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区,隶属于
安徽省安庆市,位于安庆市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总面积414平方公里。截至2025年1月,宜秀区辖2乡3镇1个街道,共60个村(社区)。截至2023年末,宜秀区常住人口(不含菱北办事处)为20.1万人。
建置沿革
1952年安庆市升为省辖市后进行区治裁并,将集贤区改为城中区。
1955年3月撤销城中区,在其所属4乡及从怀宁县划入的十里铺、集贤、肖坑、谷桥、北安、竹园、五里7乡基础上成立安庆市郊区。
1957年10月,将东流县(今属东至县)大渡口镇及王墩乡的联发、群众、大同农业社,庆丰乡的永庆、石棋农业社,大渡口乡的镇联、正荣、新庭、合意、联合农业社划入安庆市郊区。
1958年底,将怀宁县圣埠、马窝、老峰、柘山4个乡划入安庆市郊区。
1959年6月,撤销郊区,改设江北郊区和江南郊区。
1960年,成立十里铺、广圩、大渡口3个人民公社,江北郊区区公所并入广圩公社,江南郊区区公所并入大渡口公社。
1962年5月恢复郊区建置,与市农林水利局合署办公,辖十里铺、白泽湖、华中路、广圩、渔业、大渡口、金鸡笼7个人民公社。
1963年2月,将7个公社调整为21个公社和大渡口镇。6月,又将1957、1958年划入的乡镇(除圣埠大队)分别划回怀宁县和东至县,郊区下辖5个公社。
1969年初成立安庆市农业站革命委员会,行使郊区政府职能。1970年9月农业站革委会改称郊区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底,怀宁县的新洲、长风、老峰、白泽湖4个公社以及总铺公社的东风、向阳、砂桥3个大队,桐城县的杨桥、花山、大枫3个公社和罗塘公社的将军、联兴、合兴、枞南4个大队,以及破罡湖、石塘湖水面划归安庆市郊区。
1981年,东方红蔬菜公社与市蔬菜公司合并组建安庆市蔬菜联合总公司,并成立龙狮桥办事处承担原公社行政职能。
1988年安庆市区划调整前,郊区区委与安庆市农委合署办公,郊区农林局、水产局、水利局、社队企业局对外分别加挂安庆市农林局、水产局、水利局、社队企业局衔牌。
2005年,安庆区划调整,撤销郊区,将原郊区的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和老峰镇划归迎江区,原郊区的十里铺乡(除眉山、象山、苏岗、砂桥、罗冲5个村)划归大观区,同时从怀宁县划入大龙山镇、五横乡,从桐城市划入罗岭镇,并设立大桥、菱北2个街道办事处,成立宜秀区。
区划沿革
2000年,面积410.3平方千米,郊区辖2个镇、5个乡。
2004年底,郊区(Jiao Qu)辖1个街道、2个镇、5个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怀宁县的大龙山镇、
五横乡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宜秀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迎江区青少年宫路迁至大龙山镇。将原郊区的老峰镇、龙狮桥乡、
长风乡、新洲乡划归安庆市迎江区管辖。将原郊区的十里铺乡(不含眉山、象册、苏岗、砂桥、罗冲5个村)划归安庆市大观区管辖。
资源
生物资源
山林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山区,常年经济林和珍贵古树遍及整个区域。名贵的带绿树种有五针松、金钱松、香樟、枫香、黄檀、银杏等。小龙山是省级野生白玉兰基地。大龙山一带盛产水果,有桃、李、杏、梨、石榴、枇杷、柑桔等传统产品,也有引进的蜜桔、白风桃、黄桃、油桃等品种。
大龙山区有黄雀、山鸡、
河麂、小天鹅、鸳鸯、灰鹤、黑鹳鹤、
猫头鹰、
白颈长尾雉、野猪、云豹和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獐、
大灵猫、穿山甲等。
矿产资源
宜秀区境内蕴藏的金属类矿产有铁、锰、铅、锌、铜、铀等,非金属类矿产有煤、石英、花岗石、大理石、墨玉、石灰石、白水泥原料等。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安庆市区东北部,北纬30°,东经116°。东南与枞阳县、迎江区、大观区接壤,西北与
桐城市、
怀宁县相连。
地形地貌
宜秀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部为平原,西北为丘陵,西北部为大龙山及沿山山地。
气候特征
宜秀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5℃,降水量13 89mm,年平均无霜期247天。
人口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宜秀区总人口为25.4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秀区常住人口为196672人。
2022年,宜秀区常住人口2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户籍人口173367人,比上年增加214人,总户数56072户,比上年增加235户;男性86808人,女性86559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45人和69人。
2023年末,宜秀区常住人口(不含菱北办事处20.1万人,比上年末持平。户籍人口174810人,比上年增加1443人,总户数56468户,比上年增加396户;男性87594人,女性87216人,分别比上年增加786人和657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914 人。
经济
综合
2023年,宜秀区全年生产总值(不含经开区)162.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0.91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102.57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2:31.7:62.1 调整为5.8:31.2:63。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宜秀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3%;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技改投资增长21.2%,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3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民间投资同比下降9.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8.6%。建安投资增长9.2%。
财税收支
2023年,宜秀区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 1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其中税收收入 11.1 亿元,增长 15.7%。全年财政支出 15.1 亿元,同比增长 20.4%。重点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 17.4%,教育支出增长 8.1%,科学技术支出同比下降 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下降 3.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 60.2%,交通运输支出同比下降 92.2%,城乡社区支出同比下降 54.5%,农林水支出增长 2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35.6%。
人民生活
2023年,宜秀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31259元,增长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50元,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3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增速,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一产业
