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镇,隶属于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地处
鹿泉区西北部,东与鹿泉区李村镇、
黄壁庄镇接壤,南和石井乡为邻,西与井陉县、平山县相交,北与灵寿县隔黄壁庄水库相望,行政区域面积69.9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宜安镇户籍人口有30389人。
建置沿革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宜安镇境内属获鹿县第二区。
1952年,成立互助组。
1954年,建初级社。
1956年,成立高级社。
1958年,为李村(东风)公社所辖牛山管理区。
1962年,更名为宜安公社。
1984年,改为宜安乡。
1991年2月,撤乡,设宜安镇。
1996年,马山乡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宜安镇辖23个行政村:牛山、宜安、裴村、东焦东队、东焦西队、东焦中队、王屋、高家窑、岭口、于庄、高家台、马山、永乐、田都、新寨、东鲍庄、西鲍庄、南鲍庄、北鲍庄、孟岭、东邱陵、西邱陵、庄头,下设10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宜安镇辖23个行政村:牛山村、宜安村、裴村、东焦东队村、东焦中队村、东焦西队村、王屋村、高家窑村、岭口村、于庄村、高家台村、马山村、永乐村、新寨村、田都村、东鲍庄村、西鲍庄村、南鲍庄村、北鲍庄村、孟岭村、东邱陵村、西邱陵村、庄头村,镇人民政府驻宜安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宜安镇地处
鹿泉区西北部,东与鹿泉区李村镇、
黄壁庄镇接壤,南和石井乡为邻,西与井陉县、平山县相交,北与灵寿县隔黄壁庄水库相望,行政区域面积69.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宜安镇属半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山区和平原。境内最高峰位于高家台,海拔600米;最低点位于东邱陵,海拔140米。
气候
宜安镇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2.6℃,1月平均气温-13.2℃,极端最低气温-19.8℃;7月平均气温30.4℃,极端最高气温42.5℃。无霜期年平均20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730小时,年总辐射127.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50.9毫米,降水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8月。
自然灾害
宜安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冻、水灾等。水灾灾害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1996年8月2—4日。
自然资源
宜安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石灰岩、凝灰岩、铁矿、白云岩、红页岩等。宜安镇有耕地面积30061亩,人均1.04亩;水浇地25599亩,可利用林地面积6万亩、草地面积0.3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宜安镇总人口2886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86人,城镇化率6.2%。另有流动人口586人。总人口中,男性14529人,占50.3%;女性14335人,占49.7%;14岁以下4634人,占16.1%;15—64岁21220人,占73.5%;65岁以上3010人,占10.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99.83%;有白、满、苗、彝、布依、壮、土家、朝鲜等9个少数民族,共48人,占0.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2.02‰,人口死亡率6.79‰,人口自然增长率5.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13人。
2017年末,宜安镇常住人口为30087人。
截至2018年末,宜安镇户籍人口有3038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宜安镇财政收入1.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137万元,增值税4657万元,企业所得税784万元,个人所得税326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357万元,其他税收收入74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145%、-78%、167%、79%、58%。农民人均纯收入8956元,比上年增长29%。
2018年,宜安镇有工业企业30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5个。
农业
2011年,宜安镇农业总产值2.5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280吨,其中小麦6476吨、玉米6447吨,其余薯类、豆类、谷物等357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850亩,年产量达36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25万亩,年产量达540吨;蔬菜种植面积0.35万亩,产量1740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4万头,存栏1.2190万头;羊饲养量0.4004万只,存栏0.4万只,牛饲养量900头,存栏820头;家禽饲养量24万羽。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0.7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6%。
截至2011年末,宜安镇累计造林1.03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6万株,林木覆盖率32%,活立木蓄积量2.3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0.6万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2011年,各类大型农业机械68台(辆)。
工业
2011年,宜安镇工业总产值达4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工业增加值2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宜安镇有幼儿园(所)15所,在园幼儿612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13所,在校生1990人,专任教师21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54人,专任教师8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全镇教育经费投入达0.17亿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宜安镇有镇级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10平方米;80%以上的村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并配置了各类健身器材和文化宣传墙等设施。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宜安镇辖区内拥有高标准三级卫生院1个,并配备了专业医生,固定资产总值达0.1亿元。区域内共有专业卫生人员28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4人,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7张,卫生技术人员1人,执业(助理)医师0.2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1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万人次,住院手术100台次,出院病人0.1万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0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867人,参合率93.29%;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4‰、5‰、2‰。
社会保障
2011年,宜安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5户,人数450人,支出36.8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68元,比上年增长7%;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28人次,支出2.7万元,比上年增长6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7人,支出8.5万元,比上年增长3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4人,支出9.8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农村医疗救助28人次,农村临时救济18人次,支出5.4万元,比上年增长26%。拥有区敬老院1座,入住老人120余人,23个村均建设了农村幸福养老院,17个村投入使用,入住老人105人。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21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0.65万亩,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246万元,救灾支出4.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4万元。
交通
宜安镇有G338国道、205省道经过境内。
历史文化
宜安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宜安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