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三江新区是2020年2月18日被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的全省首个省级新区,规划面积389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420平方公里,下辖4街道2镇,拥有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区等开放开发平台,常住人口38万人,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自设立以来,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增长20%以上,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多项荣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四个省级新区中位居前列,在赛迪顾问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中实现提质进位,排名全国15名。临港经开区在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连续四年提质进位,历史性超过西安经开区,排名22位,位列西部第一。
名称由来
选取“宜宾三江新区”作为新区名称,兼顾了人文历史、地理方位、新区功能等多种因素。
从人文历史看,宜宾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夏商周时期,宜宾的土著居民为僰人,《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文献中有关于“僰侯”“僰侯国”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以今宜宾为中心的川滇黔结合部正式形成了由僰人建立的僰侯国,属蜀国。秦时,在今宜宾市境内建置了第一个县级行政区——僰道。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在位于长江、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三江口冲积扇区域修筑僰道城,作为僰道的治所地,史称三江口僰道城。僰道建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至唐会昌二年(842年)迁岷江北岸今旧州坝,共历经1024年。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迁叙州和宜宾县治于三江口僰道城旧址,治所地史称三江口宜宾城,历明、清、民国至今744年。用“三江”二字,传承宜宾的历史文脉。
从地理方位看,新区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命名为“三江新区”,地理辨识度较高。
建制沿革
2009年12月18日,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国办函〔2013〕13号),批准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2019年9月,宜宾市启动申报设立宜宾三江新区工作。
2019年9—11月,宜宾市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赴浙江省考察学习,并在省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反复研究修改、汇报争取,形成《宜宾三江新区总体方案》(送审稿)》。
2019年11月底,宜宾市政府向省政府正式报送《关于设立宜宾三江新区的请示》。
2020年2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宜宾三江新区的批复》(川府函〔2020〕32号):同意设立宜宾三江新区。
2020年3月8日,省发展改革委以川发改地区〔2020〕114号文件正式印发《宜宾三江新区总体方案》。
2020年11月27日,《宜宾三江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通过专家评审。
2020年12月1日,《宜宾三江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印发。
行政区划
三江新区辖4街道2镇。三江新区管委会驻白沙湾街道国兴大道沙坪路9号。
发展核心
核心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9年12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1月,获得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川南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6月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区域规划总面积213平方公里,下辖白沙湾街道、沙坪街道、双城街道三个街道。辖区内主要包括:宜宾大学城、科技创新城、东部产业园、综合保税区、智能终端产业园、中车铁投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功能区,先后获得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殊荣。2022年,临港经开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实现提质进位,首次进入全国前30位、排名29位,位列四川第一、西部第二。
2022年,临港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亿元、同比增长25.5%。
核心区:长江工业园
长江工业园位于宋家镇,于2014年10月设立,2016年10月30日开工建设,2019年1月纳入宜宾高新区“一核三园”之一。2023年1月28日,被授牌为宜宾首批“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验区空间规划紧扣中省市关于“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相关建设要求,分区分类科学处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关系,协同推动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核双镇一环”进行功能分区,“一核”即以长江工业园及附近区域为核心区,突出工业现代化主导地位;“双镇”即北镇和南镇,“北镇”依托李庄镇沿江拓展、打造文旅融合田园镇,“南镇”以宋家镇和新规划片区为中心、加快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产城融合现代镇;“一环”即核心区外围360度布局的现代农业环,深度诠释城乡融合和田美生活,助推“双带双轴拥江发展”。
2022年长江工业园完成工业产值2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实现“零”突破,产值达15亿元。
区位优势
战略位置优越,交通体系完善。三江新区位于天府新区、两江新区、滇中新区、贵安新区的中部顶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在此叠加。新区是全国63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50个铁路枢纽城市、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核心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昆”“兰广”两大通道在此交会,规划建设有渝昆、成自宜2条高铁和宜泸、宜泸永、南内3条高速,拥有四川最大内河综合枢纽港—宜宾港,距五粮液机场15公里,“铁、公、水、空”交通网络一应俱全,是四川前沿开放的川南铁路港、长江上游国际公路物流港和长江上游干支中转枢纽水运港。成宜高铁、进港铁路预计通车,渝昆高铁重庆至宜宾站段预计通车,投用后到达成都、重庆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内。
战略定位
宜宾三江新区坚定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践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质进位、多作贡献”,着力探新路、作示范,挑重担、求突破,突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优势产业集聚,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奋力创建为长江上游沿江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产业发展
发力“蓝绿”赛道、产业建链成圈。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重点发力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产业“一蓝一绿”两大赛道,扎实推进制造业“双百”工程,围绕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签约动力电池项目64个,总投资约1518亿元;签约电芯项目6个、总投资640亿元;签约凯翼、宜瑞等整车项目2个,总规划年产汽车15万辆;签约智能终端项目232个、总投资800亿元;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向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延伸,智能终端产业向信息服务业拓展。2023年,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与医疗器械分别突破产值850、550、70亿元,分别增长21.9%、16.5%、54.1%。
产教融合
双城搭建平台,科创赋能发展。坚持“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深入推进产教产城产才深度融合,高标准规划18平方公里大学城科创城(高教园),建成投用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大学等12所高校,紧扣产业所需,设置动力电池、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专业85个,在校大学生突破10万人。以科创城为载体,成功引入欧阳明高等3个院士工作站(创新中心),建成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13所产研院,创建以四川省动力电池产业创新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5个。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4家,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1家。
参考资料
三江简介.宜宾三江新区政府网站.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