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桃花水母最早在1907年为一日本人采得,经日本学者丘浅订名为宜昌桃花水母C.kawaii(Oka,1907),这也是我国的桃花水母第一次被发现。宜昌桃花水母仅分布于湖北宜昌,由于种种原因,已被列入国家濒危动物红色名录最高级——
极危物种。同时被列入的还有信阳桃化水母和
短手桃花水母。
世界上的桃花水母已发现11种,除英国的索氏桃花水母和日本的伊势桃花水母(1922年被发现)两种外,其余9种均产在我中华桃花水母1939年被发现,分布在四川
乐山、四川泸州、湖北宜昌等地;
乐山桃花水母1939年被发现,分布于四川乐山、湖北秭归、
重庆等地;
(2008-07-25) 在
当阳一中一人工喷水池中,被发现有大量晶莹透明、呈伞状的小生物体。记者取样观察,多名生物及水产专家证实,这就是世界保护级别最高的桃花水母。专家称,在远离
长江边的当阳发现数量如此众多的桃花水母,实属罕见。
当阳一中校园,静静的池水在连日雨水的冲洗下略显浑浊,虽然时有阵雨来袭,但还是可以清楚看到,成群形如桃花的生物体在池水中游动,景象非常壮观。舀出几只放进矿泉水瓶内观察,这些生物体有拇指般大小,像一把撑开的
降落伞,无头无尾,周边长满了触角,晶莹剔透,身体柔软,一张一翕在水中游动。
该校生物老师曹良意介绍,该生物是十天前学生无意中发现的,经学校多名生物老师比对后证实,它就是现在极为罕见的“桃花水母”。曹良意说,该生物体晶莹透明,伞体不停地收缩与舒张,身体周围多根解手,这都符合桃花水母的特征。宜昌水产专家称,在上世纪80年代,桃花水母还是比较常见的生物,后来随着环境被破坏,这些敏感的小生物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失去了踪影。但在
宜昌城区、
秭归、兴山的长江边,还是有存在。
桃花水母产于淡水中,每到暮春,桃花怒放时,它们就相继出现。桃花水母有粉红色的生殖腺,透明的伞顶,在水中浮沉漂荡,有如落水桃花,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们为“桃花鱼”。但又明确指出,桃花鱼“非鱼也”,因其水生,故名之曰鱼;又因其生于桃花开时,故名之曰“桃花鱼”。 由于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出现时间一般较短,大约只有一个礼拜的周期,故难于发现。由于它们多在早春桃花盛开时节出现,有的为粉红色,在水中游动,状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也称桃花流水母。
我国分布的9种桃花水母中,宜昌桃花水母、杭州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可能已灭绝。秭归桃花水母、短手桃花水母、乐山桃花水母、信阳桃花水母、中华桃花水母和楚雄桃花水母等6种已列入濒危级物种。
研究专家指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实的“
活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作为生物进化过程形成的一个物种,其地位丝毫不逊于大熊猫。桃花水母以自己独特的生命形成记录着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其特有的基因对现代基因工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和了解物种的遗传、进化提供了条件。因此保护桃花水母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