2024年,宜秀区粮食播种面积8.5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9万亩。再生稻种植面积0.53万亩,建立一个500亩市区共建再生稻示范点和一个300亩区级再生稻示范点。畜牧业生产方面。生猪产能平稳,2个规模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养殖场共存栏能繁母猪744头。6家规模以上蛋鸡养殖场,共存栏18.25万羽。渔业发展方面。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36万亩,共繁殖各类鱼苗达到22亿尾。建设1个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1个工厂化养殖、2个稻渔综合种养项目。
第二产业
2023年,宜秀区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77户,总产值90.9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16家,增加值同比下降3.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96亿元,同比下降4%;营业收入97.3亿元,同比增长6.4%。
2023年,宜秀区建筑业增加值 15.4 亿元,同比增长 22.3%。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51 家,比上年增加 7家。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宜秀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亿元,比上年增长9.1%。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4亿元,增长10.2%。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06.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7.2%;日用品类同比下降2.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0.5%;汽车类增长与上年持平;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7.3%。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3年,宜秀区进出口总额 13411 万美元,同比下降 24.2%。其中,进口总额 5014 万美元,同比下降 27.9%,出口总额 8397 万美元,同比下降 21.8%。全年旅游总收入 24 亿元。接待入境游客 50 人次,接待国内游客 400 万人次。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宜秀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 8.13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34542 人。全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4812 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41935 人次,农村特困供养对象 7597 人次。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宜秀区末全区有普通中学 6 所,专任教师 384 人,招生 668 人,在校学生 2065 人,其中女生 1009 人,毕业生 771 人。普通小学 18 所,专任教师 469 人,招生 1919 人,在校学生 9305 人,其中女生 4436 人,毕业生 1355 人。幼儿园 28 所,在园人数 5718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 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医疗事业
截至2023年,宜秀区全区共有医院 6 所、卫生院 5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 2993 张,其中医院 2414 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 3136 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283 人,注册护士1853 人。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 5 人。当年人口出生率 5.74‰,比上年下降 0.6 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 104.69%。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末,宜秀区末全区文化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6 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项。
旅游
概况
宜秀区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大龙山挟石塘湖、
菜子湖、
破罡湖之秀美,以山青、水秀、石奇、洞幽著称,素有“独不类他山” 的美誉。宜秀区是一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共创始人陈独秀、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严凤英、山水画家
肖谦中等文人名士的故里。大龙山又是佛教胜地,古有“龙山三十六寺七十二庵” 之说,现存的龙泉寺、圆照寺、源浦寺、灵山寺、观音庙等香火旺盛,宜秀区农村旅游资源丰富。
景点
两邓故居:属于文化观光旅游区,故居因毕秋帆所赠铁砚名其居“铁砚山房”,内存李兆洛、曾国藩、何绍基等名家字画、匾额和楹联,其子邓传密题额“铁砚山房”。
巨石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长江北岸的菜子湖畔,是安庆巨石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所在地,总面积43平方公里,因地球亿万年来各种内、外应力作用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
石塘湖:石塘湖素有“十里长湖”之称。古人诗云“石塘湖畔龙山麓,十里杏花红两湾”。已开发的主要是水上世界景点。
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安庆市大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境内,截至2012年底,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山岳面积12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A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大龙山:大龙山其山脉始自皖山,宛如一条长龙蜿蜒连绵,故而得名。
灵山石树:地质学倒石堆崩塌现象重要遗迹,是大龙山的精髓。
龙山凤水:位于宜秀区罗岭镇菜子湖畔,是黄梅戏剧《天仙配》中七仙女与
董永美丽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龙湫池:传说龙王巡游人间在此一深潭处洗浴多日,久久不愿离去。奇峰、怪石、溪流、瀑布、石刻。
日照峰:日照峰,大龙山主要游览区之一。位于安徽安庆大龙山脉中段,是大龙山的主峰,又名三乡尖(俗称三县尖)。
黄梅之乡:严凤英的故乡:“黄梅之乡”——宜秀区罗岭镇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出生地,当地仍留传着“白虎山上凤音鸣,黄梅从此戏留声”的佳话。严凤英故居已成为安庆市独具特色的人文景点。
邓石如故居:坐落于宜秀区五横乡白林村内,是“千朝第一人”邓石如及第六代谪孙“两弹元勋”邓稼先居住的地方。
源浦寺:也称源浦禅寺,原属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
五横乡五横村庵涯。据寺庙内介绍和当地人传说,源浦寺创建于明末天启年间,大约在1622-1625年间。
城市荣誉
2020年6月30日,宜秀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2年7月,入选首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