报》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认识革命,参加革命方面,建立了卓著功勋;它在党的斗争史上和革命报刊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27年4月,宛希俨调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机要科长,协助林祖涵工作。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宛希俨奉命到江西工作,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
7月28日,南昌党的前敌委员会派刘伯承、聂荣臻前来三校厂三益巷(现陈家6号)和中共江西省委宛希俨、黄道等开秘密联席会,商讨有关武装起义的问题。刘伯承、聂荣臻在会上分析了南昌的形势,传达了前委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行动计划。希望省委做好工作,组织群众配合这次起义。宛希俨、黄道等表示:一定发动群众,支援起义部队,配合起义斗争,保证起义顺利进行。
会后,中共江西省委在松柏巷女子中学召开了省、市党团员活动分子会,宛希俨在会上作了动员。他指出:“蒋、汪先后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了。我们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到处惨遭屠杀,但是,革命者是杀不绝的。这次贺、叶部队集中到南昌,要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这是党中央决定的,前委具体布置的。我们党团员和各革命团体要作好配合起义的准备,保证起义胜利。”宛希俨最后要求大家回去立即行动起来,但要严格保守秘密,严防敌人破坏。会后各级组织,各革命团体负责人,纷纷召开了相应的会议,为配合武装起义做好各种准备。
南昌起义前夕,陈潭秋、宛希俨等根据党的决定转入地下斗争,不公开参加起义。
1927年8月1日,党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宛希俨高呼:我们有了自己的军队,将来会有自己的政权。几天之后,随着局势的变化,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对革命人民进行疯狂反扑,关闭城门,在城内搜捕了整整七天。宛希俨巧妙地隐蔽了自己的身份,积极开展工作。
当时,中共江西省委机关设在南昌一家姓徐的酱园店中,店主徐老夫妇很好,他的儿子媳妇都是共产党员。陈潭秋、宛希俨以这家老板徐老先生侄儿名义在他家当店员。陈潭秋化名徐国栋,扮成二老板,宛希俨化名徐国梁扮着小店员。街坊邻居,都以为他们是来城逃避乡里农会斗争的地主。这段时期,宛希俨的主要任务,是和陈潭秋共同恢复中共江西省委和各县党的组织,传达中共中央的精神。
宛希俨还经常化装下乡,有时装作收账的,有时装作卖货的,走村串户,乘机和散在各地的党组织保持联系,把省委和中共中央的指示传达给他们。
为了宣传八一起义的重要意义,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发动农民组织武装,开展土地革命斗争,中共江西省委将全省党的组织划分为赣东、赣南、赣西、赣北四个特委,宛希俨奉命到赣南特委工作,兼任特委书记。
1928年2月13日,宛希俨离开南昌时,其妻黄慕兰正在医院生孩子,尚未出院,他前去告别。宛希俨与黄慕兰是在《汉口民国日报》社认识的,一个任报社总编辑,一个为报纸文艺版编辑。两人志同道合,经董必武介绍,于1926年冬在武汉结婚。来江西后,黄慕兰是省委秘书兼交通员。他们是革命的伴侣,“同志加夫妻”,怎能不去告别呢?宛希俨望着刚出生的婴儿和孱弱的妻子,轻声地说:“我奉党中央指示,到赣南特委工作,如果此行顺利,就来接你们母子上山。如有万一,你要服从党的安排,把孩子送回黄梅老家,交给祖父祖母抚养,长大成人好继续革命。”
宛希俨到赣南后,通过一段艰苦的发动工作,赣南武装力量终于建立起来了。他和同志们一起战斗在赣南的群山峻岭之中,带领农民抗租抗税,在大埠、于都、信丰、万安等县举行了一系列的农民暴动……农民运动的兴起,引来了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中共赣南特委机关在敌人的一次大肆搜捕中遭到破坏,宛希俨不幸被捕。1928年4月4日宛希俨牺牲于赣州城内卫府里,时年25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宛希俨烈士,黄梅县县政府拨专款在他的家乡修建宛希俨烈士纪念馆,兴建希俨小学。
革命伴侣
逃离包办婚姻的黄慕兰,决心以革命志士秋瑾为榜样。北伐前夕,她毅然剪掉长发,在汉口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下的妇女运动,担任了汉口妇女部的部长。这位19岁的妇女运动领袖,不仅人长得漂亮,顾盼生辉,而且有文化、交际广,有魄力,活动能力强,在武汉三镇很出名。很多优秀男士都对她展开了追求。郭沫若把她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据说茅盾写《蚀》也借鉴过她的故事。
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他们没有婚礼仪式,结婚的消息由董必武在一次会议上宣布,只是在报上登了简单的结婚启事,表示公开否定过去的包办婚姻。
1927年风云多变。国民党“分共”、宁汉分裂、宁汉合流,南昌起义,接踵发生。国共分裂之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用米汤在《圣经》中密写文件、去小旅馆对接头暗号…… 至此,黄慕兰开始了另一种不同凡响的“潜伏”人生。
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之后即牺牲。直到7个月后,黄慕兰才在无意之间获悉丈夫牺牲的消息。“希俨牺牲时才满26岁,这是我生命遭受到的最严重的打击,这么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生命从此消失了,他的音容笑貌和往日对我的关爱与帮助,时时在我心头涌现。我只有忍痛节哀,更加发愤地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在革命实践中的奉献继续完成他未竞的事业,来报答他对我的恩情,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多年以后,白发苍苍的黄慕兰,在自传中写到希俨,依旧悲从心涌。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赴命之前,她强忍着丧夫别子的巨大哀伤,把刚断奶的儿子送回宛希俨的父母家抚养。
人物纪念
黄梅是革命老区、红十五军诞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全县为革命牺牲的干部群众达2.5万余人,涌现出了李子芬、宛希俨、宛希先、吴铁汉、邓雅声、沈建华、熊映楚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全县在册烈士达3758人。
我县围绕“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旨,不断加强零散革命先烈纪念设施的修缮和集中管护工作。2012年以来先后投入280余万元,维修改造和重建了柳林烈士陵园、邓雅声烈士纪念地、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乌珠尖抗日烈士墓、吴铁汉烈士墓、松林山烈士陵园、沈建华烈士纪念碑等7处零散纪念设施。2013年至今,又投入300万元新建了黄梅革命英烈园,迁葬了近600座散葬烈士墓,实现了将分散在全县各地的散葬烈士墓进行集中迁葬、集中管护的目标,也使200余位长年存放在县烈士纪念馆的烈士忠骨得以入土为安,为祭奠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场所。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烈土英名录.红色黄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8 19:4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